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 0-8、9岁 B.0-3岁
C.0-6岁 D.O-13、14岁
2.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 A )。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3.一般认为,婴儿从( D )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4.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 B )进行思考。
A.动作 B.表象
C.语言 D.形象
5.( A )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A.微笑 B.哭泣
C.愤怒 D.张嘴
6.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 B )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质
7.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 D )。
A.重复 B.独白
C.双人或集体独白 D.命令
8.下面哪一阶段不是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提到的?( A )
A。他律道德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9.将结构性游戏作为最主要的游戏形式的儿童年龄是( C )。
A.1岁 B.2-3岁
C.4岁 D.7岁
10.心理活动兴奋性高,不平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与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 ( √ )
12.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 ( √ )
13.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 √ )
14.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 √ )
15.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 √ )
16.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 √ )
17.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 ( × )
18.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 ( ×)
19.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 ( √ )
20.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 ( × )
21.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 ( √ )
22.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 √ )
23.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于不良的情绪表现,教导要及时,处理要宽容,不能急躁,更不能体罚。 ( √)
24.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 ( √ )
25.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 ( √ )
26.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 × )
27.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有选择地吸收其他儿童的观点。 ( × )
28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 ( √ )
29.儿童的气质存在类型的差异和好坏的区别。 ( × )
30.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新的行为的塑造,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 ( ×)
三、问答题(第31、32题各12分,第33题16分,共40分)
3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32.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
(1)对规则的理解上认为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2)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
(3)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
(4)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
(5)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
33.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交往、探索、有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四、分析题(20分)
34.材料:
他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他爱逞能: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和和教育措施,并谈谈研究儿童气质的教育意义。
(1)指出类型:气质属于胆汁。(4分)
(2)研究儿童气质类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2分)
首先明确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4分)
(3)具体做法: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6分)
(4)胆汁质的儿童的教育措施:应培养他的自制力,让他学会冷静,沉着和有耐心。(4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 0-8、9岁 B.0-3岁
C.0-6岁 D.O-13、14岁
2.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 A )。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3.一般认为,婴儿从( D )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4.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 B )进行思考。
A.动作 B.表象
C.语言 D.形象
5.( A )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A.微笑 B.哭泣
C.愤怒 D.张嘴
6.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 B )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质
7.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 D )。
A.重复 B.独白
C.双人或集体独白 D.命令
8.下面哪一阶段不是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提到的?( A )
A。他律道德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9.将结构性游戏作为最主要的游戏形式的儿童年龄是( C )。
A.1岁 B.2-3岁
C.4岁 D.7岁
10.心理活动兴奋性高,不平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与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 ( √ )
12.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 ( √ )
13.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 √ )
14.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 √ )
15.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 √ )
16.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 √ )
17.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 ( × )
18.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 ( ×)
19.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 ( √ )
20.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 ( × )
21.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 ( √ )
22.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 √ )
23.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于不良的情绪表现,教导要及时,处理要宽容,不能急躁,更不能体罚。 ( √)
24.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 ( √ )
25.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 ( √ )
26.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 × )
27.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有选择地吸收其他儿童的观点。 ( × )
28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 ( √ )
29.儿童的气质存在类型的差异和好坏的区别。 ( × )
30.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新的行为的塑造,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 ( ×)
三、问答题(第31、32题各12分,第33题16分,共40分)
3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32.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
(1)对规则的理解上认为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2)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
(3)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
(4)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
(5)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
33.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交往、探索、有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四、分析题(20分)
34.材料:
他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他爱逞能: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和和教育措施,并谈谈研究儿童气质的教育意义。
(1)指出类型:气质属于胆汁。(4分)
(2)研究儿童气质类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2分)
首先明确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4分)
(3)具体做法: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6分)
(4)胆汁质的儿童的教育措施:应培养他的自制力,让他学会冷静,沉着和有耐心。(4分)
展开全部
2015年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这种真题类的试题基本会出书的,您买一本教育幼儿心理学的参考书就可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8-06-26
展开全部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8.关键期:(见简答题)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 )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 )、(特色和风格 )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 )和(理论研究法 )两大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单项选择题。 1-5BCBCD 6-10DABBA
B1.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C2.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
A.霍尔 B.华生 C.(格)盖塞尔 D.施太伦
B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C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D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D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A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B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B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A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C1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 0-8、9岁
B.0-3岁
C.0-6岁
D.O-13、14岁
二、判断题。
✔1.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 ( )
✔2.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 )
✔3.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于不良的情绪表现,教导要及时,处理要宽容,不能急躁,更不能体罚。 ( )
✔4.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 ( )
✔5.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 ( )
✔6.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 )
❌7.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有选择地吸收其他儿童的观点。 ( )
✔8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 ( )
❌9.儿童的气质存在类型的差异和好坏的区别。 ( )
❌10.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新的行为的塑造,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 ( )
❌11. 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 )
✔12.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 ( )
✔13.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 )
✔14.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 )
✔15.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 )
✔16.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 )
❌17.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 ( )
❌18.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 ( )
✔19.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 ( )
❌10.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 (
三、名词解释。
1. 原始情绪反应: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等,可以称之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其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华生把原始情绪反应分成三种:怕、怒和爱。
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内容包括:(1)个体心理的发生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
3.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在新生儿时已经出现。
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选择性注意性质和对象的变化。
选择性注意的发展与儿童动作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以及经验的积累有密切的关系。
这些因素使儿童可能扩大注意的范围,改变注意对象的性质以及注意选择性活动的性质。
4、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哪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说这一阶段中的每一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该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5、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这种现象称为“幼年健忘”。幼年健忘与幼小儿童大脑皮质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一方面,3岁前的儿童皮质细胞的反应性极高,他们往往容易记住看到对象的全部细节。另一方面,3岁前儿童脑皮质的各个区域还没有完全成熟。后发育的脑区结构控制了先发育的脑区,妨碍了原先的记忆,使人不能回忆起更早发生的事情。另外突触的功能成熟水平,也和记忆有关。
四、简答题
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第一,尽量自然
第二,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
第三,观察一般要多次进行、多人评定第四,要与实验法结合,并辅之以调查访问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等间接观察方法。
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2)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3. 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3岁称为先学前期,这时期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个事情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 (1)学会直立行走。1~2岁时独立行走还不自如,1岁半以后,孩子不但会走路,而且学习
上下楼梯,2岁左右孩子能够原地跳、学会跑和到处钻,还能学会扔球和踢球等动作。 (2)使用工具。1岁以后,孩子逐渐能够准确地拿各种东西。2岁半以后,孩子能够自己用
小毛巾洗脸,拿起笔来画画。2~3岁的儿童能够学会各种动作,不仅能使双手协调,而且能使全身和四肢动作协调起来。
(3)语言和思维的真正发生。人类所特有的语言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开始真正形成的。
1岁前只是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1岁到1岁半是理解语言阶段。2岁后的孩子开始讲道理,也会开始和别人争辩。但这时期孩子的思维是非常具体的,而且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想象也开始发生。2岁左右孩子已经能够拿到物体进行想象性活动,出现游戏的萌芽。至此,儿童的认识过程,从感觉到思维都已形成。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孩子进入第二个年头,就不像1岁前那么顺从了。特别是2~3岁时,
他有了自己的主意,往往“不听话”了。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的集中表现。
4.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5.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
(1)对规则的理解上认为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2)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
(3)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
(4)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
(5)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
B1.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C2.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
A.霍尔 B.华生 C.(格)盖塞尔 D.施太伦
B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C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D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D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A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B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B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A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C1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 0-8、9岁
B.0-3岁
C.0-6岁
D.O-13、14岁
二、判断题。
✔1.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 ( )
✔2.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 )
✔3.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于不良的情绪表现,教导要及时,处理要宽容,不能急躁,更不能体罚。 ( )
✔4.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 ( )
✔5.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 ( )
✔6.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 )
❌7.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有选择地吸收其他儿童的观点。 ( )
✔8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 ( )
❌9.儿童的气质存在类型的差异和好坏的区别。 ( )
❌10.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新的行为的塑造,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 ( )
❌11. 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 )
✔12.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 ( )
✔13.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 )
✔14.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 )
✔15.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 )
✔16.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 )
❌17.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 ( )
❌18.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 ( )
✔19.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 ( )
❌10.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 (
三、名词解释。
1. 原始情绪反应: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等,可以称之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其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华生把原始情绪反应分成三种:怕、怒和爱。
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内容包括:(1)个体心理的发生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
3.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在新生儿时已经出现。
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选择性注意性质和对象的变化。
选择性注意的发展与儿童动作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以及经验的积累有密切的关系。
这些因素使儿童可能扩大注意的范围,改变注意对象的性质以及注意选择性活动的性质。
4、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哪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说这一阶段中的每一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该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5、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这种现象称为“幼年健忘”。幼年健忘与幼小儿童大脑皮质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一方面,3岁前的儿童皮质细胞的反应性极高,他们往往容易记住看到对象的全部细节。另一方面,3岁前儿童脑皮质的各个区域还没有完全成熟。后发育的脑区结构控制了先发育的脑区,妨碍了原先的记忆,使人不能回忆起更早发生的事情。另外突触的功能成熟水平,也和记忆有关。
四、简答题
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第一,尽量自然
第二,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
第三,观察一般要多次进行、多人评定第四,要与实验法结合,并辅之以调查访问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等间接观察方法。
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2)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3. 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3岁称为先学前期,这时期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个事情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 (1)学会直立行走。1~2岁时独立行走还不自如,1岁半以后,孩子不但会走路,而且学习
上下楼梯,2岁左右孩子能够原地跳、学会跑和到处钻,还能学会扔球和踢球等动作。 (2)使用工具。1岁以后,孩子逐渐能够准确地拿各种东西。2岁半以后,孩子能够自己用
小毛巾洗脸,拿起笔来画画。2~3岁的儿童能够学会各种动作,不仅能使双手协调,而且能使全身和四肢动作协调起来。
(3)语言和思维的真正发生。人类所特有的语言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开始真正形成的。
1岁前只是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1岁到1岁半是理解语言阶段。2岁后的孩子开始讲道理,也会开始和别人争辩。但这时期孩子的思维是非常具体的,而且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想象也开始发生。2岁左右孩子已经能够拿到物体进行想象性活动,出现游戏的萌芽。至此,儿童的认识过程,从感觉到思维都已形成。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孩子进入第二个年头,就不像1岁前那么顺从了。特别是2~3岁时,
他有了自己的主意,往往“不听话”了。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的集中表现。
4.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5.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
(1)对规则的理解上认为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2)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
(3)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
(4)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
(5)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