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的 区别
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的区别:
1、溶质直径:当溶剂和溶质原子直径相差不大,一般在15%以内时,易于形成置换固溶体;
区别:溶质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间隙固溶体其形成条件是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直径之比必须小于0.59。
2、溶质性质:金属元素彼此之间一般都能形成置换固溶体,但溶解度视不同元素而异;间隙固溶体的溶剂是直径较大的过渡族金属,而溶质是直径很小的碳、氢等非金属元素。
3、溶解因素: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取决于:晶体结构、原子尺寸、化学亲和力(电负性)、原子价因素;间隙固溶体的固溶度取决于离子尺寸、离子价、电负性、结构等因素。
扩展资料:
形成固溶体后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1、稳定晶格。阻止某些晶型转变的发生 ZrO2是一种高温耐火材料,熔点2680℃,但从单斜转变到四方时,伴随很大的体积收缩,这对高温结构材料是致命的。若加入CaO,则它和ZrO2形成固溶体,无晶型转变,使体积效应减少,使ZrO2成为一种很好的高温结构材料。
2、活化晶格。形成固溶体后,晶格结构有一定畸变,处于高能量的活化状态,有利于进行化学反应。
3、固溶强化。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往往高于各组元,而塑性则较低,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强化的程度(或效果)不仅取决于它的成分,还取决于固溶体的类型、结构特点、固溶度、组元原子半径差等一系列因素。
4、形成固溶体后对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 固溶体的电学、热学、磁学等物理性质也随成分而连续变化,但一般都不是线性关系。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往往高于各组元,而塑性则较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置换固溶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间隙固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