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晓的赏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古诗春晓的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春晓的赏析 篇1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文解释】
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词语解释】
晓:早晨,天亮。
闻:听见。
啼鸟:鸟鸣。
【诗文赏析】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古诗春晓的赏析 篇2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晓:天亮。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闻:听。
5.闻啼鸟:听见鸟叫。
古诗赏析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古诗春晓的赏析 篇3
【诗句】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出处】唐·孟浩然《春晓》
【意思1】春天夜里,好睡得很,直到黎明时刻,仍在床上迷糊地睡着,丝毫不觉得外面已是天光明亮了,此时只听见户外处处是小鸟的叫声;便想起昨天晚上的风雨非常大,树上的花朵不知飘落了多少呢?
【意思2】春天夜里睡得很香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清晨处处听到鸟鸣的声音。诗句平易浅近,自然天成。
【鉴赏1】春夜香甜好睡,根本不知道天早就亮了; 醒来的时候,只觉得耳边到处都是鸟儿的啼叫声。原诗描写好梦方醒,聆听悦耳的鸟语,春光是何等的美好动人。
【鉴赏2】
春眠太酣,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晨光 中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啼叫,婉转、悦耳,啁啾起落,远近应和,令人 应接不暇。这里写春光烂漫,百鸟闹春,春意激荡,怎能不让人大得春 的真趣?语言平易浅显,自然醇厚。
【举例】春天困意正足,不知天已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的鸣叫。语出唐· 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 知多少?” 描写春晨清丽的景色和 气氛。比喻在不知不觉中美好的 事物已大量涌现。◇“春眠不觉 晓,处处闻啼鸟”。现北京爱鸟养 鸟协会已有会员两千多人,全市 至少有16万人养鸟。(王增年 《北京有 “招鸟工程”》,《中国青 年报》 1993年6月13日)
【全诗】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全鉴赏诗】
《春晓》是一首千年传诵的五言绝句。它写了诗人春朝初醒时特有的心理感受, 表达了诗人喜春而又伤春的复杂心情。
春日昼长夜短, 气候和暖, 人本慵懒易困, 多睡贪眠, 所以, 一觉睡到天大亮,这便是 “春眠”的一般特点。特别是作为隐士的孟浩然, 既无农夫晨耕垄亩的系念,亦无朝臣五更待漏的悬心,他在 “春眠”时无牵无挂,坦然自适, 睡得格外安稳香甜。另外, 因夜间的一阵风雨, 曾将诗人惊醒,打扰了他的睡眠,风雨过后,诗人又重新入睡,故而清晨醒得很晚。“春眠不觉晓”一句,既写出了春眠的一般特点,又写出了隐逸士大夫春夜酣睡的特有情趣。“不觉”二字,是此句的诗眼。在不知不觉中天已大亮,更可见春宵之短, 春睡之酣。
清晨醒来,只听到屋外鸟鸣啁啾,婉转动听,此起彼伏,远近相应。鸟鸣所引起的虽然只是诗人的听觉感受,但除了听觉感受以外,悦耳动听的鸟声还隐含着更为丰富的愉悦感受,这就需要读者发挥联想,仔细寻觅。一般地说,天气晴朗的春晨,鸟鸣更为频繁,所谓“山光悦鸟性”(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晓树流莺满”(上官仪 《奉和初春诗》),即为此种情景。因而,我们从 “处处闻啼鸟”中便可以寻觅到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晨。而风和日丽又使我们联想到百卉怒放、花香四溢的明艳与馨香,因为陆游曾说“花气袭人知昼(骤)暖”, “昼暖”与花香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鸟鸣不但引起了人们的听觉感受, 而且还寓示着一个能够引起人们的视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愉悦感受的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的世界。鸟鸣所引起的诗人的听觉感受虽然发生在室内,但诗人想象中的盎然春意与明媚春光却充溢于广阔的大自然之中。于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爱怜春光的喜悦心情。
“夜来风雨声”一句,不是对春朝初醒时眼前实景的描绘,而是对夜间一阵狂风暴雨的回忆。春天的风雨, 多数情况下是和风细雨, 但也偶有例外, 有时雨下得很猛, 并伴有大风。此句所写即为狂风暴雨, 这可由下面三条理由证实。第一, 诗人在夜间本是沉稳酣睡的, 但竟被风雨惊醒, 可见其声势之大。第二, 早晨醒来之后, 风雨已停, 只听到鸟的叫声, 而骤至骤停, 正是大风大雨的特征。第三, 通过“夜来风雨声” 与杜甫“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春夜喜雨》) 两诗字面描写的对比, 可以明显看出后者是和风细雨, 而前者则是狂风暴雨。
不同的风雨,对春花的作用自不相同。和风细雨对春花生长极为有利,故杜甫《春夜喜雨》在前三联描绘了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和风细雨之后, 便在尾联写道: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它给春花带来了繁茂和生机。狂风暴雨则相反,它摧残春花的芳姿,能使春花凋谢零落。正因为孟浩然所写的是狂风暴雨,故诗人便自然而然地想到春花的处境和命运, 顺理成章地提出 “花落知多少”的疑问, 在爱怜春光的同时又发出伤春的慨叹。杜诗和孟诗同样都写了夜间的风雨,但因风雨的大小及作用迥然有别,故两位诗人在末两句所产生的想象与心情亦大不相同: 杜甫想象春花因和风细雨的吹拂滋润而繁茂,心情很是喜悦; 孟浩然想象春花遭狂风暴雨的摧残袭击而零落, 颇露叹惋之情。
“绝句之法, 以第三句为主”(高棅《唐诗品汇·叙论》引周伯弼语),《春晓》诗结构之关键正在 “夜来风雨声”一句。首句破题,次句承接,前两句均是就春朝初醒时的感受进行实写。第三句突一转捩,进入对夜间风雨的回忆,由回忆又自然引出末句的叹问。全诗以第三句为枢纽,将春眠、春鸟、春风、春雨、春花联为一体, 组成一幅画面; 而诗人喜春复又伤春的复杂心情也以第三句为纽带, 融入这幅画面中。
《春晓》的语言,清远省净,明白如话。浩然气象清远,心悰孤寂,故其出语洒落,洗尽铅华。此诗既无艳丽辞藻,亦无斧凿痕迹,全诗纯用白描,风韵天成。但平易省净并不等于浅薄无味,我们读《春晓》诗,觉其淡而隽永,耐人寻味,讽咏久之,自有金石宫商之声。沈德潜曾说: “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浅语,诵之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唐诗别裁集》卷九)沈氏此论,深得孟诗语言之妙谛。
古诗春晓的赏析 篇4
春晓
诗人:孟浩然朝代: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
【注释】
①晓:早晨,天亮。
②闻:听见。
③啼鸟:鸟鸣。
【译文】
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赏析】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古诗春晓的赏析 篇5
《春晓》原文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注释
1、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2、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3、夜来:昨夜。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春晓》翻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春晓》赏析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淡秀丽的诗句,着意描绘自己熟悉的田园和山水,自然明快,给唐代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李白、杜甫等人对他毫不吝惜美誉之辞,李白称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杜甫赞其“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孟浩然的山水诗往往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如“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彭蠡湖中望庐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等。但他更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不过是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各种感觉写得细腻入微,诗意盎然。
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以五言擅长的孟浩然的这首《春晓》,正是这样的一首诗。虽只是短短的五言绝句,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用任何奇绝的手法,只是淡淡地说来、静静地描述,从全诗的字句无须注释就可见诗句是何等的平易与质朴,却最能体现孟浩然诗“其淡如水,其味弥长”的艺术特色,也最为历代人们津津乐道而至今盛传天下。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喜爱它、赞美它,从初读似乎的平淡无奇,越读越觉得诗中别有天地,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
诗人描写的是春天。春天万物萌生,百花齐放,是人们最喜爱的季节。描写春天的诗不计其数,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山青花欲燃”(唐·杜甫《绝句二首》),“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等等。但孟浩然在这里既没有描写春天那姹紫嫣红的色彩,也没有去描写那迷人、醉人的芬芳,撷取的是自己早晨刚刚苏醒时那一刻的感受,而且仅仅是从听觉去感受。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晨,平和而安详,悦耳动听的鸟啼声声入耳,而且是“处处”,即远处近处,此起彼伏,此唱彼和,让人应接不暇。不禁又回忆起依然萦绕脑际的昨夜那潇潇沙沙、淅淅沥沥的春风春雨,那滋润万物也打落了繁花的“风雨声”。诗人只写这一点,点到即止。这似乎是不经意的寥寥数字,已让人感觉到那盎然的春意,仿佛是在如梦似幻、春雨纷纷的夜晚,又仿佛是在春风拂面、阳光初照的清晨,春色无边,万物萌生,百花绽放,寓意着一个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世界。诗人只是拈出春天里典型特征的鸟啼和雨声,没费哪怕是多一点的笔墨,旨在让读者自己去感悟、去想象。结尾句“花落知多少?”则清晰地透露出诗人热爱生活、崇尚美好的情怀,少了后来的李商隐式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也没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那“绿肥红瘦”式的伤春和怀春,却多了几分的从容与淡定。
从首句的春睡的香甜到唤醒诗人那悦耳的鸟啼,从依然回响耳际那昨夜的风雨到清晨诗人对春花的惜爱与惦记,诗人信守拈来,自然流露,没有半点雕琢。但春晓句说春夜,啼鸟句说春晨,风雨句又说春夜,花落句又说春晨;首联表现的是诗人的恬静与安宁,下联又写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时间的起伏跳跃,阴晴的自然交替,情感的微妙变化,都凝聚在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之中。
诗人爱春惜春、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情愫从心灵深处涓涓流出,从而让读诗的人也与诗人一道陶醉在无边的春色之中,领悟大自然的真趣与神奇。宋代大诗人陆游曾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人们称赞《春晓》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之声。
《春晓》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他的诗当时就极负盛名,李白、杜甫等均对其十分推崇。诗风平淡自然,意境清新,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春晓的赏析 篇6
古诗《春晓》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品赏析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赏析: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古诗《秋登兰山寄张五》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古诗春晓的赏析 篇7
【原文】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解】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韵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评析】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赏析】
清晨一觉醒来,窗外,鸟儿们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跌宕婉转,像是在演奏动人的协奏曲。春天里,生命的气息是那样美好。突然,昨夜的风声和雨声仿佛又在耳畔响起,经历了夜的风雨,那些春天里的花儿也不知道飞谢了多少啊!
本诗初读时,觉得平淡无奇,反复读之,才感到诗中别有天地。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超的艺术手法,但却有独特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虽然短小通俗,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深动的“春晓图”,极富诗情画意。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给人强烈的听觉效果,然后通过联想,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巧妙。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在写景方面,诗人仅仅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诗人不去写春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而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天里声声音:“处处啼鸟”,“夜间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身临其境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万物复苏。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屋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勾画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本诗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却又耐人寻味:景真情深,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面对这一年一度的春景,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将情与境自然交融,既把春天的新与美写得淋漓尽致,又将自己对大自然的钟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得意味深长。
《春晓》几乎是人人能诵,它已经通俗得不能再通俗,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但为什么人们千百年来还是要欣赏它,传承它,去挖掘更深更美更有价值的东西来,直到今天人们还是不能舍弃它呢?!我想,只要有春天,只要还有人爱春天,爱生命;那么《春晓》就永远不会,也不能停止“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