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烂鳃病
烂鳃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热带鱼患料鳃病后,行动缓慢,体色减退,失去光泽,食欲不振,头部变成黑色,鳃上附有一层粘液和污物,随着病情的发展,外叶鳃丝由鲜红变成白色,鳃丝逐渐腐烂脱落,随着外叶鳃丝的腐烂,内叶鳃丝也开始腐烂。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心骨坏死掉落,再严重时整个鳃盖也开始腐烂,最后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将病鱼及未患病的鱼同时捞至另一盛有百万分之三的呋喃西林溶液的鱼缸里,放进时,停止喂食1-2天,然后喂少量鲜活饵料,逐步恢复正常喂食。这种办法比较有效,一般一周左右病鱼可恢复正常。若有病情较重无法恢复健康的鱼,则应扔掉。原鱼缸用百万分之三的高锰钾溶液浸泡消毒。
2.赤皮病
赤皮病是由萤光极毛杆菌引起的。热带鱼患赤皮病后体质明显下降,食欲减退,行动缓慢,离群独自在水面游动。鱼体表面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鱼体两侧和腹部的鳞片脱落最为严重。鱼鳃充血。鳍条腐烂,严重时鳃盖表皮腐烂脱落,鳃盖呈透明状,一周左右即可死亡。
防治方法
用百万分之二十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及鱼缸、或者用百万分之三的漂白粉溶液浸泡鱼及鱼缸,均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
3.竖鳞病
竖鳞病是由极毛杆菌引起的。竖鳞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鱼病,但如果热带鱼身体强壮,皮肤未受任何损伤是不会传染这种病的。热带鱼患这种病以后,整个鱼体表皮粗糙,全身鳞片竖起来,向外张开。患这种病的鱼还会同时伴有烂鳃,鳍条基部出血等并发症。病鱼呼吸困难,行动缓慢,食欲减退。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大量死亡。
4.白点病
症状:病鱼神情呆滞,常在水流中冲洗或岩上蹭痒,体表布满白色或浅灰色斑点,病鱼出现交互感染和两次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两种:一是类似于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虫,病鱼体表呈白点状;一种是卵圆鞭毛虫,病鱼体表呈浅灰色斑点,不易治愈。
防治方法:
①将水温捉高到30℃,寄生虫会因水温升高而导致其胞囊破裂,自动脱离鱼体,这种方法对初次感染白点病的病鱼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二次感染的病鱼效果不明显,必须同时用药物浸洗才行。
②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水族箱中,10余小时后鱼体上的小白点膨胀,再过10余小时,可见体表的小白点纷纷脱落,效果较好。
③将病鱼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兑掺形成,浸洗时间0.5秒—2分钟,应注意观察鱼体的适应程度,见鱼呼吸紧张时应立刻移人海水中。
④将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铜,充氧,浸洗病鱼5—8分钟,24小时后可见体表白点脱落。这种方法对初次患病鱼体效果较好,但对二次感染的鱼体效果不明显。
5.烂鳍烂皮肤病
症状:病鱼各鳍残缺不全,体表鳞片脱落,皮肤腐烂并有浅表性溃疡。发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观赏鱼彼此间争抢地盘,互相打斗,或者对新水不适应,导致鳍条皮肤受伤,弓J起细菌交互感染,特别是在已有鱼类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鱼后,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防治方法:
①在10千克海水中放头孢2粒或呋喃唑酮4—5片,浸洗病鱼10—15分钟。
②在10千克海水中,放人0.2克高锰酸钾,浸洗病鱼5—10分钟。
6.口丝虫病
口丝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鳃和体表有1层乳白色粘液;云状,故又名白云病。鳃丝淡红,皮肤发炎无光。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逐渐消瘦,,常大批死亡。口丝虫适宜繁殖水温为12—20℃,多发生于2—5月份。
2 常见病~
可选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硝酸亚汞、食盐等治疗。
7.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北京地区3—5月份流行。
治疗方法
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8.斜管虫病
斜管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使局部分泌物增多,逐渐形成白色雾膜,严重时遍及全身。病鱼消瘦,鳍萎缩不能充分舒。展,呼吸困难,呈浮头状.
可用高锰酸钾、食盐等治疗。
9.车轮虫病
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鳃,也能寄生于鱼鳍或者头部;病鱼瘦弱,体色无光,呼吸困难,游动缓馒,常浮于水面。
可用亚甲基蓝、食盐和福尔马林等治疗。
10.气泡病
鱼体皮肤上、鱼鳍上出现气泡,严重时气泡附着处溃烂,失去观赏价值。由于水中溶解氧过度饱和,大量氧气形成微型气泡。气泡附到鱼体上而得病,水中浮游植物过多、自来水在烈日下直晒、水族箱置于南窗暖气片上都会发生气泡。应消除病因.以防本病发生。
鱼体上出现了气泡病,应及时捞出病鱼,放入无气泡的水中,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可以消失。如不及时捞出处理,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能串连成大气泡而难以治疗。
11.感冒
水温骤变,鱼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发病。鱼停于水底不动,严重时浮于水面,皮肤和给失去原有光泽,颜色暗淡,鳍条间粘连,不能舒展。热带鱼易患此病,必须注意预防.
12.眼病
鱼的眼球突出和出血;可用1%食盐水浸浴病鱼。鱼眼水晶体混浊、瞎眼或眼球脱落,是被寄生虫侵入,难以治疗。
注意不要将淡水养鱼塘中的鱼虫、水草、螺类等带入鱼缸。
13.意外中毒
多属农药中毒,如为美化环境,将鱼缸、水族箱与花盆放在一起,对花盆喷药治虫时,没有想到鱼,没有移动鱼缸,也未加盖;将农药喷入鱼缸,使鱼中毒身亡。清洗过滤棉时,用清水漂洗,切不可用洗衣粉或肥皂浸洗。
14.细菌性腐败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脱鳞;鳍基充血,鳍端烂蚀,鳍条间组织破坏;鳍盖和上下颌常出现红斑,鳍盖表皮有时烂掉,露出鳍盖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
可选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疗。
15.棉口病又名烂嘴病。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也称白嘴病。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鱼易患此病,容易传染。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
要及时治疗处理。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水族箱、捞鱼网、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16.水霉病又称白毛病;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常利用缸壁、石砾或水草摩擦患处,最后衰竭死亡。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碰伤、冻伤的幼鱼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鱼卵也易寄生.
治病方法:
A、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C、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D、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E、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17.本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虫体头部钻入鱼的皮肤肌肉,虫体像短针样挂在鱼体上,拔下虫体,可见铁锚样头部。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易被病菌入侵。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弱,消瘦。锚头蚤在水温15-33℃时均能繁殖,流行期很长,易寄生于个体较大的鱼体。可用敌百虫、高锰酸钾治疗。
烂鳃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热带鱼患料鳃病后,行动缓慢,体色减退,失去光泽,食欲不振,头部变成黑色,鳃上附有一层粘液和污物,随着病情的发展,外叶鳃丝由鲜红变成白色,鳃丝逐渐腐烂脱落,随着外叶鳃丝的腐烂,内叶鳃丝也开始腐烂。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心骨坏死掉落,再严重时整个鳃盖也开始腐烂,最后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将病鱼及未患病的鱼同时捞至另一盛有百万分之三的呋喃西林溶液的鱼缸里,放进时,停止喂食1-2天,然后喂少量鲜活饵料,逐步恢复正常喂食。这种办法比较有效,一般一周左右病鱼可恢复正常。若有病情较重无法恢复健康的鱼,则应扔掉。原鱼缸用百万分之三的高锰钾溶液浸泡消毒。
2.赤皮病
赤皮病是由萤光极毛杆菌引起的。热带鱼患赤皮病后体质明显下降,食欲减退,行动缓慢,离群独自在水面游动。鱼体表面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鱼体两侧和腹部的鳞片脱落最为严重。鱼鳃充血。鳍条腐烂,严重时鳃盖表皮腐烂脱落,鳃盖呈透明状,一周左右即可死亡。
防治方法
用百万分之二十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及鱼缸、或者用百万分之三的漂白粉溶液浸泡鱼及鱼缸,均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
3.竖鳞病
竖鳞病是由极毛杆菌引起的。竖鳞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鱼病,但如果热带鱼身体强壮,皮肤未受任何损伤是不会传染这种病的。热带鱼患这种病以后,整个鱼体表皮粗糙,全身鳞片竖起来,向外张开。患这种病的鱼还会同时伴有烂鳃,鳍条基部出血等并发症。病鱼呼吸困难,行动缓慢,食欲减退。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大量死亡。
4.白点病
症状:病鱼神情呆滞,常在水流中冲洗或岩上蹭痒,体表布满白色或浅灰色斑点,病鱼出现交互感染和两次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两种:一是类似于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虫,病鱼体表呈白点状;一种是卵圆鞭毛虫,病鱼体表呈浅灰色斑点,不易治愈。
防治方法:
①将水温捉高到30℃,寄生虫会因水温升高而导致其胞囊破裂,自动脱离鱼体,这种方法对初次感染白点病的病鱼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二次感染的病鱼效果不明显,必须同时用药物浸洗才行。
②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水族箱中,10余小时后鱼体上的小白点膨胀,再过10余小时,可见体表的小白点纷纷脱落,效果较好。
③将病鱼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兑掺形成,浸洗时间0.5秒—2分钟,应注意观察鱼体的适应程度,见鱼呼吸紧张时应立刻移人海水中。
④将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铜,充氧,浸洗病鱼5—8分钟,24小时后可见体表白点脱落。这种方法对初次患病鱼体效果较好,但对二次感染的鱼体效果不明显。
5.烂鳍烂皮肤病
症状:病鱼各鳍残缺不全,体表鳞片脱落,皮肤腐烂并有浅表性溃疡。发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观赏鱼彼此间争抢地盘,互相打斗,或者对新水不适应,导致鳍条皮肤受伤,弓J起细菌交互感染,特别是在已有鱼类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鱼后,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防治方法:
①在10千克海水中放头孢2粒或呋喃唑酮4—5片,浸洗病鱼10—15分钟。
②在10千克海水中,放人0.2克高锰酸钾,浸洗病鱼5—10分钟。
6.口丝虫病
口丝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鳃和体表有1层乳白色粘液;云状,故又名白云病。鳃丝淡红,皮肤发炎无光。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逐渐消瘦,,常大批死亡。口丝虫适宜繁殖水温为12—20℃,多发生于2—5月份。
2 常见病~
可选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硝酸亚汞、食盐等治疗。
7.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北京地区3—5月份流行。
治疗方法
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8.斜管虫病
斜管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使局部分泌物增多,逐渐形成白色雾膜,严重时遍及全身。病鱼消瘦,鳍萎缩不能充分舒。展,呼吸困难,呈浮头状.
可用高锰酸钾、食盐等治疗。
9.车轮虫病
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鳃,也能寄生于鱼鳍或者头部;病鱼瘦弱,体色无光,呼吸困难,游动缓馒,常浮于水面。
可用亚甲基蓝、食盐和福尔马林等治疗。
10.气泡病
鱼体皮肤上、鱼鳍上出现气泡,严重时气泡附着处溃烂,失去观赏价值。由于水中溶解氧过度饱和,大量氧气形成微型气泡。气泡附到鱼体上而得病,水中浮游植物过多、自来水在烈日下直晒、水族箱置于南窗暖气片上都会发生气泡。应消除病因.以防本病发生。
鱼体上出现了气泡病,应及时捞出病鱼,放入无气泡的水中,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可以消失。如不及时捞出处理,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能串连成大气泡而难以治疗。
11.感冒
水温骤变,鱼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发病。鱼停于水底不动,严重时浮于水面,皮肤和给失去原有光泽,颜色暗淡,鳍条间粘连,不能舒展。热带鱼易患此病,必须注意预防.
12.眼病
鱼的眼球突出和出血;可用1%食盐水浸浴病鱼。鱼眼水晶体混浊、瞎眼或眼球脱落,是被寄生虫侵入,难以治疗。
注意不要将淡水养鱼塘中的鱼虫、水草、螺类等带入鱼缸。
13.意外中毒
多属农药中毒,如为美化环境,将鱼缸、水族箱与花盆放在一起,对花盆喷药治虫时,没有想到鱼,没有移动鱼缸,也未加盖;将农药喷入鱼缸,使鱼中毒身亡。清洗过滤棉时,用清水漂洗,切不可用洗衣粉或肥皂浸洗。
14.细菌性腐败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脱鳞;鳍基充血,鳍端烂蚀,鳍条间组织破坏;鳍盖和上下颌常出现红斑,鳍盖表皮有时烂掉,露出鳍盖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
可选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疗。
15.棉口病又名烂嘴病。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也称白嘴病。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鱼易患此病,容易传染。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
要及时治疗处理。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水族箱、捞鱼网、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16.水霉病又称白毛病;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常利用缸壁、石砾或水草摩擦患处,最后衰竭死亡。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碰伤、冻伤的幼鱼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鱼卵也易寄生.
治病方法:
A、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C、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D、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E、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17.本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虫体头部钻入鱼的皮肤肌肉,虫体像短针样挂在鱼体上,拔下虫体,可见铁锚样头部。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易被病菌入侵。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弱,消瘦。锚头蚤在水温15-33℃时均能繁殖,流行期很长,易寄生于个体较大的鱼体。可用敌百虫、高锰酸钾治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鱼类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养鱼必须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鱼类常见疾病主要有烂鳃病、出血病、红皮病、肠炎等。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一种、出血性疾病
症状:发病初期,从外观观察,鱼的口部、、腹部、、鳃盖、、眶部、、鳍部和两侧出现轻度充血症状,腹腔和肠道仍可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加剧,血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肿胀,腹部肿胀、。剖腹时内脏受损,腹腔内腹水黄或红,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无食物。灰色鳃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流行特点:在草鱼养殖中广泛流行,水温可能在9-36之间,尤其是28时,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是疫区内的疫情,、季节宽,、季节长。
防治方法:彻底清洁池塘进行消毒,实行“四消毒”、“四定”,经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定期向整个池塘喷洒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剂,口服10%恩诺沙星,三黄散100 g,200 g混40 kg,连续投喂5-
两个、细菌烂鳃
症状:患病鱼游泳异常,单独或分散游泳,食欲不振,易在上层水层游泳,张口呼吸。严重者呼吸困难,打开增氧机后仍在水面游泳。体色黑,头部明显,鳃盖骨内表皮常充血、,炎症、,糜烂,呈“天窗”状。鳃丝肿胀,末端腐烂,呈白色鳃或花鳃,粘液较多,易附着污垢。
流行特点:该病流行于4-10月份,鱼种至成鱼均可感染。该病常与赤皮病、肠炎病并发,俗称“老三病”。
防治方法:用1次20%二氧化氯,按每亩水深1米100-125克的用量全池泼洒,内服药使用10%氟苯尼考粉,按每千克鱼体重0.1-0.15克的用量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续投喂4-6天。
三、赤皮病
病症:病鱼体表鳞片、鳍条等部位充血发炎,鳞片易脱落,鱼体两侧及腹部**为明显,皮肤充血、出血、发炎,鳍条末端腐烂,成“蛀鳍”,病变处易感染水霉病。
流行特点:赤皮病是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鱼类一种常见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流行水温20-28℃,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防治方法:使用1次10%戊二醛溶液,按每亩水深1米200毫升全池泼洒,饲料中添加10%的诺氟沙星粉,按每千克鱼体重添加0.2克,拌入饲料中连续投喂3天。
四、细菌性肠炎病
病症:病鱼食欲下降,散游,腹胀,肛门红肿,剖检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肠壁弹性差,肠腔内没有食物,粘液较多。
流行特点:细菌性肠炎病可危害多种淡水鱼类,流行水温18-30℃,常与赤皮病、烂鳃病并发。
防治方法:对发病水体用10%聚维酮碘溶液,按水体60毫升/立方米浓度全池泼洒,按每千克鱼体重添加0.25克三黄散,与饲料拌匀后内服连续投喂3-5天。
五、竖鳞病
流行特点:竖鳞病主要发生在春季,流行水温17-22℃。
病症:病鱼鳞片局部或全身竖立,鳞囊内有积液,轻压鳞片,有积液射出,鳞片易脱落,病灶处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苯扎溴铵溶液,按每立方米水体1毫升浓度全池泼洒。
六、打印病
病症: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以后的躯干部,以及腹部两侧,病变处呈圆形、椭圆形的红斑,似在鱼体上加盖红色印章,病灶处皮肤充血、出血发炎,形成溃疡,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楚,严重时露出骨骼或内脏。
流行特点:打印病是由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腐烂、溃疡为主的细菌性皮肤性疾病。该病原体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只有当鱼体有损伤时,才会感染发病。以夏秋季节常见。
防治方法:聚维酮碘,按水体0.15毫升/立方米浓度全池泼洒,拌料内服诺氟沙星,30毫克/千克体重,一天一次,连用3-5天。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一种、出血性疾病
症状:发病初期,从外观观察,鱼的口部、、腹部、、鳃盖、、眶部、、鳍部和两侧出现轻度充血症状,腹腔和肠道仍可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加剧,血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肿胀,腹部肿胀、。剖腹时内脏受损,腹腔内腹水黄或红,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无食物。灰色鳃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流行特点:在草鱼养殖中广泛流行,水温可能在9-36之间,尤其是28时,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是疫区内的疫情,、季节宽,、季节长。
防治方法:彻底清洁池塘进行消毒,实行“四消毒”、“四定”,经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定期向整个池塘喷洒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剂,口服10%恩诺沙星,三黄散100 g,200 g混40 kg,连续投喂5-
两个、细菌烂鳃
症状:患病鱼游泳异常,单独或分散游泳,食欲不振,易在上层水层游泳,张口呼吸。严重者呼吸困难,打开增氧机后仍在水面游泳。体色黑,头部明显,鳃盖骨内表皮常充血、,炎症、,糜烂,呈“天窗”状。鳃丝肿胀,末端腐烂,呈白色鳃或花鳃,粘液较多,易附着污垢。
流行特点:该病流行于4-10月份,鱼种至成鱼均可感染。该病常与赤皮病、肠炎病并发,俗称“老三病”。
防治方法:用1次20%二氧化氯,按每亩水深1米100-125克的用量全池泼洒,内服药使用10%氟苯尼考粉,按每千克鱼体重0.1-0.15克的用量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续投喂4-6天。
三、赤皮病
病症:病鱼体表鳞片、鳍条等部位充血发炎,鳞片易脱落,鱼体两侧及腹部**为明显,皮肤充血、出血、发炎,鳍条末端腐烂,成“蛀鳍”,病变处易感染水霉病。
流行特点:赤皮病是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鱼类一种常见细菌性疾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流行水温20-28℃,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防治方法:使用1次10%戊二醛溶液,按每亩水深1米200毫升全池泼洒,饲料中添加10%的诺氟沙星粉,按每千克鱼体重添加0.2克,拌入饲料中连续投喂3天。
四、细菌性肠炎病
病症:病鱼食欲下降,散游,腹胀,肛门红肿,剖检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肠壁弹性差,肠腔内没有食物,粘液较多。
流行特点:细菌性肠炎病可危害多种淡水鱼类,流行水温18-30℃,常与赤皮病、烂鳃病并发。
防治方法:对发病水体用10%聚维酮碘溶液,按水体60毫升/立方米浓度全池泼洒,按每千克鱼体重添加0.25克三黄散,与饲料拌匀后内服连续投喂3-5天。
五、竖鳞病
流行特点:竖鳞病主要发生在春季,流行水温17-22℃。
病症:病鱼鳞片局部或全身竖立,鳞囊内有积液,轻压鳞片,有积液射出,鳞片易脱落,病灶处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苯扎溴铵溶液,按每立方米水体1毫升浓度全池泼洒。
六、打印病
病症: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以后的躯干部,以及腹部两侧,病变处呈圆形、椭圆形的红斑,似在鱼体上加盖红色印章,病灶处皮肤充血、出血发炎,形成溃疡,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楚,严重时露出骨骼或内脏。
流行特点:打印病是由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腐烂、溃疡为主的细菌性皮肤性疾病。该病原体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只有当鱼体有损伤时,才会感染发病。以夏秋季节常见。
防治方法:聚维酮碘,按水体0.15毫升/立方米浓度全池泼洒,拌料内服诺氟沙星,30毫克/千克体重,一天一次,连用3-5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0-10-07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引起的鱼病三大类。
1.传染性鱼病由病毒或细菌、真菌等传染性病原引起。广义上还包括寄生的单细胞藻类引起的疾病,这类鱼病所造成的损失约占鱼病总体损失的60%。病毒性鱼病:往往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对淡水养鱼业影响严重。我国淡水鱼的病毒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青鱼出血病和鲤痘疮病等。细菌性鱼病:由于鱼体皮肤能分泌黏液,鱼体内又有一定的免疫力,细菌通常难以侵入。但当水体中鱼类密度增加、水质条件恶化、饲养管理不当、鱼体有损伤、鱼类抵抗力降低时,细菌性鱼病也常发生和流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我国淡水鱼的细菌性鱼病主要有黏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和打印病等。真菌性鱼病:由真菌寄生于鱼的皮肤、鳃或卵上引起,我国主要有肤霉病、鳃霉病等。但健康和未受伤的鱼体通常不受感染。寄生藻类引起的鱼病:只有极少数单细胞藻类可成为寄生性的病原,使草鱼、鲢、鳙等致病。
2.侵袭性鱼病由动物性病原引起。按病原通常有下列几类:原生动物病。如小瓜虫、鱼波豆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于体表,能使鱼患病,严重时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单殖吸虫病。单殖吸虫除少数营腔寄生外,绝大部分寄生在鱼类体表和鳃上,如三代虫、指环虫、双身虫等。尤其是在鱼苗、鱼种阶段,常因大量寄生而影响鱼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幼鱼大批死亡。复殖吸虫病。除少数种类的复殖吸虫寄生在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外,绝大多数均寄生在脊椎动物体内。其中,大部分对鱼危害不大。但有些种类如复口吸虫、侧殖吸虫等大量寄生时,可使草鱼、青鱼、鲢、鳙等大量死亡。绦虫病。在我国鱼类中已发现寄生的绦虫种类不多,但在广东和广西,草鱼种往往遭受九江头槽绦虫严重感染,能引起大量死亡,我国各地水库和湖泊鱼类常患舌状绦虫病或双线绦虫病,对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线虫病。寄生于鱼类的线虫种类较多,既有成虫,也有幼虫。幼虫多在鱼体内形成胞囊,要转寄生在食鱼的鸟、兽体中才能发育为成虫。在我国鱼类受毛细线虫、嗜子宫线虫、胃瘤线虫等严重感染时,能引起鱼病甚至死亡。棘头虫病。棘头虫是专性的内寄生虫,多数种类的成虫寄生在各种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在我国的鱼类中已发现的棘头虫种类不多,鲤长棘吻虫对鲤、乌苏里似棘吻虫对草鱼鱼种都可导致死亡。蛭病。蛭类俗称蚂蟥。有些发现在鱼体上,吸食寄主的血液或体液。但我国鱼类中蛭类寄生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危害不大。钩介幼虫病。常寄生于鱼苗体表,使其嘴部无法开合、不能摄食而死亡,但对较大的鱼种则危害较小。甲壳动物病。甲壳动物通常寄生在鱼体的鳍条、体表、鼻、口腔和鳃,只有个别种类寄生在鱼体内。对鱼类危害最大的是中华鳋、锚头鳋、鲺和鱼怪。
3.非寄生物引起的鱼病包括由物理、化学因素或其他非寄生的有害生物(包括各种天敌)引起的鱼病。物理因素主要是鱼类在养殖、捕捞、运输过程中受到压伤、碰伤、擦伤等,可引致皮肤坏死和继发性鱼病(赤皮病、肤霉病等),最后致死;化学因素指遭污染的水体中,农药、重金属、石油、酚类及其他有毒物质可致鱼畸变或死亡。少数藻类被鱼吞食后不能消化而产生有毒物质,或其代谢产物含有毒素,可引起鱼类中毒死亡。我国常见的有害藻类有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裸甲藻、三毛金藻等。鱼类的敌害主要有青泥苔(丝状绿藻)、水螅、蚌虾(蚌壳虫)、水蜈蚣、水生昆虫、凶猛性鱼类以及虎纹蛙、水蛇、水鸟和吃鱼的水鼠、水獭等。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 绿色植保护》
1.传染性鱼病由病毒或细菌、真菌等传染性病原引起。广义上还包括寄生的单细胞藻类引起的疾病,这类鱼病所造成的损失约占鱼病总体损失的60%。病毒性鱼病:往往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对淡水养鱼业影响严重。我国淡水鱼的病毒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青鱼出血病和鲤痘疮病等。细菌性鱼病:由于鱼体皮肤能分泌黏液,鱼体内又有一定的免疫力,细菌通常难以侵入。但当水体中鱼类密度增加、水质条件恶化、饲养管理不当、鱼体有损伤、鱼类抵抗力降低时,细菌性鱼病也常发生和流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我国淡水鱼的细菌性鱼病主要有黏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和打印病等。真菌性鱼病:由真菌寄生于鱼的皮肤、鳃或卵上引起,我国主要有肤霉病、鳃霉病等。但健康和未受伤的鱼体通常不受感染。寄生藻类引起的鱼病:只有极少数单细胞藻类可成为寄生性的病原,使草鱼、鲢、鳙等致病。
2.侵袭性鱼病由动物性病原引起。按病原通常有下列几类:原生动物病。如小瓜虫、鱼波豆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于体表,能使鱼患病,严重时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单殖吸虫病。单殖吸虫除少数营腔寄生外,绝大部分寄生在鱼类体表和鳃上,如三代虫、指环虫、双身虫等。尤其是在鱼苗、鱼种阶段,常因大量寄生而影响鱼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幼鱼大批死亡。复殖吸虫病。除少数种类的复殖吸虫寄生在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外,绝大多数均寄生在脊椎动物体内。其中,大部分对鱼危害不大。但有些种类如复口吸虫、侧殖吸虫等大量寄生时,可使草鱼、青鱼、鲢、鳙等大量死亡。绦虫病。在我国鱼类中已发现寄生的绦虫种类不多,但在广东和广西,草鱼种往往遭受九江头槽绦虫严重感染,能引起大量死亡,我国各地水库和湖泊鱼类常患舌状绦虫病或双线绦虫病,对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线虫病。寄生于鱼类的线虫种类较多,既有成虫,也有幼虫。幼虫多在鱼体内形成胞囊,要转寄生在食鱼的鸟、兽体中才能发育为成虫。在我国鱼类受毛细线虫、嗜子宫线虫、胃瘤线虫等严重感染时,能引起鱼病甚至死亡。棘头虫病。棘头虫是专性的内寄生虫,多数种类的成虫寄生在各种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在我国的鱼类中已发现的棘头虫种类不多,鲤长棘吻虫对鲤、乌苏里似棘吻虫对草鱼鱼种都可导致死亡。蛭病。蛭类俗称蚂蟥。有些发现在鱼体上,吸食寄主的血液或体液。但我国鱼类中蛭类寄生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危害不大。钩介幼虫病。常寄生于鱼苗体表,使其嘴部无法开合、不能摄食而死亡,但对较大的鱼种则危害较小。甲壳动物病。甲壳动物通常寄生在鱼体的鳍条、体表、鼻、口腔和鳃,只有个别种类寄生在鱼体内。对鱼类危害最大的是中华鳋、锚头鳋、鲺和鱼怪。
3.非寄生物引起的鱼病包括由物理、化学因素或其他非寄生的有害生物(包括各种天敌)引起的鱼病。物理因素主要是鱼类在养殖、捕捞、运输过程中受到压伤、碰伤、擦伤等,可引致皮肤坏死和继发性鱼病(赤皮病、肤霉病等),最后致死;化学因素指遭污染的水体中,农药、重金属、石油、酚类及其他有毒物质可致鱼畸变或死亡。少数藻类被鱼吞食后不能消化而产生有毒物质,或其代谢产物含有毒素,可引起鱼类中毒死亡。我国常见的有害藻类有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裸甲藻、三毛金藻等。鱼类的敌害主要有青泥苔(丝状绿藻)、水螅、蚌虾(蚌壳虫)、水蜈蚣、水生昆虫、凶猛性鱼类以及虎纹蛙、水蛇、水鸟和吃鱼的水鼠、水獭等。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 绿色植保护》
详情
- 官方电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鲫鱼的常见病有好多种,这和淡水水体中的有害菌、以及寄生虫有关!常用的方法有泼洒法、挂篓法,用药有硫酸铜配硫酸亚铁、孔雀石绿、敌百虫、呋喃唑、呋喃西林、漂白粉、生石灰、磺胺胍、土霉素、金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软膏、碘、大蒜、大黄、乌柏叶、硝酸亚汞、食盐、高锰酸钾、等等,常见病有烂鳃病、白皮病、赤皮病、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多了。。。。。白点。。烂尾。。。肠炎、、、寄生虫、、、喂的少一周怎么也得换次水吧。。。喂得多就加大换水次数。换水的时候根据你缸的大小下点海盐。。。。两个条件喂食的干净、、尽量少喂活食。。。注意水质、、、换水时注意温度不能相差2°。。。。。。。。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