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厌学可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而逃学作为厌学的极端行为则主要表现为不去上学。
开学的第一天,是明媚的晴天。
灿烂的阳光,打在孩子的书包上;清爽的春风,拂过书桌上的课本。新学期步入学堂的孩子,成了春天晴日别致的风景。
不过,有些孩子却宁愿拒绝阳光,躲在家中的房间里。
有位家长就抱怨,10岁的女儿很乖巧,就是死活不肯去上学。在家里面,叫她什么都听话,心情也开心活泼的。可是说起上学,就像变得一个人。一会儿说头疼,一会儿会哭泣,一会儿发脾气。他们也不知道她哪里不舒服,只能看着她在家里玩手机。
看着不上学的时间越来越长,家长心里也是越来越急。他们也不敢多说孩子什么,生怕孩子情绪会一落千丈,彻底跟学校说拜拜了。在等待的煎熬中与孩子小心相处,是很多厌学孩子的家长的共同心态。厌学,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开始,可能是不情愿参加学校活动,有时候会发出不参加的请求。接着,他们早晨上学会经常拖拉。慢慢地,他们因为一些原因阶段性不去上学。常见原因有感冒、头疼、发脾气。到了某一个时间段,他们会完全拒绝去学校。拒绝上学的时间,从阶段性到无限制,最终成为家长的噩梦。
一位家长曾这样谈自己的孩子:原以为他不要上学是气话,没想到竟这样顽固成真了。对于顽固的孩子,他们生气的同时也有些愧疚,愧疚自己或许做错了什么。但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对未来更是充满担心。
他们最担心的是,孩子一直呆在家里,成为困在巢中的小鸟。孩子就这样永远躲在暗处,和阳光与清风彻底绝缘。
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一个长期行为的背后,都带有它的一定心理功能。
对于厌学的孩子来说,拒绝上学也有某些心理功能。
根据临床心理学家Kearney的观点,拒绝上学具有四个心理功能。
功能1:回避引发负面情绪的校园刺激。这些刺激会引发孩子广泛性焦虑和抑郁。年幼的孩子身上容易发生。特别是他们无法表达和识别这些压力,只能通过拒绝上学来表达在这些环境下的不适。孩子相应会出现广泛性焦虑障碍、躯体化抗议、拖延等症状。
功能2:逃避校园里负面的评价环境。这一般发生在年级较大的孩子和青少年上。他们与同龄同学交际困难。有些也无法通过考试、竞赛等评价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被同伴团体排斥。这会引发并加剧他们的广泛性焦虑和社会焦虑。他们也容易表现出羞耻和退缩行为。
功能3:追求重要家人注意。相比前两功能的回避特性,学校环境本身并非负面刺激,但孩子更喜欢舒适家庭环境。这在年幼的孩子中间比较常见。他们常见的行为有发脾气,从学校溜走等等。这样的孩子可能具有分离焦虑或者对抗违立性障碍。
功能4:追求学校外的有吸引力的刺激。比如看电视、玩游戏、逛街泡吧等等。常见于年级较大的孩子和青少年。这些问题背后可能也有家庭因素,比如父母的冲突与忽视。严重的孩子可能出现对立违抗障碍或品行障碍。
这四个功能,构成孩子拒绝上学的心理基础。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孩子的成长,是一点点离开家庭,和外界建立联系,成为独立有适应力的自我。
这需要他们在家庭归属感的基础上,去发展对其他团体的心理归属感。比如,他们要在学校里适应学习,成为校园生活中的一员;他们要在同学中找到伙伴,在同龄人中获得认同感;他们要在社会见闻中思考,为成为公民做好准备。这些不同团体的心理归属聚在一起,最终构成一个丰富多元有弹性的自我。
而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就是自我归属整合上出现问题。他们无法形成对校园等团体的归属,也无法在交往中塑造社会角色,只能蜷缩在初始的家庭中,在拒绝和焦虑中显得无力。
1营造阅读的氛围:如果能在家里营造阅读的氛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会多少受一些感染,要想营造阅读的环境,首先要有孩子感兴趣的或者适合孩子的书,家长可以去图书馆借,这种方法是最简单也是最好的,相当于把整个图书馆都可以慢慢的搬回自己的家。
2父母做好榜样:如果你一味的强调要孩子如何如何的去读书,自己不给孩子做好榜样,在那里看电视或者看手机,就算孩子在家长的责备和压力下,不得不读书,肯定也是心不甘情不愿,没有真心用心的去读,因此,家长要主动带头的去阅读。
3引导孩子阅读:做好榜样还是不够的,要用家长的智慧和威严,有效的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开始的过程都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只要家长坚持下去,慢慢的,一天天一点点的认真对待,慢慢的让孩子习惯阅读。
4让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孩子阅读时间长会,会从书中学到、看到以及了解到没有见过的学过的知识,孩子会慢慢的好奇,甚至会从书中感受到很多的乐趣,这样孩子才会真正的由被动变成主动的阅读。
5给孩子鼓励和支持:如果孩子喜欢阅读,并不是说家长的任务就完成了,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着人的一生。因此,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只有这样孩子阅读之路才会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6很多习惯的培养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因此,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要轻易的放弃,一旦我们放弃再捡起的时候,可能会面对更多的困难。只要用心,孩子一定会慢慢的喜欢阅读的。在我孩子初三时,他有点对读书不感兴趣,他的理解力差,写作业总是记不住,各科考试成绩也很不好。后来我通过百度下载了能增强智商的(特斯拉潜能课程),通过学习后,我孩子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改好了,在家学习不在犯困,我孩子的各科成绩也提升了很多。我的这些话应该可以给你带来帮助,相信你也可以的,祝你顺利。
那就分别简单都说一下吧。
一、不喜欢阅读:
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孩子4-5岁时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培养,二是家庭没有阅读环境和氛围,三是父母也没有阅读的习惯。
解决办法:家中要有书架、书房等阅读的环境和氛围,父母一定也要有阅读的习惯,至少要有能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间,而不是自己抱着手机却要孩子去读书。
二、孩子不喜欢学习
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家庭教育问题。
一般说来,父母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分数和学习,而是要注意孩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注意对孩子阅读、好奇等兴趣的保护。
这个阶段,最关键一点,千万不要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或习题,包括课外的补习,对孩子学习中的问题要有耐心,不要急躁、斥骂。
过多额外的作业习题,会让孩子觉得这不是自己应该做的,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会养成磨蹭、拖拉、不专注的习惯,导致错误率上升,家长会更加着急指责,孩子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恶,久而久之,就不喜欢学习了。
所以,要想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学习,需要父母放下心态,把学习交给学校,在家庭中要通过生活教育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自主、自律、自信的人格成长,这样的孩子,才不会被逼着学、追着学,而是自己学。
一句话,娃有多自律,家长多自由。
不要羡慕,一个自驱型的孩子,读书成长,都将是家长眼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家长可以在看书之时哈哈大笑,孩子想看的时候,不他急着看,自己先看一会儿,就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形成抢看书的效果。这就是创造机会让孩子爱读书了,此时最好家长装作不知道,让孩子自己想读书。因此小孩子不爱读书之时,家长就可试试,在发现孩子爱看书之时就赞扬一下,对家中人、外人夸孩子爱上读书了,还要让他知道,进而让孩子继续努力读书。
2、注意纠正小孩不爱读书的习惯
玩是孩子天性。小孩子爱玩,好动其实是好事。小孩子小爱玩之时,真没必要一定要孩子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之上。而孩子不爱读书,使用粗言厉语是没有效果的。最要注意的就是使用最正确之法纠正小孩子不爱读书的不良习惯,让小孩子从根本上对自己的习惯改变,这样对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3、家长做出榜样
小孩子不爱读书最大的可能是贪玩引起的,因此家长就要注意了,不可使用强迫之法让孩子读书,这样很易引发孩子巨大逆反心态,家长自己可以读一些书,进而给孩子做好榜样,而在小孩子有了一些进步之后,家长就要在诸多场合鼓励了,赞扬孩子,那么孩子也就更有上进心了。
上面所提到的就是家长在发现小孩不爱读书之时,可以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其中家长不可以对孩子粗言相向、最好的做法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及时激发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那样孩子就会自觉爱上读书。就此爱读书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