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怎么写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首先可以描写《三国演义》这本书讲了哪些内容,第二个就是要描写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哪些知识,第三个要描写这本书蕴含了哪些道理。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刻画了上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其中最令我欣赏的是诸葛亮,最喜欢的故事是“草船借箭”与“火烧赤壁”,我从中获益匪浅。
“草船借箭”展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心胸狭窄的周瑜发现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于自己,于是他一心想把诸葛亮置于死地,周瑜就想出一计,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但是,独具慧眼的诸葛亮看出了周瑜的阴谋,不但满口答应了他,还立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保证能完成任务。
果然,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利用草船“借”了十万支箭,当周瑜知道了诸葛亮的借箭详情后,对他称赞不已、自叹不如。为什么诸葛亮会这么聪明呢?我从书中得知:他通过刻苦钻研,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宽宏大量,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火烧赤壁”又一次展示了诸葛亮的过人才识。曹操想带领十五万大军抢夺东吴江南的地方。庞统出了连环计,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诸葛亮前来借东风,最后是黄盖写诈降书来攻打曹操,让曹操不知所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是靠了团体的智慧战胜了曹操。在日常生活中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体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把缺点弥补。我们还需要智慧和勇气,在遇到困难是不能不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动脑筋,想出化解困难的好办法,面对困难要有勇气去面对。如考试遇到难题,我们不能空着不做,得通过脑子的思考来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你实在不会了,蒙也得蒙上。智慧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需要勇气,如果没有勇气的话,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比如遇到抢劫的,我们要用智慧和勇气并存,才能制服强盗。生活中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智慧,让我们做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身上精忠报国、勤俭节约的美德与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2
怀着激动的情绪,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一样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资料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但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以前煊赫一时;蜀,以前功成不居;吴,以前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能够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卧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庞统、姜维、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发奋,最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但是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联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坚信成功必须会不远的。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3
我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这本书中,我认识到许多人物的性格,比如关羽忠肝义胆,诸葛亮神机妙算,曹操是奸雄??书中许多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先让我来说说曹操吧!曹操一生都属于踩在针尖上的人物,奸诈的很。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非常无情无义。我刚开始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觉得曹操是超级无敌大坏蛋,特别是他后来说的那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什么思想嘛?为人不善,光想着自己,太自私自利了!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战火纷飞的年代,尔虞我诈的社会,他不杀别人,别人会杀他。那个时代,注定这些人物的命运不像我们现在这般安逸自由。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不是也经常看到这句话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接下来我讲讲诸葛亮吧!太厉害了,诸葛亮简直是神话,他用兵如神,书中写到的他是很少打败仗的。有一次,居然用“空城计”退司马懿的军队,单单一个人在城楼上弹琴,让人望而生畏。还有“草船借箭”,他出人意料,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最后还让士兵喊:“谢曹丞相赐箭!”这么有才华,难怪会引起周瑜的嫉妒呢?周瑜无奈地说:既生瑜何生亮。
书中还有许多人物形象,刘备吧,仁义当先。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得到百姓的爱戴。关羽呢,非常忠诚,曹操待他不薄想把他招过来,但他不为所动。张飞,有点鲁莽,只是看到张飞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疑虑,这么鲁莽的人,怎么会家财万贯?还有司马懿,也是很聪明的,但因为他属于魏军,就对他没好感了??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太多了,有些角色出现没一会儿,就挂掉了,死太快的都记不住。从头到尾,写得多,活的长的都属于“主人公”或者“男一号”,这次初读三国,我体会最多的就是“主人公”们的性格,下次再读,肯定还会有其他感受。以上就是我初读《三国演义》的感受。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4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向写到晋朝那个时代。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十分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必须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必须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齐去找刘备,最后最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述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能够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能够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正因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带给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透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好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5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之后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之后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就应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正因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后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构成了鲜明的比较。曹操还是个实干家,以前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我很是喜爱。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正因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述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透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故事也同样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战最为出色。使读者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国演义》一书不愧为名著!值得一读啊。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首先可以描写《三国演义》这本书讲了哪些内容,第二个就是要描写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哪些知识,第三个要描写这本书蕴含了哪些道理。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刻画了上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其中最令我欣赏的是诸葛亮,最喜欢的故事是“草船借箭”与“火烧赤壁”,我从中获益匪浅。
“草船借箭”展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心胸狭窄的周瑜发现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于自己,于是他一心想把诸葛亮置于死地,周瑜就想出一计,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但是,独具慧眼的诸葛亮看出了周瑜的阴谋,不但满口答应了他,还立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保证能完成任务。
果然,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利用草船“借”了十万支箭,当周瑜知道了诸葛亮的借箭详情后,对他称赞不已、自叹不如。为什么诸葛亮会这么聪明呢?我从书中得知:他通过刻苦钻研,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宽宏大量,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火烧赤壁”又一次展示了诸葛亮的过人才识。曹操想带领十五万大军抢夺东吴江南的地方。庞统出了连环计,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诸葛亮前来借东风,最后是黄盖写诈降书来攻打曹操,让曹操不知所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是靠了团体的智慧战胜了曹操。在日常生活中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体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把缺点弥补。我们还需要智慧和勇气,在遇到困难是不能不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动脑筋,想出化解困难的好办法,面对困难要有勇气去面对。如考试遇到难题,我们不能空着不做,得通过脑子的思考来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你实在不会了,蒙也得蒙上。智慧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需要勇气,如果没有勇气的话,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比如遇到抢劫的,我们要用智慧和勇气并存,才能制服强盗。生活中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智慧,让我们做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身上精忠报国、勤俭节约的美德与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2
怀着激动的情绪,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一样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资料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但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以前煊赫一时;蜀,以前功成不居;吴,以前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能够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卧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庞统、姜维、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发奋,最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但是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联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坚信成功必须会不远的。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3
我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这本书中,我认识到许多人物的性格,比如关羽忠肝义胆,诸葛亮神机妙算,曹操是奸雄??书中许多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先让我来说说曹操吧!曹操一生都属于踩在针尖上的人物,奸诈的很。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非常无情无义。我刚开始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觉得曹操是超级无敌大坏蛋,特别是他后来说的那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什么思想嘛?为人不善,光想着自己,太自私自利了!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战火纷飞的年代,尔虞我诈的社会,他不杀别人,别人会杀他。那个时代,注定这些人物的命运不像我们现在这般安逸自由。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不是也经常看到这句话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接下来我讲讲诸葛亮吧!太厉害了,诸葛亮简直是神话,他用兵如神,书中写到的他是很少打败仗的。有一次,居然用“空城计”退司马懿的军队,单单一个人在城楼上弹琴,让人望而生畏。还有“草船借箭”,他出人意料,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最后还让士兵喊:“谢曹丞相赐箭!”这么有才华,难怪会引起周瑜的嫉妒呢?周瑜无奈地说:既生瑜何生亮。
书中还有许多人物形象,刘备吧,仁义当先。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得到百姓的爱戴。关羽呢,非常忠诚,曹操待他不薄想把他招过来,但他不为所动。张飞,有点鲁莽,只是看到张飞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疑虑,这么鲁莽的人,怎么会家财万贯?还有司马懿,也是很聪明的,但因为他属于魏军,就对他没好感了??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太多了,有些角色出现没一会儿,就挂掉了,死太快的都记不住。从头到尾,写得多,活的长的都属于“主人公”或者“男一号”,这次初读三国,我体会最多的就是“主人公”们的性格,下次再读,肯定还会有其他感受。以上就是我初读《三国演义》的感受。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4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向写到晋朝那个时代。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十分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必须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必须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齐去找刘备,最后最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述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能够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能够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正因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带给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透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好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5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之后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之后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就应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正因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后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构成了鲜明的比较。曹操还是个实干家,以前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我很是喜爱。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正因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述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透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故事也同样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战最为出色。使读者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国演义》一书不愧为名著!值得一读啊。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