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信条》(TENET)?
77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原标题:《信条》:一篇物理学论文的影像表演
注:本文有剧透,但不影响欣赏电影
去看《信条》前,它的“难懂”已经闻名全球了。建议观众观影可前先把电影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理论和假想了解一下(比如熵、祖父悖论、平行时空),对于看电影还是大有帮助。第一遍能够大概看懂电影在讲些什么,第二遍就可以更认真地观察电影中出现的种种的细节。毕竟第一遍要完全看懂《信条》,对谁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信条》海报
《信条》海报
但也不必有太大压力。《信条》有一个平稳易懂的开局,甚至说前75分钟有些微微的冗长和无聊,直到出现那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追车动作戏。诺兰是玩转类型片的高手,他的电影总是多种类型元素的融合,具有很强的商业性。譬如《盗梦空间》,科幻外壳底下是好莱坞传统的怪盗电影;《信条》亦然,科幻包裹着好莱坞传统的特工片的内核。
诺兰在采访中也将《信条》定义为特工片
诺兰在采访中也将《信条》定义为特工片
前90分钟,基本就是按特工片的类型走:主人公获得了一个任务,然后飞往世界各地执行这个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获得一个搭档,与搭档并肩前行,解开了谜团又出现了一些谜团……直到最终任务完成。
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男主角
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男主角
但从电影一开始,《信条》就埋下科幻的引子,只不过在最后一小时才彻底引爆——观众才发现,不爆则矣,一爆就是核弹级别的,信息量爆棚,这里暂且不表。从科幻片角度看,《信条》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学的概念来包装故事,以物理学的学说为根基,对世界的样子进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
“熵”是理解《信条》一个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正常的自然规律下,事物遵循的是“熵增”原理,即粒子从有序向着无序发展。比如常温下一个面包只会从新鲜到腐烂,而不会反过来。但《信条》在科学基础上假想了“逆熵”这一情形,在一个“逆熵”的时空中,这里的时间规律不是从有序到无序、从过去到未来,而是从无序到有序、从未来到过去,面包从腐烂变成新鲜,飞去出的子弹按原轨迹回到弹匣。
逆熵的子弹
逆熵的子弹
《信条》中,一个人通过时间机器可以进入一个“逆熵”状态,不断倒回到过去。通俗地理解,《信条》隶属于科幻电影中很大的一个分支:时间旅行。《信条》的故事底本是一个特工通过时间旅行执行任务,有人想要借助时间旅行毁灭世界,主人公所隶属的TENET肩负拯救世界的使命。
只不过有了逆熵的设定,《信条》中的时间旅行与以往我们所熟悉的时间旅行电影有所不同。常见的时间旅行叙事主要是这两种,一种是《十二猴子》(1995)、《环形使者》(2012)、《前目的地》(2014)等的环形叙事,主人公进入时间的河流,回到过去想要逆转未来,却发现“The future is history”(《十二猴子》),无论几次重回过去,时间的河流不可逆转。另外一种是《时空线索》(2007)、《源代码》(2011)、《明日边缘》(2014)这一类型的,时间呈分岔式,主人公回到过去就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对而言,这两种时间旅行都较好理解,因为无论主人公第几次回到过去,过去时空的运行规则与当下一模一样,无论是主人公还是观众都不会有接受上的难度。
《信条》与它们截然不同。它的时间旅行是基于逆熵,这就包涵了至少两个层面的不同。第一个层面,逆熵世界的运行规则与当下的世界是反着来的,人是逆着走,车是倒着开,打架动作是反着来,时间往回流,果成了因。当主人公经由时间机器进入逆熵状态,他的行为仍然是正向,但整个世界在倒流。这形成强烈的陌生化效应,不仅电影中的主人公感到懵逼,观众也是头一回在电影中看到如此奇观。
轮船倒行,波浪从有到无
轮船倒行,波浪从有到无
第二个层面,就是逆转时间的逻辑。以往的时间穿越电影对此大多语焉不详或者简单带过,创作者并未把它当做一个“问题”来深究。于是你看《明日边缘》中阿汤哥饰演的凯奇少校倏忽地就回到了过去。但《信条》中,怎么回到过去、想要回到过去哪一个点背后,有一套相当复杂、缜密又严谨的逻辑体系。
电影中的时间机器,有红、蓝两边,中间隔着透明玻璃。红进蓝出,是从熵增进入逆熵,时间逆流;蓝进红出,是从逆熵进入熵增,时间正向流动。
时间机器也不能让你想回到过去哪个点就回到哪一个点。举一个容易理解的例子。今天下午三点你参加了一场考试,下午五点结束,但你失利了,只考了60分,你事后知道了答案,想考个100分。现在是下午五点,你想回到两个小时前,也即下午三点重新考试。你从时间机器进入逆熵状态,不是一下子回到两个小时前,而是你得老老实实跟着时间倒流两个小时,这时你看到的世界也是反着来的,你得戴上特殊口罩才能呼吸。倒流两个小时后,你再从时间机器的蓝门穿过红门,进入熵增状态,你就回到了下午三点,世界的运行是常态化的,你开始“第二次”考试。
《信条》搞晕观众的地方来了:当未来的你回到两个小时前,此时的世界里有几个你?
两个。一个是过去的你,正在完成只有60分的答卷,
注:本文有剧透,但不影响欣赏电影
去看《信条》前,它的“难懂”已经闻名全球了。建议观众观影可前先把电影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理论和假想了解一下(比如熵、祖父悖论、平行时空),对于看电影还是大有帮助。第一遍能够大概看懂电影在讲些什么,第二遍就可以更认真地观察电影中出现的种种的细节。毕竟第一遍要完全看懂《信条》,对谁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信条》海报
《信条》海报
但也不必有太大压力。《信条》有一个平稳易懂的开局,甚至说前75分钟有些微微的冗长和无聊,直到出现那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追车动作戏。诺兰是玩转类型片的高手,他的电影总是多种类型元素的融合,具有很强的商业性。譬如《盗梦空间》,科幻外壳底下是好莱坞传统的怪盗电影;《信条》亦然,科幻包裹着好莱坞传统的特工片的内核。
诺兰在采访中也将《信条》定义为特工片
诺兰在采访中也将《信条》定义为特工片
前90分钟,基本就是按特工片的类型走:主人公获得了一个任务,然后飞往世界各地执行这个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获得一个搭档,与搭档并肩前行,解开了谜团又出现了一些谜团……直到最终任务完成。
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男主角
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男主角
但从电影一开始,《信条》就埋下科幻的引子,只不过在最后一小时才彻底引爆——观众才发现,不爆则矣,一爆就是核弹级别的,信息量爆棚,这里暂且不表。从科幻片角度看,《信条》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学的概念来包装故事,以物理学的学说为根基,对世界的样子进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
“熵”是理解《信条》一个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正常的自然规律下,事物遵循的是“熵增”原理,即粒子从有序向着无序发展。比如常温下一个面包只会从新鲜到腐烂,而不会反过来。但《信条》在科学基础上假想了“逆熵”这一情形,在一个“逆熵”的时空中,这里的时间规律不是从有序到无序、从过去到未来,而是从无序到有序、从未来到过去,面包从腐烂变成新鲜,飞去出的子弹按原轨迹回到弹匣。
逆熵的子弹
逆熵的子弹
《信条》中,一个人通过时间机器可以进入一个“逆熵”状态,不断倒回到过去。通俗地理解,《信条》隶属于科幻电影中很大的一个分支:时间旅行。《信条》的故事底本是一个特工通过时间旅行执行任务,有人想要借助时间旅行毁灭世界,主人公所隶属的TENET肩负拯救世界的使命。
只不过有了逆熵的设定,《信条》中的时间旅行与以往我们所熟悉的时间旅行电影有所不同。常见的时间旅行叙事主要是这两种,一种是《十二猴子》(1995)、《环形使者》(2012)、《前目的地》(2014)等的环形叙事,主人公进入时间的河流,回到过去想要逆转未来,却发现“The future is history”(《十二猴子》),无论几次重回过去,时间的河流不可逆转。另外一种是《时空线索》(2007)、《源代码》(2011)、《明日边缘》(2014)这一类型的,时间呈分岔式,主人公回到过去就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对而言,这两种时间旅行都较好理解,因为无论主人公第几次回到过去,过去时空的运行规则与当下一模一样,无论是主人公还是观众都不会有接受上的难度。
《信条》与它们截然不同。它的时间旅行是基于逆熵,这就包涵了至少两个层面的不同。第一个层面,逆熵世界的运行规则与当下的世界是反着来的,人是逆着走,车是倒着开,打架动作是反着来,时间往回流,果成了因。当主人公经由时间机器进入逆熵状态,他的行为仍然是正向,但整个世界在倒流。这形成强烈的陌生化效应,不仅电影中的主人公感到懵逼,观众也是头一回在电影中看到如此奇观。
轮船倒行,波浪从有到无
轮船倒行,波浪从有到无
第二个层面,就是逆转时间的逻辑。以往的时间穿越电影对此大多语焉不详或者简单带过,创作者并未把它当做一个“问题”来深究。于是你看《明日边缘》中阿汤哥饰演的凯奇少校倏忽地就回到了过去。但《信条》中,怎么回到过去、想要回到过去哪一个点背后,有一套相当复杂、缜密又严谨的逻辑体系。
电影中的时间机器,有红、蓝两边,中间隔着透明玻璃。红进蓝出,是从熵增进入逆熵,时间逆流;蓝进红出,是从逆熵进入熵增,时间正向流动。
时间机器也不能让你想回到过去哪个点就回到哪一个点。举一个容易理解的例子。今天下午三点你参加了一场考试,下午五点结束,但你失利了,只考了60分,你事后知道了答案,想考个100分。现在是下午五点,你想回到两个小时前,也即下午三点重新考试。你从时间机器进入逆熵状态,不是一下子回到两个小时前,而是你得老老实实跟着时间倒流两个小时,这时你看到的世界也是反着来的,你得戴上特殊口罩才能呼吸。倒流两个小时后,你再从时间机器的蓝门穿过红门,进入熵增状态,你就回到了下午三点,世界的运行是常态化的,你开始“第二次”考试。
《信条》搞晕观众的地方来了:当未来的你回到两个小时前,此时的世界里有几个你?
两个。一个是过去的你,正在完成只有60分的答卷,
展开全部
《信条》其实并没有像之前大家都说的一样烧脑,但还是很好看。电影制作非常工整,非常好莱坞。在不同的时段都安排了该有的戏份,所以全程没有尿点。
这部片子的精妙之处就在于通过单一主角、时间分明的行动线讲明白了一个从原理和第三者视角看起来非常复杂的故事。
这部片子的精妙之处就在于通过单一主角、时间分明的行动线讲明白了一个从原理和第三者视角看起来非常复杂的故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如何评价电影《信条》(TENET)?
圆桌收录 · 逆转时空,重识诺兰 · 进行中
信条
信条
知乎评分 8.3
船夫笔记
船夫笔记
垂钓属于我的视差之见 公主号: 船夫笔记
嗯,这很诺兰。
熵增熵减我不懂,时间线的截断或者扭转什么我也不懂。
以前诺兰电影里的主角至少还会充当解说,把知识点揉碎再通过稍微浅显一点的台词作为观看辅助,这次没了解说,就是纯纯粹粹的一次新世界体验。作为一个门外汉,光是震撼于眼花缭乱的场景切换都来不及,完完全全没细品知识点,也不能像大佬们开始头头是道的分析。
虽然见识比较短浅,但依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应该是真的找不到同类型的电影,归到任何类别中好像都有些变扭,只能作为诺兰思维中创立的多个新世界中的其中的一个来存在比较合理。
诺兰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有表示,他想找回多年前第一次接触这部类型影片时那种孩童般的惊奇感。他的确是做到了。
这也是我一直从诺兰电影里收获的;不是来自于电影本身,而是来自于观影体验——他带给了我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不仅是面对电影还是面对其它什么,对于超越理解范畴的事物,都可以像孩子一样,让触碰和感受先于或不落后于思考。
所以自从6年前看完星际穿越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决定以后看电影之前不再恶补知识点甚至连预告片都不看。而当我在对这部电影的背景,梗概,甚至分类都全然不知的情况下,买了票,从第一秒就全情投入进剧情里,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去在意细节,情绪全然顺从着荧幕里的世界而没有半点反抗之力,这种感觉是很爽的。
不要试图理解它,而是感受它
这是《信条》里的一句台词。
它现在不仅是我看诺兰电影的原则,还是我看所有电影的原则,兹以为遇到任何一个宏大的新体验就要享受在先嘛。
说着说着又说远了。反正但凡是诺兰的电影我打一开始就没抱着把它看懂的心态去,主要还是奔着体验。反正诺兰的电影看不就完事儿了,一遍看不明白,就多看几遍,第一次看观影体验还是最重要的。
圆桌收录 · 逆转时空,重识诺兰 · 进行中
信条
信条
知乎评分 8.3
船夫笔记
船夫笔记
垂钓属于我的视差之见 公主号: 船夫笔记
嗯,这很诺兰。
熵增熵减我不懂,时间线的截断或者扭转什么我也不懂。
以前诺兰电影里的主角至少还会充当解说,把知识点揉碎再通过稍微浅显一点的台词作为观看辅助,这次没了解说,就是纯纯粹粹的一次新世界体验。作为一个门外汉,光是震撼于眼花缭乱的场景切换都来不及,完完全全没细品知识点,也不能像大佬们开始头头是道的分析。
虽然见识比较短浅,但依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应该是真的找不到同类型的电影,归到任何类别中好像都有些变扭,只能作为诺兰思维中创立的多个新世界中的其中的一个来存在比较合理。
诺兰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有表示,他想找回多年前第一次接触这部类型影片时那种孩童般的惊奇感。他的确是做到了。
这也是我一直从诺兰电影里收获的;不是来自于电影本身,而是来自于观影体验——他带给了我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不仅是面对电影还是面对其它什么,对于超越理解范畴的事物,都可以像孩子一样,让触碰和感受先于或不落后于思考。
所以自从6年前看完星际穿越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决定以后看电影之前不再恶补知识点甚至连预告片都不看。而当我在对这部电影的背景,梗概,甚至分类都全然不知的情况下,买了票,从第一秒就全情投入进剧情里,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去在意细节,情绪全然顺从着荧幕里的世界而没有半点反抗之力,这种感觉是很爽的。
不要试图理解它,而是感受它
这是《信条》里的一句台词。
它现在不仅是我看诺兰电影的原则,还是我看所有电影的原则,兹以为遇到任何一个宏大的新体验就要享受在先嘛。
说着说着又说远了。反正但凡是诺兰的电影我打一开始就没抱着把它看懂的心态去,主要还是奔着体验。反正诺兰的电影看不就完事儿了,一遍看不明白,就多看几遍,第一次看观影体验还是最重要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觉得电影《信条》拍得非常不错。该片讲述了整个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特工利用“时间逆转”,努力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故事。这部电影节奏紧凑,全程没有尿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信条》是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动作惊悚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约翰·大卫·华盛顿、罗伯特·帕丁森、伊丽莎白·德比齐、迈克尔·凯恩、肯尼思·布拉纳联袂主演。
该片剧组有500人,其中250人需要随影片飞往全球多国拍摄,在每个国家都有大场面戏份。
而且《信条》中角色正逆时空对打交锋的场面,全部由演员亲自上阵,经过复杂的反复排演后得以流畅呈现。
整体的制作恢宏庞大,主角认真细心,每一个人都认真的去揣摩自己的演技,去适应好角色是银行环境,并能把最好的展现给观众
该片剧组有500人,其中250人需要随影片飞往全球多国拍摄,在每个国家都有大场面戏份。
而且《信条》中角色正逆时空对打交锋的场面,全部由演员亲自上阵,经过复杂的反复排演后得以流畅呈现。
整体的制作恢宏庞大,主角认真细心,每一个人都认真的去揣摩自己的演技,去适应好角色是银行环境,并能把最好的展现给观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