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为什么那么穷?有节俭癖吗?
爱新觉罗·旻宁,清宣宗成皇帝,他一心守成、克勤克俭,但却难挽大清之颓势。道光在位,签订了订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也酝酿其间,大清已是危楼欲坠,华夏也行将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境地。
诚然,道光帝并非庸帝更非昏君,才干也非同一般。作为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大统的清帝,生于乾隆年间,乾隆就像当年康熙对自己一样对待道光,十分器重这个嫡长孙。及至嘉庆十八年,天理教造反进攻紫禁城,道光更是以鸟枪击毙两贼,更博得嘉庆器重,称赞其“忠孝兼备”。
这位少年得志,备受祖、父两任帝王青睐的嫡皇子,在一次跟随嘉庆回盛京祭奠先祖的过程中,见识了先祖的艰难创业,自此坚定了节俭治国的信念。
道光继承大统的当年,也就是道光元年,他就发布了一道“御制声色货利谕”,这是他勤俭持国的宣言,强调重义轻利,不蓄私财,停进贡免营造,告诉天下人“朕要领着你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道光倒也着实是个信人,一生都践行了自己的宣言,皇后过生日也不过一人一碗打卤面,自己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节俭之至。
然而道光的节俭,实则一副典型山西土财主模样,省吃俭用也就罢了,连海防、边务、河患、运粮这些国家大事也抠门,鸦片战争不就道光首先心疼的确是饷银,实则是抠门误国。
实质上,道光节俭的实质,是道光帝的“守成”思想。一切以祖制为上,推崇祖辈中勤俭治国的精神,一切有风险的改革皆予以否定。
以道光年间的漕运改海运一事为例,彼时清朝的漕政积弊已深,且黄淮水清导致运河闭塞,海运不但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还可以大力发展民间航运资源,而道光却顾虑重重,最终仍是以漕运为主。
而道光的守成,也是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加速使清王朝走向崩溃。
但凡守成之君,成功的前提乃是国家大环境的稳定,而在道光以前,清朝的根基就已腐朽,道光的节俭换来的只是官员们表面奉承他崇尚节俭,背地里个个中饱私囊。更何况道光年间,西方世界的科技飞速发展,重商、殖民,把大清远远甩在了后面。
连老百姓治家都知道,开源节流才是富家之道,不仅要节流更要开源。一味的节俭只能是“罐里养王八,越养越抽抽”,得不到充足营养发展自己,更可怕的是眼界和心胸的局限,所以道光此种节俭实为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