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应该怎么治疗?吃什么药比较好?在线等
抗组胺药
能与炎性介质组胺竞争H1受体而阻断组胺的生物效应,部分抗组胺药还兼具抗炎作用,对治疗鼻痒、喷嚏和鼻分泌物增多有效,但对缓解鼻塞作用较弱。对有明显嗜睡作用的第一代抗组胺药(扑尔敏、赛更啶、溴苯那敏等),从事驾驶、机械操作,精密设备使用等人员不应服用,而改用无嗜睡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但此类药物中的特非那丁和阿斯咪唑偶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应注意不能过量用药,不能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合用。近年已有鼻内局部用的抗组胺药氮卓斯丁用于临床。减充血剂
多采用鼻内局部应用治疗鼻塞。造成鼻粘膜肿胀的容量血管有两种肾上腺能受体α-1和α-2,前者对儿茶酚胺类敏感,常用者为1%麻黄素(儿童为0.5%);后者对异吡唑林类(imidazoline)的衍生物敏感,如羟甲唑林(oxy metazoline)。口服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药效时间长是其优点,但婴幼儿、60岁以上、青光眼、糖尿病、孕妇以及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者应慎用。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服用,不能超过7d。抗胆碱药
用于治疗鼻溢严重者。0.03%溴化异丙托品(ipratropium bromide)喷鼻剂可明显减少鼻水样分泌物。肥大细胞稳定剂
色甘酸钠(disodium cromoglycate)稳定肥大细胞膜,防止脱颗粒释放介质。临床上应用2%溶液滴鼻或喷鼻。近有可口服的尼多可罗(nedocromil),效用明显强于色甘酸钠。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的机会不多,仅用于少数重症病人,疗程一般不超过二周,应注意用药禁忌证。多采用口服强地松(prednisone),每日30mg,连服7日后,每日减少5mg,然后改为鼻内局部应用。 临床上多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制剂。这类皮质激素的特点是对鼻粘膜局部作用强,但全身生物利用度低,按推荐剂量使用可将全身副作用将至最低。但应注意地塞米松配制的滴鼻药,因易吸收,不可久用。 上述各类药物在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使用。由于花粉症发作时间明确,故应在每年患者发病前1~2周开始鼻内应用糖皮质激素,至发病期加用抗组胺药,一般可使患者症状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