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氏的祖先是谁
2013-11-01
展开全部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子姓,商汤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唐书·世系表》载,周武王封微子(纣王庶兄)于宋,以奉汤王之祀,微子之裔宋司寇牛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②寮姓改牛姓。据《隋书》及《路史》载,隋代牛弘,其父寮允为北魏侍中,赐姓牛(一说三国魏大将军牛金之后,为避难改寮姓,至寮允赐复本姓)。③形成于民间。农家与牛为伴,终日不离,有的就以牛为姓。④出自他族。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有牛姓,为纳西族;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归镶黄旗包衣管领;今满、藏、土家、蒙古、东乡、回、朝鲜、彝等民族均有牛姓。 始祖:牛父。 迁徒: 牛姓春秋时发祥于今河南商丘,公元前286年,宋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子孙散亡各地。此际见诸史册牛姓人有秦大儒牛缺、赵大将牛翦,赵国人牛畜等,说明此际牛姓有入今河北、陕西等地者。两汉时牛姓名人有张掖太守牛商、御史大夫牛抵、护羌校尉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牛邯、外黄令陇西人牛述以及董卓儿女亲家牛辅等。牛商后到扶风任职,牛辅为董卓(甘肃临洮人)亲信,从经历来看,二人也应为陕甘一带人,可见此际牛姓在陇西已初具规模。魏晋南北朝时,军阀纷争,夷族入侵,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有中原一带牛姓徙居江南,但人数不多。虽陇西之牛姓与他族毗邻,但远离中原是非之地,故所受波及不大,反而人丁兴旺,繁衍昌盛,并形成牛姓历史上最重要的郡望——陇西郡。隋唐之际,陇西之牛姓更胜,可谓名人辈出,高官不断,如大雅君子牛弘,及其裔孙后任唐相的牛僧孺,以及牛僧孺之孙、词人牛峤,还有牛峤之侄牛希济,皆有名于当世,并名垂青史,此际陇西名人尚有在唐为相的牛仙客等。唐末至五代,再一次使中原百姓陷入兵荒马乱的无奈困境中,不得不颠沛流离徙奔四方。时陕甘之牛姓有南迁四川,东越黄河进入山西者,而中原之牛姓则播迁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宋元之际,山西的牛姓开始昌盛起来。明初,山西牛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河南、安徽、山东、河北、东北三省等地。清代,有山西牛姓走西口到内蒙、河南牛姓闯关东到东北,此际牛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并有渡海赴台,远徙海外者。如今,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西为多。目前牛姓人口列全国第113位。 郡望: 陇西郡 秦置,治狄道(故城在今甘肃临洮南),辖境相当今甘肃东乡以东,武山以西,礼县以北等地。三国魏移治襄武,故城在今甘肃陇西南。 堂号: 太史堂 唐朝诗人牛凤及,撰有《唐书》。牛凤及是牛弘的曾孙,官至中书门下侍郎,撰《唐书》一百一十卷。因一生主要功绩是修国史,故堂号叫“太史堂”。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陇西。②自立堂号:大雅、惟明、敦本、怀德等。 字辈: 某支牛氏字辈:文清品正,吉祥家发。
某支打锅牛字辈:文积德成思梦,芳显青山日月明。
山东梁山牛氏字辈:大清正学永,昌斯文恒存。
河南济源牛氏字辈:青芝龙源,林萃田丰,正恒怀宗,慧泽栋英。 名人: 牛邯,东汉将领。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字孺卿。有勇力才气。初为隗嚣将。后降光武,任护羌校尉,从中郎将来歙平陇西。
牛弘(545-610),隋臣。字里仁,安定鹑觚(今甘肃泾川东南)人。本姓尞。父允为西魏侍中,赐姓牛。弘性宽厚,好学博闻,善文学,通律令,仕北周至内史下大夫。隋开皇时,历秘书监,礼部、吏部尚书等职,封郡公。广集天下书籍,修撰《五礼》,定正音律。主吏部选官,先德行,后文才。时人服其识度。朴直少言,宽和自重,杨素不敢轻侮。隋朝旧臣不因猜忌获罪者,唯弘一人,炀帝大业六年,卒于江都。谥宪。
牛仙客,唐臣。泾州鹑觚人。初为县小史,积功迁洮州司马,王君奂节度河西,召为判官,迁太仆少卿,判凉州别驾,知节度留后事,俄为节度使。开元二十四年为朔方行军大总管,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知门下事,遥领河东节度副大使,封邠国公,加左相。卒赠尚书右丞相,谥曰贞简。
牛僧孺(779-847),唐臣。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在牛李党争中是牛党领袖。贞元二十一年(805)僧孺登进士第。他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的科场案中,所作策文触犯宰相李吉甫,在元和朝不得志。这次科场案是以后纠葛40余年的牛李党争的起因。穆宗时,牛因拒绝贿赂,获得穆宗赏识。当时,李吉甫的政敌李逢吉为相,长庆二年(822),逢吉排挤李德裕(吉甫子)出任浙西(今江苏镇江)观察使,引僧孺为同平章事。文宗大和三年(829),僧孺再次入相,德裕出为郑滑(今河南滑县东)节度使。五年,吐蕃维州(今四川汶川西北)守将悉怛谋降唐,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李德裕派兵入驻维州城,并奏陈用兵事宜。僧孺认为唐与吐蕃结盟,不宜违约开衅。文宗从僧孺议,命德裕撤退驻兵,送还降将。其实,大和四年吐蕃已违约攻唐,此时,唐已可不受盟约拘束。僧孺对维州的决策,反映了他一贯妥协反战的思想。文宗后来对维州的处理不免后悔,僧孺便主动告退,出为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使,累迁东都留守、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节度使。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当权,僧孺被罢为太子少师。会昌四年(844)又以交结泽潞(今山西长治)叛藩的罪名,贬为循州(今广东惠州)长史。宣宗即位后,李党尽被贬谪,大中元年(847)僧孺复原官太子少师。僧孺好文学,著有传奇集《玄怪录》等。
牛峤(约850-约920),五代词人。陇西(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字松卿,一字延峰。牛僧孺之孙。乾符进士。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事前蜀,拜给事中。博学有文,诗学李贺。尤工词,为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花间集》收其词三十二首。
牛希济(约872-?),五代词人。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人,牛峤之侄。遇丧乱,流寓于蜀,仕前蜀王衍为起居郎。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同光三年,后唐灭蜀,降入洛,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工词,为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
牛存节(?-915),五代后梁将领。本名礼,字赞贞,青州博昌(今山东博兴)人。少以雄勇自负。归朱全忠,授宣义军小将。后屡从征战,累建奇功。积官邢州团练使、元帅府左都押衙。太祖受禅,拜右千牛卫上将军,历右龙武统军、左龙武统军、兴州马步都指挥使、同州节度使、郓州节度使、淮南西北面行营招讨使,进封开国公。末帝即位,徙镇天平,以功进太尉,与晋军苦战河上,旋因病诏归汶阳,翌日而卒。存节为将,慷慨忠厚,野战壁守,皆其所长,威名闻于内外,时人称其有贾复之风。
牛皋(1087-1147),南宋抗金将领。字伯远。汝州鲁山(今属河南)人。高宗建炎年间任京西南路提点刑狱。金军自荆门北归,他伏军袭击,大败之。金军攻京西,率兵抗击,十余战皆捷。不久调安州(今湖北安陆)观察使,遇金军,战辄胜。值岳飞由襄、汉规复中原,提升为襄(今湖北襄樊)、郢(今湖北钟祥)安抚使。时伪齐派李成合金兵进占襄阳六郡。齐将王嵩盘据随州(今属湖北),他奉岳飞命率军攻随。军中携带三日之粮,粮未尽,城已拔,执嵩斩之。李成占襄阳,拒岳飞军,他率骑兵击之,毙李成军步卒无数,遂复襄阳。后官至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1147年被秦桧派人毒死。
牛温舒,辽臣。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刚正,有气节。咸雍中,进士及第。大安初,累迁户部使,转给事中,知三司使事。国、民兼足,加户部侍郎,改三司使。乾统初,授参知政事,知南院枢密使事。五年(1105),宋攻夏,奉命使宋,宋许夏和。使还,加中书令。
牛富(?-1273),南宋末抗元将领。霍丘(今属安徽)人。为侍卫马军统制,戍守襄阳五年,后改守樊城(襄、樊,今为湖北襄樊市)。1267年,元军采取先破樊城、主力进攻襄阳的计划,大举围攻襄、樊,多次打败南宋援军。他与范天顺等率领军民抗击元军,并射书襄阳城中,与守将吕文焕相约、互为特角。两城坚守六年,他出力居多。1273年,元军截江而出,断绝襄、樊之间的联络,水陆夹攻樊城。樊城孤立无援,终被攻破。他率百余人巷战,杀死元兵甚多;后头触火柱,壮烈牺牲。
牛金星,明末李自成起义军谋士。河南卢氏人。贡生。崇祯十四年(1641),磨勘被斥,投李自成,深得信任,谋参机务。永昌元年(1644)封天祐殿大学士,以宰相自居,倾轧弄权,挑拨中伤。退出北京后,谗杀李岩,致义军离散。顺治二年(1645)清兵破潼关,义军南撤途中叛逃降清。后病死。
牛鉴(?-1858),清臣。甘肃武威人。字镜堂,号雪樵。嘉庆年间进士,历任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1841年5月,英军进攻吴淞口,他领兵增援,途中遭到英舰炮击,仓皇逃命,致使吴淞口孤军无援,最后失陷。此后,牛鉴参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不久,被革职拿问,1844年获释。1854年,参与镇捻军起义。
其他牛姓名人有战国贤士牛畜;秦学者牛缺;唐大臣牛丛、牛藂,小说家牛肃;宋将领牛思进;元大臣牛兴祖,打锅牛始祖牛川;明大臣牛琼;清大臣牛思瑄,将领牛天畀、牛凤山,学者牛远震等。近当代牛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牛化东、牛书申、牛明智,物理电子学家牛憨笨,金属专家牛焱,采矿工程专家牛祯,农业生态学家牛锋,农学家牛景,医学家牛今,军事专家牛力,国际关系专家牛军,法学家牛平,历史学家牛济,编辑家牛欣芳,诗人牛波,版画家牛文,音乐教育家牛秋、牛珉,作曲家牛畅,相声演员牛群,电影演员牛千、牛莉,豫剧演员牛得草、牛淑贤;乒乓球运动员牛剑峰等。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陇西。②自立堂号:大雅、惟明、敦本、怀德等。 字辈: 某支牛氏字辈:文清品正,吉祥家发。
某支打锅牛字辈:文积德成思梦,芳显青山日月明。
山东梁山牛氏字辈:大清正学永,昌斯文恒存。
河南济源牛氏字辈:青芝龙源,林萃田丰,正恒怀宗,慧泽栋英。 名人: 牛邯,东汉将领。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字孺卿。有勇力才气。初为隗嚣将。后降光武,任护羌校尉,从中郎将来歙平陇西。
牛弘(545-610),隋臣。字里仁,安定鹑觚(今甘肃泾川东南)人。本姓尞。父允为西魏侍中,赐姓牛。弘性宽厚,好学博闻,善文学,通律令,仕北周至内史下大夫。隋开皇时,历秘书监,礼部、吏部尚书等职,封郡公。广集天下书籍,修撰《五礼》,定正音律。主吏部选官,先德行,后文才。时人服其识度。朴直少言,宽和自重,杨素不敢轻侮。隋朝旧臣不因猜忌获罪者,唯弘一人,炀帝大业六年,卒于江都。谥宪。
牛仙客,唐臣。泾州鹑觚人。初为县小史,积功迁洮州司马,王君奂节度河西,召为判官,迁太仆少卿,判凉州别驾,知节度留后事,俄为节度使。开元二十四年为朔方行军大总管,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知门下事,遥领河东节度副大使,封邠国公,加左相。卒赠尚书右丞相,谥曰贞简。
牛僧孺(779-847),唐臣。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在牛李党争中是牛党领袖。贞元二十一年(805)僧孺登进士第。他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的科场案中,所作策文触犯宰相李吉甫,在元和朝不得志。这次科场案是以后纠葛40余年的牛李党争的起因。穆宗时,牛因拒绝贿赂,获得穆宗赏识。当时,李吉甫的政敌李逢吉为相,长庆二年(822),逢吉排挤李德裕(吉甫子)出任浙西(今江苏镇江)观察使,引僧孺为同平章事。文宗大和三年(829),僧孺再次入相,德裕出为郑滑(今河南滑县东)节度使。五年,吐蕃维州(今四川汶川西北)守将悉怛谋降唐,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李德裕派兵入驻维州城,并奏陈用兵事宜。僧孺认为唐与吐蕃结盟,不宜违约开衅。文宗从僧孺议,命德裕撤退驻兵,送还降将。其实,大和四年吐蕃已违约攻唐,此时,唐已可不受盟约拘束。僧孺对维州的决策,反映了他一贯妥协反战的思想。文宗后来对维州的处理不免后悔,僧孺便主动告退,出为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使,累迁东都留守、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节度使。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当权,僧孺被罢为太子少师。会昌四年(844)又以交结泽潞(今山西长治)叛藩的罪名,贬为循州(今广东惠州)长史。宣宗即位后,李党尽被贬谪,大中元年(847)僧孺复原官太子少师。僧孺好文学,著有传奇集《玄怪录》等。
牛峤(约850-约920),五代词人。陇西(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字松卿,一字延峰。牛僧孺之孙。乾符进士。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事前蜀,拜给事中。博学有文,诗学李贺。尤工词,为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花间集》收其词三十二首。
牛希济(约872-?),五代词人。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人,牛峤之侄。遇丧乱,流寓于蜀,仕前蜀王衍为起居郎。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同光三年,后唐灭蜀,降入洛,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工词,为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
牛存节(?-915),五代后梁将领。本名礼,字赞贞,青州博昌(今山东博兴)人。少以雄勇自负。归朱全忠,授宣义军小将。后屡从征战,累建奇功。积官邢州团练使、元帅府左都押衙。太祖受禅,拜右千牛卫上将军,历右龙武统军、左龙武统军、兴州马步都指挥使、同州节度使、郓州节度使、淮南西北面行营招讨使,进封开国公。末帝即位,徙镇天平,以功进太尉,与晋军苦战河上,旋因病诏归汶阳,翌日而卒。存节为将,慷慨忠厚,野战壁守,皆其所长,威名闻于内外,时人称其有贾复之风。
牛皋(1087-1147),南宋抗金将领。字伯远。汝州鲁山(今属河南)人。高宗建炎年间任京西南路提点刑狱。金军自荆门北归,他伏军袭击,大败之。金军攻京西,率兵抗击,十余战皆捷。不久调安州(今湖北安陆)观察使,遇金军,战辄胜。值岳飞由襄、汉规复中原,提升为襄(今湖北襄樊)、郢(今湖北钟祥)安抚使。时伪齐派李成合金兵进占襄阳六郡。齐将王嵩盘据随州(今属湖北),他奉岳飞命率军攻随。军中携带三日之粮,粮未尽,城已拔,执嵩斩之。李成占襄阳,拒岳飞军,他率骑兵击之,毙李成军步卒无数,遂复襄阳。后官至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1147年被秦桧派人毒死。
牛温舒,辽臣。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刚正,有气节。咸雍中,进士及第。大安初,累迁户部使,转给事中,知三司使事。国、民兼足,加户部侍郎,改三司使。乾统初,授参知政事,知南院枢密使事。五年(1105),宋攻夏,奉命使宋,宋许夏和。使还,加中书令。
牛富(?-1273),南宋末抗元将领。霍丘(今属安徽)人。为侍卫马军统制,戍守襄阳五年,后改守樊城(襄、樊,今为湖北襄樊市)。1267年,元军采取先破樊城、主力进攻襄阳的计划,大举围攻襄、樊,多次打败南宋援军。他与范天顺等率领军民抗击元军,并射书襄阳城中,与守将吕文焕相约、互为特角。两城坚守六年,他出力居多。1273年,元军截江而出,断绝襄、樊之间的联络,水陆夹攻樊城。樊城孤立无援,终被攻破。他率百余人巷战,杀死元兵甚多;后头触火柱,壮烈牺牲。
牛金星,明末李自成起义军谋士。河南卢氏人。贡生。崇祯十四年(1641),磨勘被斥,投李自成,深得信任,谋参机务。永昌元年(1644)封天祐殿大学士,以宰相自居,倾轧弄权,挑拨中伤。退出北京后,谗杀李岩,致义军离散。顺治二年(1645)清兵破潼关,义军南撤途中叛逃降清。后病死。
牛鉴(?-1858),清臣。甘肃武威人。字镜堂,号雪樵。嘉庆年间进士,历任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1841年5月,英军进攻吴淞口,他领兵增援,途中遭到英舰炮击,仓皇逃命,致使吴淞口孤军无援,最后失陷。此后,牛鉴参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不久,被革职拿问,1844年获释。1854年,参与镇捻军起义。
其他牛姓名人有战国贤士牛畜;秦学者牛缺;唐大臣牛丛、牛藂,小说家牛肃;宋将领牛思进;元大臣牛兴祖,打锅牛始祖牛川;明大臣牛琼;清大臣牛思瑄,将领牛天畀、牛凤山,学者牛远震等。近当代牛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牛化东、牛书申、牛明智,物理电子学家牛憨笨,金属专家牛焱,采矿工程专家牛祯,农业生态学家牛锋,农学家牛景,医学家牛今,军事专家牛力,国际关系专家牛军,法学家牛平,历史学家牛济,编辑家牛欣芳,诗人牛波,版画家牛文,音乐教育家牛秋、牛珉,作曲家牛畅,相声演员牛群,电影演员牛千、牛莉,豫剧演员牛得草、牛淑贤;乒乓球运动员牛剑峰等。
推荐于2016-02-20
展开全部
1、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帝王汤的后裔。始祖为宋微子启。周朝建立以后,封商朝皇族微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人名牛父,官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长逖人进攻宋国,牛父率军抵御,不幸战死。他的儿子便以他的字为姓,称牛氏。2、寮姓改为牛姓。隋代牛弘,其父閤允。在魏做官时,赐姓牛。古代閤、古、寮、了常通用,故閤也作寮、了等姓。3.在北方有一种说法,砸锅牛是一家.还有一种说法,姓牛的祖先是以放牛为生,故以职业为姓.二、堂号【堂号】:"太史堂":唐朝牛凤及,撰《唐书》。
长期以来,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牛姓始自微子。不仅在口头上流传,而且载之家谱,代代相传。这种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微子的无限崇敬之情。
长期以来,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牛姓始自微子。不仅在口头上流传,而且载之家谱,代代相传。这种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微子的无限崇敬之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