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那契数列求和公式
2022-12-22 · 百度认证:北京惠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1、奇数项求和
2、偶数项求和
3、平方求和
在数学上,斐波那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推的方法定义:F(1)=1,F(2)=1, F(n)=F(n-1)+F(n-2)(n>=3,n∈N*)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斐波纳契数列都有直接的应用。
为此,美国数学会从1963年起出版了以《斐波纳契数列季刊》为名的一份数学杂志,用于专门刊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扩展资料:
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
1、生物应用
斐波那契数还可以在植物的叶、枝、茎等排列中发现。例如,如果选择树干上的一片叶子,将其计数为零,然后按顺序(假设没有损坏)计数叶子,直到达到适合这些叶子的位置,它们之间的叶子数基本上是斐波那契数。从一个位置移动到下一个位置的叶子称为周期。
叶子在一个周期内旋转的圈数也是斐波那契数。一个循环中叶数与叶旋转圈数之比称为叶序比(源自希腊语,意为叶的排列)。大多数叶序比是斐波那契数。
2、自然界中的应用
自然界中的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科学的其他分支,有许多应用。例如,树木的生长,由于新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息”时间来自己生长,才能使新的枝条发芽。因此,例如,幼苗每隔一年生长一个新的枝条。
第二年,新树枝“休息”,老树枝仍在发芽。之后,老枝和老枝“休憩”一年的同时发芽,而当年的新枝则在第二年“休息”。这样,一棵树每年的分枝数就构成了斐波那契数列。这个定律是生物学中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斐波那契数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斐波那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