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滩金锑矿()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位于营毛沱泉南,是项目新发现矿产地之一。评价工作是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的Au、Sb、As综合异常(Hy-7)的基础上,通过1:1万岩屑测量,1:1万地质量测、激电剖面、激电测深及槽探和样品分析等来进一步查证其成矿意义的。
(一)矿区地质
矿点位于砂井-平头山北西向褶皱断裂系统的砂井-营毛沱复式向斜的北西段,并在营毛沱次级向斜构造的西部转折端附近。出露地层有中-上寒武统西双鹰山组的薄层硅质岩、硅泥质砂岩、粉砂岩;下奥陶统罗雅楚山组下段的灰白—杂色含砾粗砂岩、杂砂岩、千枚状粉砂岩夹炭质板岩、薄层硅质岩和上段的灰绿色石英砂岩、粉砂质板岩夹硅质岩、凝灰质砂岩等。其下伏中-上寒武统为整合相变过渡关系。金锑矿化主要产于下奥陶统罗雅楚山组的上下段地层接触带附近的脆性剪切带中(图1-3-12)。
图1-3-12 白石滩金矿点地质矿产简图
1—第四系;2 —杂色黄铁矿化含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3—长石石英砂岩、砂岩、粉砂岩;4—含砾长石石英粗砂岩;5—硅质岩夹薄层钙质砂岩;6—变石英砂岩;7—角岩化变砂岩;8—石英斑岩;9—花岗岩脉;10—闪长玢岩;11—闪长岩;12—石英脉;13—含铜金石英脉;1 —4金矿化体及编号;15—施工探槽及编号;16—激电测深点
矿区为一不完整倒转向斜构造,南翼被砂井花岗岩基侵蚀破坏而不全,北翼较完整。核部为下奥陶统罗雅楚山组上段,两翼由罗雅楚山组下段和寒武系构成。北侧为倒转翼,地层产状较紊乱,宽缓褶曲发育。其内的罗雅楚山组上、下段地层接触带空间上呈一明显的向北东凸出的弧形或反S型构造,在弧形凸出地段,不仅断层构造、岩石蚀变破碎强烈,石英脉大量发育,而且也是金锑矿化的重要部位。所见断层以东西向张扭性断层为主,分别由长30~440m、宽2~25m 的4条断裂构成,产状北倾12°~25°,倾角60°左右。断裂破碎带由断层角砾岩、断层泥和碎裂岩构成,内多具褐铁矿化、硅化和石英脉等,是金锑矿化赋存的主要控制性构造。
矿化地段岩浆岩欠发育,多为一些花岗斑岩小岩株和中酸性岩脉。较大岩体(株)见于矿区西南部的花岗斑岩体,长约700m,宽50~200m,走向北西。岩体的岩石硅化蚀变强烈,局部具浸染状黄铁矿化和在与围岩接触带附近可见星点状孔孔雀石化。除花岗斑岩体外,在矿区还可见一些长约10~300m,宽2~10m 的闪长玢岩和闪长岩脉,并主要集中产出在下奥陶统罗雅楚山组上、下段地层的接触部位,呈NE 和NW 两组方向产出。在这些脉体两侧可见明显的褐铁矿化、硅化和局部金矿化。除此之外,矿区广泛发育的石英脉可分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3组。一般除近东西向的顺层大脉不含矿外,北西和北东向两组石英细脉相对矿化较好,常见方铅矿、辉锑矿、孔雀石、黄铁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
矿区岩石变质蚀变作用,主要以构造热动力变质和热液蚀变为主。前者使岩石强烈变形、片理化、破碎和形成系列的构造破碎带,后者为与金锑矿化相伴随的硅化、黄铁矿化以及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臭葱石化合孔雀石化的次生蚀变作用等。
(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在航磁异常上,矿区处于营毛沱高低变化磁场区的近零值区域,其北侧尚存在一条北西向与区域褶皱断裂带方向一致的高磁异常带。推测深部可能为一条区域性断裂构造带,沿该高磁带发育大量基性辉绿岩、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斑岩和石英脉,揭示该高磁带是一条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带的次级反映。
白石滩金锑矿化位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区域性Hy-7(Au、As、Sb、Ag、Cu、Pb、Zn、Mo)综合异常西部的Au46单元素异常浓集中心部位,为一完整外、中、内三级浓度分带异常,面积约4.46km2。与此套合较好的还有Sb、As、Ag单元素异常等。1:1万岩屑测量,As、Ag、Sb、Mo、Cu、Zn等指示元素异常很发育。Sb、Hg前缘指示元素规模也较大,Au、As、Sb异常重现好,尤以Au、Sb、As原生晕最具规模。其中Au有南北两个浓集中心,目前圈定的地表4条金矿化体,主要与Au北部浓集心相套合(图1-3-13)。
(三)矿化体地质特征
经地表探槽揭露控矿和以0.1×10-6的Au含量为下限,目前在白石滩地段已初步圈出4条金矿化体。它主要产于下奥陶统罗雅楚山组下段浅变质碎屑岩的构造破碎蚀变带内。矿化蚀变带长大于1000m,宽200~300m。金锑矿化分石英脉和蚀变砂岩两种类型,其中:
图1-3-13 白石滩金矿点地、物、化综合剖面图
石英脉型:是地表所见主要金矿化类型,分北西和北东两组。单体脉规模一般较小,长约10~50m,宽约30~50cm,向下有延深变宽趋势。最大脉体长可达200m,宽20~100cm,呈雁行斜列状产出。脉内普遍含有孔雀石、黄铁矿、方铅矿和辉锑矿。金品位与黄铜矿和方铅矿含量有某些消长关系。空间上,含金石英脉常与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脉发育,有一定成生关系。
强蚀变砂岩型:原岩为罗雅楚山组下段的杂砂岩和炭硅质板岩。金矿化体多为碎裂角砾状的破碎蚀变砂岩。岩石硅化强烈,石英细脉发育,并见有星点-稀疏浸染状褐铁矿(黄铁矿氧化物)及大量由硫化物风化淋滤后形成的蜂窝状孔穴。在蜂窝状孔穴和岩石裂隙表面常见浅黄绿色臭葱石和黄钾铁矾次生氧化物,指示原生矿物可能有砷锑矿物(毒砂)和黄铁矿。
圈定的4条金矿化体为:
K1金矿化体:位于矿区北部的戈壁滩边缘,为圈定的最大规模的金矿化体,长282m,厚0.84~15.6m,平均厚8m,东厚西薄,呈似层状产于F1断层破碎带中,倾向13°,倾角69°。金品位为(0.13~0.6 4×10-6),金矿体平均品位为0.37×10-6,6品位与矿化体厚度大致有一种正消长关系。
K2金矿化体:产于F2断层破碎带中,北距K1矿化体约10~40m,并与之大致平行,产状:20°∠16°,呈似层状,中间厚两端薄,长284m,厚0.62~2.06m,平均厚1.18m。金品位为(0.11~0.34)×10-6,矿化体平均品位为0.22×10-6,品位无明显规律性变化。
K,金矿化体:产于F,断层破碎带中,北距K2金矿化体约40~60m,并与之大致平行,呈似层状,产状:39°∠64°。长325m,厚0.70 ~1.63m,平均1.29m。金品位(0.18~0.44)×10-6。金矿化体平均品位为0.26×10-6,品位与矿体厚度和规模无明显规律性变化。
K4金矿化体:位于K3金矿化体南约30~60m处的F4断层破碎带中,同K3矿体也大致平行,呈似层状,东段略向南弯曲,产状:25°∠76°,长724m,厚0.49~2.01m,平均厚1.24m。金品位(0.19~0.39)×10-6,金矿体平均品位为0.27×10-6,金品位同矿体厚度和规模无规律性变化关系。
金矿化体的矿石主要为褐铁矿化、硅化破碎蚀变的长石石英砂岩和含铜、铅石英细脉。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辉锑矿等。次生氧化物为褐铁矿、孔雀石、黄钾铁矾、臭葱石等。硅酸盐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和云母等。蚀变作用以硅化为主要特征。据样品分析,矿石中的Cu含量为(0.003 ~0.013)×10-2,Pb为(0.013~0.038)×10-2,无综合利用价值。
(四)矿床成因
按以上矿化特征,应为较典型的构造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化。结合1:l万激电中梯剖面和激电剖面测量,在金矿化带下150m 深处还有一个较强的低阻(40~250Ω·m)和高极化率(5.0%~11.4%)异常体的存在。再据As、Sb、Ag前缘指示元素异常强度高、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等特征,该构造热液蚀变型金矿化深部应有较大资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