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研制18年
歼-10研制18年
2007年: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今天,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歼10工程”项目代表颁奖……
歼10飞机是继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又一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重大工程。歼10飞机是中国第一型第三代战斗机,是中国航空人的“名片”。自新世纪前后,外界关于歼10的传说就从国外转内销,始终没有间断过。
歼10适度公开,表明了中国第三代战斗机可以做适度宣传。为此,集团做了许多的宣传准备工作。计划不久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但这需要军委首长审批。那一阵子,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跑这件事。
在计划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前两天,批件还没有下来,我有点急了。一天找到军委办公厅,跟曹育民讲,今天坐在这儿就不走了!文件不批下来,我这个官就干不成了!当然这是半开玩笑的,因为工作关系我们很熟。这一年我离开了办公厅,但还要协调领导与办公事务。曹副主任说,你别着急,我完全体会你们的心情。现在一位副主席已经批了,正好另两位副主席都在家,我给你想想办法。
怕领导着急,我就给林左鸣打了个电话,汇报说看来今天有希望。林左鸣当即说,这件事很重要,要努力想法办成!只见曹育民他一刻不停地出来进去,直到快下班时,他回来跟我说:告诉你吧,两位副主席都批了!我高兴地蹦了起来。
钓鱼台国宾馆,位于城西的阜城路上,是京城内一处极其闹中取静、风景旖旎之处,国宾馆门前的法(国梧)桐大道,成为古老皇城内别具异国特色的所在。这一年的开春,集团公司在其中的芳菲苑(17号楼),举行了歼10飞机适度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开得非常热烈。在顾惠忠宣布歼10与大家见面后,只见会场灯光闪耀,大幕徐徐拉开。
成都飞机设计所所长杨伟和成都飞机公司总经理罗荣怀,把1:5的大比例模型缓缓推出,在刘高倬、耿汝光(集团副总经理)、宋文骢、罗荣怀、杨伟等人的见证下,带有强大震慑力的黑灰色歼10飞机,在全场的热烈掌声中面世。
歼10的新闻发布会反响非常大,成为海内外进行了对我国武器装备最大规模的一次报道。会后,集团公司设宴招待歼10研制的主要人员。宴请气氛极其感动且带有一些沉重。几位参加研制歼10的主要厂所领导与专家,包括组织十多年研制的军机局晏翔局长,回忆起18年的艰辛历程,不禁掉下了眼泪,还出现了两个人在敬酒时,都在掉泪而互相擦眼泪的感人场面。
席间,新闻处拿来了珍贵的歼10纪念封,于是大家不喝酒了,把歼10研制的主要研制人员团团围住,请他们在纪念封上签名。这里我要郑重地写下他们的名字:行政总指挥刘高倬、现场总指挥罗荣怀、总设计师宋文骢、总工程师薛炽寿、试飞总师周自全、首席试飞员雷强。
需要指出的是,歼10飞机的18年研制,一些人也曾先后担任过上述职务,但因各种原因中途离开了岗位。在席间,大家还特别起立,为已无法参加宴请,但作为当年的现场总指挥杨宝树,作为负责工艺的副总工程师许德,敬上一杯无比深沉、充满怀念之情的酒。
杨宝树作为当时的成飞总经理,为研制歼10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很不幸,最后他身患肺癌,于60岁去世。病危时总公司和军队的领导同志问他还有什么愿望?他说要最后看看正在研制中的歼10。于是车队带他来到成飞机场,他坐着轮椅,抚摸着飞机,像与自己的孩子在告别。当时在场的许多人,看到这个场景,禁也禁不住地掉下了眼泪。
许德在歼10转场西线基地试飞时,同时又担任了试飞现场副总指挥。在此之前,许德已感到身体不适,但他还是坚持去了西线。在现场,他开始便血,严重时一天要便血三四次。回到成都,一检查是直肠癌。治疗一段出院后,他还在为歼10坚持着工作,直至最后献出了生命。
而在座的试飞总师周自全,当年虽已63岁了,但在西北基地一住10个月,在现场几次晕倒——他的转氨酶高出正常值45倍,但他严令随队医生“不准告诉任何人”!后来到成飞参加一次专家咨询会,我讲了一段心里话:罗阳同志牺牲后,工厂邀请我参加他的遗体告别。
看到中国各地来的航空人,几代的航空人,在那里、在那个场合相聚。我和从工厂出去的哈飞董事长郭殿满坐车挨在一起,我们俩谈起,几十年的奋斗,航空工业出现过不少的罗阳,只不过由于政策、保密和对他们保护等原因,许多人没有机会得到宣传,但他们,永远活在中国航空人的心中。中国的航空工业,有多少像罗阳和杨宝树、许德这样的人,但他们只是在业内感动着我们,而一旦公之于世,必然将感动整个中国。
2008年:这一年的7月,一架全外挂的深灰迷彩色歼10飞机,在集团大楼前的广场矗立了起来。飞机向着东南方向高高昂起,基座上镌刻着四个大字:“龙腾东方”。
基座的一面刻着下述的文字:乘云御风,扶摇直上,威镇环宇,龙腾东方!几代航空人胸怀报国之志,自强不息,用青春与激情抒写无悔,用智慧与汗水锻造精品,用热血与忠诚铸就丰碑。以歼10飞机为代表的一批新型飞行器,记载着航空人的创新与奉献,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实现跨越发展。谨以此献给为中国航空工业不懈奋斗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