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增耕地指标,如何计算
指新增加的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另外根据《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规定,新增耕地面积除新增耕地外,还包括新增可转为耕地的园地、人工草地、养殖水面等。
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面积÷项目规模(建设规模)
土地整理净增耕地面积可依据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Mz=(1-R2)×(M1-M2)+(R1-R2)×M
式中:
Mz----整理后净增耕地面积;
M----待整理农地区的原耕地面积;
R1----整理前的待整理农地区田埂系数(南方宽<1.0米,北方宽<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R2----整理后的田埂系数(视当地实际情况和整理区类型确定);
M1----待整理农地区非耕地地类的面积(含沟渠、道路、园地、林地和夹荒地等);
M2----待整理农地区整理后必须保留的非耕地地类面积(含沟渠、道路、园地和林地等);
上面的公式表明,土地整理净增耕地来源有两个途经:
一是对整理前的耕地而言,通过降低田埂系数增加一部分耕地;
二是通过减少非耕地地类面积增加一部分耕地。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对耕地的定义,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
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例题:某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前耕地面积M=500公顷,非耕地地类面积(指耕地内的沟渠、道路、园地、林地和夹荒地、居民点等)M1=150公顷,整理前田埂系数(南方宽<1.0米,北方宽<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R1=10%。
整理后田埂系数R2=5%,整理后必须保留的非耕地地类面积(含沟渠、道路、园地、林地等)M2=50公顷,则该项目净增耕地面积Mz=?
Mz=(1-R2)×(M1-M2)+(R1-R2)×M
=(1-5%)×(150-50)+(10%-5%)×500
=120(公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增耕地率
2024-12-2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