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到底是成语故事还是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语言。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当时一些思想家把语言当成辩论的手段。为了在政治主张上战胜对方,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互相责、辩论,往往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或谚语。通过艺术加工,用鲜明生动的抽象的代替议论进行激烈的争辩斗争。
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性的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比如历史故事、神话或其他传说、古典文学作品。
典故出处:
《韩非子·五蠹》记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
宋我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于是农民办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国人耻笑。
守株待兔比喻固执己见,不知变通,或者妄想不劳而获,只想坐享其成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