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莪的读后感

 我来答
阡陌上花开
2021-03-31 · TA获得超过1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4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1408万
展开全部
《蓼莪》读后感

《蓼莪》是有孝心的儿子哭悼已故父母的哀歌。从内容上看,很可能是用在上坟扫墓祭祀时的祭歌。诗中主人公是一个孤苦伶仃的穷苦人。全诗充满对已故父母的深情怀念、感恩、歌颂、内疚、忏悔和忆苦思甜等百感交集的复杂感情。这种感情也是人之常情。

诗中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独自表白的方式讲述,因家庭贫困、被迫外出谋生,但是回家时父母已双双去世。后来他生活好转、丰衣足食之后,却没有机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更谈不上对父母养老送终,而遗憾终身。

《蓼莪》形象地描述父母坟头上的蒿草已长得很高很高,祭奠祖先用的酒瓶、酒坛也已空空如也,表明已有相当长的日子,没有后人来上坟扫墓了,当然也无人锄草、培土和打扫坟墓周围。面对如此荒凉的情景,主人公心中不禁产生“可怜我的父母亲,生我养我真艰辛”和“父母恩浩大无边”的联想。接着追忆孩童时代受到父母宠爱的细节,长大后不愁吃穿而想要报答父母的恩德时,父母已经去世。只能永抱终身的遗憾和内疚。令人读后产生共鸣。

时至今日,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状况和心情,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住上楼房、坐上汽车、有吃有穿、拥有电视、电话和冰箱等等物质条件,有的人甚至时常外出旅游休闲度假时,常常会想到如果父母和长辈们仍然健在、能一起共享幸福生活和天伦之乐,该多么美好、多么理想!
丹的葵奎6y

2021-03-31 · TA获得超过4.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678万
展开全部
描写思路:以《蓼莪》的中心思想作为主题,描述诗词中阐述的感情,真情实感的描写自己的感悟,正文:

《蓼莪》是有孝心的儿子哭悼已故父母的哀歌。从内容上看,很可能是用在上坟扫墓祭祀时的祭歌。诗中主人公是一个孤苦伶仃的穷苦人。全诗充满对已故父母的深情怀念、感恩、歌颂、内疚、忏悔和忆苦思甜等百感交集的复杂感情。这种感情也是人之常情。

诗中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独自表白的方式讲述,因家庭贫困、被迫外出谋生,但是回家时父母已双双去世。后来他生活好转、丰衣足食之后,却没有机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更谈不上对父母养老送终,而遗憾终身。

此诗前两章以“蓼蓼者莪”起兴,诗人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蒿、蔚,由此而联想到父母的劬劳、劳瘁,就把一个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现出来;

第三章用“瓶之罄矣,维罍之耻”开头,讲述自己不得终养父母的原因,将自己不能终养父母的悲恨绝望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第四章诗人悲诉父母养育恩泽难报,连下九个‘‘我”字,体念至深,无限哀痛,有血有泪;

后两章承第四章末二句,以南山、飙风起兴,创造了肃杀悲凉的气氛,抒写遭遇不幸的悲怆伤痛。全诗六章,主要特色为赋比兴三种表现方法交替灵活使用,前后呼应,起伏跌宕,回旋往复,运转自如,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5-10-07
展开全部
《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诗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却又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1-03-31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3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67万
展开全部
《蓼莪》是有孝心的儿子哭悼已故父母的哀歌。从内容上看,很可能是用在上坟扫墓祭祀时的祭歌。诗中主人公是一个孤苦伶仃的穷苦人。全诗充满对已故父母的深情怀念、感恩、歌颂、内疚、忏悔和忆苦思甜等百感交集的复杂感情。这种感情也是人之常情。
  诗中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独自表白的方式讲述,因家庭贫困、被迫外出谋生,但是回家时父母已双双去世。后来他生活好转、丰衣足食之后,却没有机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更谈不上对父母养老送终,而遗憾终身。《蓼莪》形象地描述父母坟头上的蒿草已长得很高很高,祭奠祖先用的酒瓶、酒坛也已空空如也,表明已有相当长的日子,没有后人来上坟扫墓了,当然也无人锄草、培土和打扫坟墓周围。面对如此荒凉的情景,主人公心中不禁产生“可怜我的父母亲,生我养我真艰辛”和“父母恩浩大无边”的联想。接着追忆孩童时代受到父母宠爱的细节,长大后不愁吃穿而想要报答父母的恩德时,父母已经去世。只能永抱终身的遗憾和内疚。令人读后产生共鸣。时至今日,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状况和心情,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住上楼房、坐上汽车、有吃有穿、拥有电视、电话和冰箱等等物质条件,有的人甚至时常外出旅游休闲度假时,常常会想到如果父母和长辈们仍然健在、能一起共享幸福生活和天伦之乐,该多么美好、多么理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ythnytj
2015-10-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90
展开全部
前两个字怎么读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