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出姓氏

 我来答
可爱女孩哦
2022-07-25 · TA获得超过24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万
展开全部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出姓氏是:
共有812个姓氏的迁移,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北京、江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中的大部分人群,都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移民。
迁出姓氏举例:

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蒋、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庞、樊、殷、施、陶、洪、翟、安、颜、倪、严、牛、温、芦、季、俞、章、鲁、葛、韦等等。

历史原因:
大槐树下的人口迁徙的前因,还需要从元末明初谈起。自从蒙古骑兵打败宋人在中原地区建立的元朝,这片土地就彻彻底底地被元政权控制住了,但是中国在元朝手中统治的时间只有九十八年,这个政权的创建民族从马背上夺得天下,他们的战绩更一直延续到欧洲大陆,他们的血腥手腕至今还被人津津传扬,可是他们的文化大概还真是限于打仗比较在行,对于治理国家则显得比较吃力,文明在他们的统治下一直被压制。
明朝大移民背景: 
据记载,从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朝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通过这种方式,明初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元末战乱之后,朱元璋统一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

历史时间:
元朝对老百姓的盘剥是异常残酷。到了元末,水、旱、蝗、疫天灾不断。各地百姓活不下去,纷纷起义。天灾人祸和战乱使中原各省十户九空,人口锐减。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相比,山西遭受的战乱和天灾相对较少,社会也比较安定。邻省难民因此纷纷流入山西,使山西人口更加稠密。明朝建立以后,中原地区劳动力严重不足、大片荒地无人耕种、财政收入很少。而山西则是人多地少,资源紧张。朱元璋因此决定采取移民屯田的政策来平衡全国人地关系。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的50多年时间里,明朝政府组织了8次大规模移民,涉及18省近500州县的800多个姓氏。山西人口稠密,而洪洞县又是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移民首当其冲。山西《洪洞县志》以及洪洞县《大槐树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当地官府曾7次在大槐树左侧的广济寺集中泽、潞、沁、汾和平阳没有土地的农民以及人多地少的百姓迁往中原一带,并给所迁之民以耕牛、种子和路费。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当地官府人员在树下为被移之民办理手续,登记造册,按所去地点编队,然后发给一应物品。被迁者拖儿带女,扶老携幼地离开家乡。为了让子女记住自己的家乡,有朝一日能回到老家,就指着大槐树和上面的老鹳窝说:“不要忘了,以后若能回到家乡,记不住咱的村庄,就先找这棵筑满老鹳窝的大槐树,然后再慢慢找自己的老家。……到了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从这大槐树的老鹳窝底下出去的,彼此要互相照顾!” 从国家层面看,把人口从人多地少的地区迁移到缺少劳动力的地区确实有助于恢复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可是对被迁徙的老百姓来说,千里迢迢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其中艰辛可想而知。明朝官府制定的移民条令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为了防止宗族坐大,同姓同宗者还不能迁到一个地方。于是原本一家人被拆散,有的留在老家,有的被迫迁徙;同姓同宗者为了能和亲人迁到一处而不得不改姓。为了防止老百姓逃跑,官府是用绳子把人们双手绑在身后,再把几百上千人串起来像牲口一样赶路的。久而久之,被迁徙的老百姓习惯背起手来走路,称为“背手”。另一个是“连手”。迁徙时大家不但手被反绑,还被串在一条绳子上,手连着手。经过长途跋涉,大家同甘共苦,等到了目的地就成了患难之交。因此在洪洞和很多地方,好朋友都会被称为“连手”。而押解途中被绑起来的人想要大小便,只能向押解的兵卒告急。兵卒同意后就给他解开绑在手上的绳索。从那开始,人们就用“解手”来指大小便,又把“大便”称为“解大手”,把“小便”称为“解小手”,沿用至今。千百年来,中原很多地方的老百姓,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一说是老鹳窝底下的人,大家都会无比亲近。不过中原地区少见老鹳而多见老鸹,人们就把“老鹳窝”说成了“老鸹窝”。“山西移来者”“洪洞大槐树”的观念在移民后人中代代相传。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相传是汉代的古槐树。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第一代大槐树被洪水冲毁。第二代大槐树距今也有近400年的历史。民国三年,当地政府在一代大槐树的原址上重修大槐树遗址。
人口迁移的措施:
在元末全国各地都进行着惨烈的战争的时候,相比于中原地区面临着各种天灾人祸的惨状,与之相邻的山西晋南地区,却是一片祥和。
由于晋南地区四周都是群山峻岭,相比于没有缺少天堑保护的中原地带,易守难攻。
起义军多次派兵进攻山西,可始终因为地势险要而难以将其攻下。这也让元末的战火没有烧到这里来。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正好那些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中原一带的老百姓听说那里富庶,并且不打仗,便纷纷往哪里逃。如此一来,与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相比,山西倒是人满为患了。

生活百事通小靳
2022-05-17 · TA获得超过17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万
展开全部

812个姓氏的迁移。

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北京、江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中的大部分人群,都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移民。山西洪洞县大槐树812个姓氏的人口大迁徙。

大槐树下的人口迁徙的前因,还需要从元末明初谈起。自从蒙古骑兵打败宋人在中原地区建立的元朝,这片土地就彻彻底底地被元政权控制住了,但是中国在元朝手中统治的时间只有九十八年,这个政权的创建民族从马背上夺得天下,他们的战绩更一直延续到欧洲大陆,他们的血腥手腕至今还被人津津传扬,可是他们的文化大概还真是限于打仗比较在行,对于治理国家则显得比较吃力,文明在他们的统治下一直被压制。



一场中国历史上的迁徙,一次人类文化的革新,使华夏民族本源一体的说法推向更真实的高度,除去炎黄相传,我们又多了一个共同的祖先,大槐树。大槐树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群体,它代表的更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戒烟戒酒lcf
2023-09-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1
展开全部
河南陈州刘氏家族,“学明心常,国统庆春,朝宗有训,家承世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