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叫人打招呼怎么办
靓靓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是个聪颖可爱的漂亮姑娘。靓靓妈妈就像所有生下漂亮闺女的母亲一样,喜欢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在外,无论熟人生人,往往会止步惊叹小靓靓“这么漂亮”“这么可爱”。靓靓妈妈则催促女儿:“靓靓,叫阿姨!快叫阿姨好!”分手的时候再催促女儿:“说,阿姨再见!”
靓靓呢,原来倒挺乐意配合,见到谁都是一脸灿烂的笑容。不会说话的时候,只要妈妈抬着她的小手,她就一晃一晃着打招呼;说“拜拜”的时候,她会飞吻、挥手道别。所有的人都忍不住夸奖她:“这孩子,真懂礼貌!”靓靓妈妈心里好得意。
有一天,靓靓带着心爱的小自行车到院子里玩耍,那是妈妈送给她的两岁生日礼物。刚下楼,碰见住在同院的妈妈同事黄阿姨。这个阿姨平常最喜欢逗靓靓玩了,这会儿凑过来:“靓靓,这车子好漂亮哎!谁给你买的啊?是你的吗?给阿姨骑骑好不好?”说着,伸手就去拿车。靓靓突然大叫一声“不行!”把身子扑在车上,紧接着用脚去踢黄阿姨。
靓靓妈妈和黄阿姨对此毫无准备,都愣了一下,妈妈马上劝靓靓:“给阿姨看看你的车。”黄阿姨也应声说:“阿姨逗你呢,给阿姨看看吧。这样吧,你叫我,叫阿姨,我就松手了。”
谁知靓靓干脆放声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使劲儿去掰黄阿姨抓住车的手。黄阿姨悻悻地放开手,靓靓妈妈感觉很丢面子。
哪曾想到,从此之后,再见到谁,无论妈妈怎样督促“叫啊,叫爷爷!”“说啊,阿姨好!”靓靓都沉着小脸儿躲到妈妈身后,紧闭着小嘴儿,不肯开口。妈妈只能自我解嘲:“这孩子!越大越不懂事儿了。”
大多数家长都很在意孩子在外人面前的表现,尤其在“礼貌”方面,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遵从成年人制定的“礼节”:见了人要叫。为此,家长们教导、敦促、提醒乃至强迫孩子,而孩子们呢,却很少跟家长配合,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家长们很困惑:孩子为什么这么别扭啊?我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呢?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父母们犯了操之过急的错误。首先,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一个高大的陌生成年人,很容易形成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威胁。孩子看着陌生人,心里十分恐慌,本能地要以沉默来保护自己,我们督促他假装欢喜地去“叫”这个人,是不是强人所难?
在孩子面前,大人平时就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向孩子示范社交场合的礼节,比如见面打招呼、分手道再见等。平时在家里,家人之间要注意使用文明语言,如“劳驾”“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等等。孩子吸收性的心智,会将这种礼貌内化,日后时机成熟,他自己准备好时,会自然融入行为当中。
其次,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并不理解“礼貌”的重要性,不知道为什么要“叫”人。这个陌生人也许对父母来说很重要,但是跟孩子自身却毫无关联。幼儿天性只对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发生兴趣,而对一个不知是谁的陌生人展示笑脸,不是一个自然、自发的行为。
因此在他人面前,要把孩子当作一名与成年人平等的人,介绍给对方,比如:“这位是某某阿姨,她是妈妈的同事;这位是我的儿子某某。”这样既能让他人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也能帮助孩子熟悉、接纳对方,有助于孩子放松下来,自然地流露礼貌。
另外,孩子也不能理解自己的表现对父母“面子”的重要性。他们不懂得怎样做是给父母增光的,怎样做是丢脸的。这些都是成年人的感受,跟孩子本身没有关系。因为孩子没有达到礼貌标准而批评他,给他施加压力,不仅是不公平的,也往往适得其反。
如果不杜绝那些看上去友善的“逗”,对孩子就是一种伤害。孩子对自己的财产有一种本能的保护意识,对陌生人有戒备心,这是正常的,应当得到鼓励。成年人说要把他们心爱的玩具拿走,孩子不懂得这是开玩笑,而是信以为真,因此会奋起反抗。
总是这样挨逗,孩子会对他人失去信任,产生严重焦虑和社交障碍。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温和地制止对方:“请不要这样逗孩子!”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启发,欢迎关注订阅哦(我还有同名公众号)~
您的点赞是对我最高的赞赏(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_- )
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书写粗心、计算马虎、写作业拖拉、成绩上不去....等一切关于学习、成长过程中问题,私信我,有问必答~
2018-07-14 · 引导孩子建立手机网络、学习、作息运动界限
不要孩子一怯生就说孩子胆子小、脸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