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 我整理了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制作封面和封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封面的组成和布局,掌握封面设计作品制作的基本方法。
2、过程和方法: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运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能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认真按设计的程序体验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形成以创意为重点的设计意识;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和有计划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以及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字体、色彩、图形和编排等设计要素,将需要传达的内容与作品的形式完美统一。
三、教学难点
学习封面设计中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创意、构思方法,能运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封面设计作品等。
2、学生准备:学生构思自我设计作品等。
五、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学生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创设情境并导入新课
1、情景设计
师:PPT课件展示图片(封面和封底)
师:封面、封底一般包括哪些元素?
生:……
2、导入新课
三大要素:文字、图像、色彩.
师:书籍封面是根据图书的内容和主题来设计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意义的封面。一本书封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本书能否受到读者的欢迎,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主题封面的设计。(以文字为主、图文结合)
(三)任务探究,自主学习
封面背景制作
(1)同学们观看课本上例题,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封面背景制作。
(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展示自我,演示封面背景制作,老师鼓励,给予评价。
(3)教师演示绘制自选图形椭圆,修饰图形(填充颜色、旋转和翻转、叠放次序)
(4)学生观摩后,实践练习课后简单习题。
(四)设计步骤小结
1、构思
考虑几种设计方案,从中选择最满意的,或将几个方案中的优点加以综合。
2、定稿
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臵。
3、制作
图形的设色或制作,运用学过的各种绘画技法(自选图形的修饰等)。
(五)课程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程总结
今天,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很好的完成了
初一信息技术《制作目录》学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艺术字的插入方法,熟练我艺术字:移动、字符间距、删除、环绕、旋转
2、知道文本框的作用;会进行横、竖排文本框的插入;会进行文本框的我:移动、改变大小、删除、复制;灵活设臵文本框格式:颜色和线条、边框与底纹设臵
3、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以达到用图来修饰和点缀整个版面
4、学会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来制作目录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能力。
3、通过交流和欣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设置艺术字格式、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
1、利用艺术字制作标题;
2、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
三、教学难点
设置文本框的属性。
四、教学手段
机房、多媒体网络广播系统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导入新课
1.用基本知识来考考大家:请问一本完整的图书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2.出示课题:制作目录
(三)讲解新课
1.初步了解目录:什么是目录?为什么要有目录?有什么作用?
2.感性认识目录:①展示各种目录样式 ②观察课本的目录和课本所给目录示例
③通过对比修饰与没有修饰过的目录,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四)动手制作目录
1.为了实现图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文本框”。
方法一:插入——文本框——横排或竖排
方法二:调出绘图工具(视图——工具栏)
2、文字的“复制与粘贴”
选定——Ctrl+C(复制)——Ctrl+V(粘贴)
3、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
4、插入艺术字
5、插入图片
6、整体美化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内容:本节课学习了作文选中目录的制作,主要学习了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的‛的使用,以及艺术字、图片等的插入,美化文本。
2.布置课下作业。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习了目录的制作,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对WORD运用较为熟练,因此,本节课学习难度不高,学生基本都能完成任务。
初一信息技术《有效获取信息》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三、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小学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学生应该可以接受。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重、难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六、教学过程
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列举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让同学们看书上的例子,总结此例中信息获取的过程。
(四)、评价获取信息的过程。
(五)、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
分别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以及优缺点。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
(注:如果没有成功获取信息,则调整过程重新获取。)
(六)、实践
分析书上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更加熟练掌握获取信息的各个环节。
(七)、综合实践
实践1:以课后习题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实践2: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讲述自己具体获取信息的过程,学生讨论评价、改进。
(八)、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课下作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这对以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程中,结合生活实例掌握信息获取的过程,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学案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xx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活动七《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VB。本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起,与程序世界的实例作类比,让学生通过举例和上机实践,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视化编程包含的许多概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会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编程,必须从理解和掌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入手,而学习的方法是从VB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和可视化编程组件开始,因为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步骤简单、易于上手。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能够对各种生活现象加以分析和说明,已接触了许多应用软件,具备了应用软件的一些使用技能,对程序世界的很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感触。而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涉及较少,所以,本节将以“VB”可视化编程基础开始学习,对一些概念将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明确。
教学准备:
1、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布置制作“电子钟”应用程序任务。
2、硬件、软件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学习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3、策略准备: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之喜悦,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Visual Basic开发环境的使用。
2、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3、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2、VB可视化编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3、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二)教学难点
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教法、学法:
(一)教法
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拓展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这五个部分进行。
情境导入
我们经常见到 “电子钟”程序,今天我们来学习用VB制作“电子钟”程序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听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回顾: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电子钟”程序需要对什么进行判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哪种软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联结新旧知识。
新课学习
布置制作“电子钟”程序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利用VB可视化编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可自主学习,参照教材第75-84页部分完成该任务。
(1)建立工程
(2)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3)设置对象属性
(4)编写程序
(5)调试运行程序
(6)保存和编译程序
学生活动:听课、思考,探究、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自觉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拓展提高
(1)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继续完成上面基本任务,可寻求同伴指导。
(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电子钟”程序界面进行修饰完善,自主学习,添加相应控件。鼓励这些学生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思考:制作真正的“电子钟”程序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部分作品。
学生活动:展示、表达、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激励、诊断、促进学习。
课堂小结作业
(1)涉及哪些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2)事件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3)如何设置和读取对象的属性值?如何调用对象的方法?
(4)简述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回答。
设计意图:提升认识
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巩固、准备。
板书设计:
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
一、 认识可视化界面
VB界面、事件、对象、属性。
二、编程体验
《电脑动画》学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是一节集造型表现和设计综合于一体的课程,这节课是学生在了解电脑知识和前一节电脑美术的基础知识上的一个拓
展。本课通过造型和丰富动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在以往尝试用手绘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适当的电脑动画技巧,利用电脑动画软件完成独特的多种图像功能,且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动画设置,结合电脑动画软件的优越性创作生动有趣的创作美术作品。
二、教学思路
电脑美术的多变性与设计技巧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源泉。而本课可以把平面静止的绘画作品制作成有趣的电脑动画作品,对于学生学习是一种诱惑。故本课可以采用先以“动画”入手,以“电脑绘画”深入教学,以“我故事的创新表现”为目的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建议
(一)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电脑绘画承接上一节课的电脑美术知识导入新课。(或出示电脑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电脑动画》
(二)探究电脑绘画软件工具箱工具使用方法
1.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电脑美术知识。
2. 先让学生看小鸟图片,然后运用软件工具,分析小鸟绘制特征。
3. 学生尝试用软件工具绘画小鸟及背景。
4. 对比教师运用工具绘制的小鸟,巩固学生运用工具的灵活性。
5. 研讨动画制作方案。逐一尝试两种动画方案,对比效果。
6. 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运用两种不同的动画方式,完成独特的动画小鸟的其他身体部位或背景场景,使画面更为生动。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创作展示
集中展示动画作品,对学生提出创作优点和可改进之处。
老师在少数的作品上可现场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艺术的现实运用
欣赏电脑动画作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精彩!(图片或视频欣赏)
四、评价建议
1. 能否根据自己的认知,运用电脑创作出大胆、独特的作品。
2. 能否灵活运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的基本技法技巧。
3. 能否体验电脑动画带来的快乐。
制作封面和封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封面的组成和布局,掌握封面设计作品制作的基本方法。
2、过程和方法: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运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能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认真按设计的程序体验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形成以创意为重点的设计意识;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和有计划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以及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字体、色彩、图形和编排等设计要素,将需要传达的内容与作品的形式完美统一。
三、教学难点
学习封面设计中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创意、构思方法,能运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封面设计作品等。
2、学生准备:学生构思自我设计作品等。
五、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学生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创设情境并导入新课
1、情景设计
师:PPT课件展示图片(封面和封底)
师:封面、封底一般包括哪些元素?
生:……
2、导入新课
三大要素:文字、图像、色彩.
师:书籍封面是根据图书的内容和主题来设计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意义的封面。一本书封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本书能否受到读者的欢迎,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主题封面的设计。(以文字为主、图文结合)
(三)任务探究,自主学习
封面背景制作
(1)同学们观看课本上例题,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封面背景制作。
(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展示自我,演示封面背景制作,老师鼓励,给予评价。
(3)教师演示绘制自选图形椭圆,修饰图形(填充颜色、旋转和翻转、叠放次序)
(4)学生观摩后,实践练习课后简单习题。
(四)设计步骤小结
1、构思
考虑几种设计方案,从中选择最满意的,或将几个方案中的优点加以综合。
2、定稿
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臵。
3、制作
图形的设色或制作,运用学过的各种绘画技法(自选图形的修饰等)。
(五)课程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程总结
今天,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很好的完成了
初一信息技术《制作目录》学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艺术字的插入方法,熟练我艺术字:移动、字符间距、删除、环绕、旋转
2、知道文本框的作用;会进行横、竖排文本框的插入;会进行文本框的我:移动、改变大小、删除、复制;灵活设臵文本框格式:颜色和线条、边框与底纹设臵
3、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以达到用图来修饰和点缀整个版面
4、学会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来制作目录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能力。
3、通过交流和欣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设置艺术字格式、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
1、利用艺术字制作标题;
2、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
三、教学难点
设置文本框的属性。
四、教学手段
机房、多媒体网络广播系统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导入新课
1.用基本知识来考考大家:请问一本完整的图书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2.出示课题:制作目录
(三)讲解新课
1.初步了解目录:什么是目录?为什么要有目录?有什么作用?
2.感性认识目录:①展示各种目录样式 ②观察课本的目录和课本所给目录示例
③通过对比修饰与没有修饰过的目录,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四)动手制作目录
1.为了实现图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文本框”。
方法一:插入——文本框——横排或竖排
方法二:调出绘图工具(视图——工具栏)
2、文字的“复制与粘贴”
选定——Ctrl+C(复制)——Ctrl+V(粘贴)
3、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
4、插入艺术字
5、插入图片
6、整体美化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内容:本节课学习了作文选中目录的制作,主要学习了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的‛的使用,以及艺术字、图片等的插入,美化文本。
2.布置课下作业。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习了目录的制作,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对WORD运用较为熟练,因此,本节课学习难度不高,学生基本都能完成任务。
初一信息技术《有效获取信息》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三、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小学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学生应该可以接受。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重、难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六、教学过程
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列举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让同学们看书上的例子,总结此例中信息获取的过程。
(四)、评价获取信息的过程。
(五)、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
分别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以及优缺点。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
(注:如果没有成功获取信息,则调整过程重新获取。)
(六)、实践
分析书上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更加熟练掌握获取信息的各个环节。
(七)、综合实践
实践1:以课后习题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实践2: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讲述自己具体获取信息的过程,学生讨论评价、改进。
(八)、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课下作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这对以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程中,结合生活实例掌握信息获取的过程,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学案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xx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活动七《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VB。本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起,与程序世界的实例作类比,让学生通过举例和上机实践,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视化编程包含的许多概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会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编程,必须从理解和掌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入手,而学习的方法是从VB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和可视化编程组件开始,因为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步骤简单、易于上手。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能够对各种生活现象加以分析和说明,已接触了许多应用软件,具备了应用软件的一些使用技能,对程序世界的很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感触。而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涉及较少,所以,本节将以“VB”可视化编程基础开始学习,对一些概念将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明确。
教学准备:
1、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布置制作“电子钟”应用程序任务。
2、硬件、软件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学习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3、策略准备: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之喜悦,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Visual Basic开发环境的使用。
2、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3、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2、VB可视化编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3、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二)教学难点
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教法、学法:
(一)教法
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拓展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这五个部分进行。
情境导入
我们经常见到 “电子钟”程序,今天我们来学习用VB制作“电子钟”程序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听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回顾: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电子钟”程序需要对什么进行判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哪种软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联结新旧知识。
新课学习
布置制作“电子钟”程序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利用VB可视化编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可自主学习,参照教材第75-84页部分完成该任务。
(1)建立工程
(2)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3)设置对象属性
(4)编写程序
(5)调试运行程序
(6)保存和编译程序
学生活动:听课、思考,探究、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自觉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拓展提高
(1)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继续完成上面基本任务,可寻求同伴指导。
(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电子钟”程序界面进行修饰完善,自主学习,添加相应控件。鼓励这些学生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思考:制作真正的“电子钟”程序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部分作品。
学生活动:展示、表达、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激励、诊断、促进学习。
课堂小结作业
(1)涉及哪些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2)事件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3)如何设置和读取对象的属性值?如何调用对象的方法?
(4)简述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回答。
设计意图:提升认识
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巩固、准备。
板书设计:
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
一、 认识可视化界面
VB界面、事件、对象、属性。
二、编程体验
《电脑动画》学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是一节集造型表现和设计综合于一体的课程,这节课是学生在了解电脑知识和前一节电脑美术的基础知识上的一个拓
展。本课通过造型和丰富动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在以往尝试用手绘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适当的电脑动画技巧,利用电脑动画软件完成独特的多种图像功能,且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动画设置,结合电脑动画软件的优越性创作生动有趣的创作美术作品。
二、教学思路
电脑美术的多变性与设计技巧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源泉。而本课可以把平面静止的绘画作品制作成有趣的电脑动画作品,对于学生学习是一种诱惑。故本课可以采用先以“动画”入手,以“电脑绘画”深入教学,以“我故事的创新表现”为目的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建议
(一)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电脑绘画承接上一节课的电脑美术知识导入新课。(或出示电脑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电脑动画》
(二)探究电脑绘画软件工具箱工具使用方法
1.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电脑美术知识。
2. 先让学生看小鸟图片,然后运用软件工具,分析小鸟绘制特征。
3. 学生尝试用软件工具绘画小鸟及背景。
4. 对比教师运用工具绘制的小鸟,巩固学生运用工具的灵活性。
5. 研讨动画制作方案。逐一尝试两种动画方案,对比效果。
6. 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运用两种不同的动画方式,完成独特的动画小鸟的其他身体部位或背景场景,使画面更为生动。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创作展示
集中展示动画作品,对学生提出创作优点和可改进之处。
老师在少数的作品上可现场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艺术的现实运用
欣赏电脑动画作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精彩!(图片或视频欣赏)
四、评价建议
1. 能否根据自己的认知,运用电脑创作出大胆、独特的作品。
2. 能否灵活运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的基本技法技巧。
3. 能否体验电脑动画带来的快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