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总是记不住?

 我来答
时尚达人1718
2022-06-21 · TA获得超过607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6.7万
展开全部
因为人类的大脑并不擅长记忆。

看到了有用的知识理念、方法技巧、规律,或者触动内心的金句,仔细琢磨以为理解透彻能记得很清楚。

但是现实却是忘得非常快,基本上看完就等于忘完。

因为大脑是很懒惰的,它总是秉承“一切照旧才是最舒服的状态”。

它有个最小作用力原则,叫做「能不用脑就不用脑」,当你想做出改变的时候,大脑会千方百计阻止你。

所以有人直接在书上做笔记,有人选择用纸笔记下来,有人用电子笔记本收藏起来……

一本又一本,一组又一组,一篇又一篇。

大多数情况是,这些你自认为将来用的上的信息知识点,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再翻看了。

即使真的需要,也会发现明明当时记得很清楚,现在怎么想都想不起来了。

心急如焚到处查找,查找过程中还容易被其他信息分散注意力,最终就算找到了还是耽误了转瞬即逝的灵感。

谢春霖在他的《认知红利》中如此描述这一情景:

看过的每一本书、每一条知识,写的每一篇笔记,如果都能被分门别类地永久储存,还能有一键搜索功能,等需要用的时候,还能有个图书管理员帮我迅速找到,那该多好。

人类记忆并不可靠。机器都已经开始向人类学习如何思考,而人类却还在向机器学习如何记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外接一个大脑,让它代替我们记忆,而我们自己的大脑,只负责思考就好。

我是用【见感思行】打造知识卡片。将每个知识点用卡片的形式进行收集、记录、积累从而指导实践知识的一种方法。这是跟李敖学的。

李敖生前曾经在节目中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美工刀或剪刀将书中需要的内容裁下来,按照类别,加入到自己的资料夹中,写文章的时候,需要那个资料,就打开那个资料夹。

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大卸八块,书进了资料夹,把有用的信息变成了一张张知识卡片,才算看完这本书。

现在当然不用把书拆卸的七零八落,再分门别类的收藏。可以有很多的笔记软件实现这些功能。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打造知识卡片的关键在于,见感思行。

见感思行是一套思维框架,是一个从客观——主观——思考——行动的过程,是将你看到的信息进行内化思考,变成自己的知识,并且指导你去行动。

①见,对知识点的描述,概括,不是成段的摘抄。你要提炼出一个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话把答案给复述出来。这里通常运用费曼学习法会比较有效果。

②感,记录下思想上的变化。看到这个观点后你的主观情绪描述出来,然后再结合你自身的案例,把现在的理解、发现、反省写出来。

③思,思考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有当知识之间有了一些冲突,才能启发你更深入的思考,得出独到的见解,让认知升级。

④行,认知提升以后如何行动,具体怎么做,怎么知指导你的生活。

这样,你就能记住了。随时可以调用你想用的信息。

我是老拆,拆书刀的拆。

互联网7年运营,当过初创项目马前卒,也做过大厂螺丝钉。

拆一本书,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欢迎关注,与努力的人一起,终生学习,共同成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