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音乐课外活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对文明风尚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精神、性格的陶冶,对智力的开发,对敏锐的感觉和反应能力的训练,对身心键康都有促进作用。在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这是一个整体,没有课外活动的音乐教学,是不完全音乐教学[1]。”课外音乐活动,是指在教学大纲要求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教育活动。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在目前中小学校内音乐课时比例极少,教学条件、设施不完备,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情况下,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是不够的,必须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呢? 本文做了一些探讨及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1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意义及作用
音乐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总括意义是:课外音乐活动是(1)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音乐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对音乐的兴趣及审美能力,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全方面提高素质和能力。(2)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音乐活动大部分都是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3)是发展和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满足有音乐才能和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渴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才能。(4)符合少年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善思好动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领域,使学生能够接触较宽的知识面 ,接受较多的信息量。
2音乐课外活动基本形式
2.1 群众性音乐活动
我们在具体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重视共同提高。群众性音乐活动及宣传活动有利于普及,让每个学生可以充分得到发展。它包括校级、班级的课外活动,有群众性教歌活动,如“每周一歌”歌咏比赛;专题音乐欣赏或音乐讲座;综合性的音乐比赛;音乐会及艺术表演活动等等,比如节庆日的音乐活动。如: 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八一建军节的“军民之情,鱼水情深”专题晚会,国庆节时开展的“爱我中华”歌会,“庆元旦文艺晚会”等,用诗和歌舞串联一起,以表演唱、合唱、边唱边舞等方式来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另一类是与学校的专题教育相结合的音乐活动。这类活动需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如:在学校围绕宣传环保这个专题,与大队部共同组织“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专场演出;与后勤部合作围绕创建“珍惜每一颗粮食”专题工作,开展了诗歌舞蹈的表演。
2.2 提高性音乐活动
包括校内音乐社团(俗称兴趣小组),如合唱队、乐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主要以小组活动辅导为主,兼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有利于提高少数尖子的音乐技能。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比如在中学阶段的舞蹈队需要参加演出排练,学生首先自己去找资料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挑选,节目定好后再进行舞蹈排练,自己看碟自己学动作,遇到高难度、做不来的动作经过老师的引导再改编,最后完成这个舞蹈的排练工作。这样,就不仅培养了学生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力,也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又如低年级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来到美丽的大自然里,听听生活中那些美好而有趣的节奏,引导学生去寻找,去模仿鸡鸣狗叫、鸟语蝉鸣、流水潺潺、机器隆隆……再启发学生用音乐节奏表示出来。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 实践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不仅能让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能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发挥音乐本身的服务性功能。此类音乐活动主要包括:组织慰问演出,如到福利院演出,为孤寡老人、孤儿送去快乐;参加一些公益演出,如“手拉手”文艺演出等,以养成学生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音乐的感受、表现、创造、鉴赏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了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的功效。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学校发展了一大批具有特长的教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效地调节了教师的生活,减少和消除工作的紧张感和疲劳感,使教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提高工作效率。健康向上的集体音乐活动也为协调校园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条件。
3 如何更行之有效的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与在组织与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如何开展才是更行之有效的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都要考虑的。本人通过研究讨论,认为学校和教师这两个主体在组织与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的。
3.1 学校应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学校首先应该雄厚师资,在开展活动中必须注意内容的丰富多采,反思传统的音乐课外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各项竞赛, 从而组建音乐团队进行活动, 内容也只是局限在合唱、舞蹈与器乐方面,内容太单一了,学生的选择面、参与面也窄了,就影响了活动的开展,也忽略了音乐课外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这时候学校就应该尽可能跟着学生的兴趣去开设课程,因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学校应设计一张音乐课外活动意向表。先让教师与学生自主来选择相应的音乐活动,然后根据教师的特长确定各个项目的指导老师、活动场地、活动时间,再根据学生的选择确定参加人员。这样,内容丰富了,参与面广了,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由此,使课外音乐活动不再是尖子生的专利,成了群众性的活动。学生在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了解基本的音乐文化,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从学中乐、在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3.2 学校应充分挖掘资源,让师生共同进步
学校应该充分挖掘有利的资源,比如在人力、媒体资源和宣传阵地等方面。
3.2.1 充分调动所有人力资源
学校在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时候,仅仅靠一两个音乐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调动所有的教师。比如开展“每周一歌”,这个首先让音乐教师向学校提出建议,学校认为可行了,那么就要充分调动所有的人力,如发动每个班主任在班上大力宣传和配合做好这项工作等等。同时, 学校应该开设每年的暑假或寒假对教师们进行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如《中小学生合唱的训练与指挥》、《中外名作欣赏》、《儿童舞蹈创编法》等,从而使教师音乐素养和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对工作更加热情了,活动开展也更顺了,质量也明显上去。
3.2.2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现代教学媒体,是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作用。同样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外活动,利用一些现代媒体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做法大体有以下几点:①介绍和提供一些优秀、经典作品的资料,指导学生课余进行欣赏。②组织参加音乐普及讲座及看有关音乐题材的电影、电视等,了解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还可以组织去歌剧院欣赏中外著名歌剧、舞剧等,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③利用校园广播有计划地播放优秀歌(乐)曲,让学生多听,让学生更直观地得到熏陶,感受音乐的美妙。
3.2.3 充分为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
学校的宣传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窗口, 通过学校的宣传阵地是为学生创造展示舞台最有效的途径。我注意到不少的艺术培训中心学校利用了电视、广告并且为学生创造了参加国内国外的各项比赛等来提高学校知名度,吸引学生参加报名培训。那么在学校,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橱窗、黑板报、图书馆、阅览室、报刊等向学生展示音乐,让学生的音乐活动成果有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学到更多课堂里没有学到过的音乐知识,也从音乐家的身上学到许多优良的品质,陶冶情操。例如,有的把学生文艺演出的照片拿来展出,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形象,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有的在黑板报上刊登一些音乐家的小故事或音乐知识连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并从中学习到一些知识。还有的通过图书馆的书籍、杂志,向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音乐天地,让学生自在地徜徉于音乐王国中。此外,还可以通过简报、剪报、音乐小故事、音乐小报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3.3 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可以说我们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有了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我们的工作会事半功倍,而没有了兴趣即使是老师、学生花再多的时间和工夫也只会事倍功半。因此,调动学生兴趣是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教师首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教师自身要全心投入,即在教学中不仅要有认真的态度,还必须要有一种投入的精神。因此,对待每一次排练和训练,教师首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以生动、活泼、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形象甚至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要求学生做出欢快高兴的情绪时,教师必须自己先拿出一副热情洋溢、喜到心头的表情;在要求学生表现抒情的情绪时,教师必须先拿出深情的表情。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像一名演员在表演一出戏,而演员必须要投入才能演好戏,才能做到吸引观众。然后对待学生,教师应以表扬为主,经常鼓励。对一些音乐基础并不好的学生,和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同学,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以表扬为主来鼓励学生,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通常会增加自己的学习信心,从而也会提高学习的兴趣,并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甚至被表扬的部分同学还发挥着积极和骨干的作用。
3.4 教师应擅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
组织课外活动虽然与音乐课有区别,但它同样属于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教学。那么如何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教师需要动一些心思。擅长用形象的语言来启发学生是音乐技巧、技术传授时教师要特别注意的,因为音乐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只有通过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和启发,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领悟这门艺术的技巧和技术。所以,在课外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例如:舞蹈形体课上,在要求学生做直立的基本姿势时,我用“量身高”来启发:“同学们都希望自己有高挑、修长的身材,我们现在把身体靠着墙,尽量将脖子、身体拉长,量一量,是不是长高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并让他们反复体会,许多学生本来存在的颔胸、驼背、脖子前倾等不良姿势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纠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学生日常生活经历中的一些体验和感受,善于使用一些通俗、具体而形象的语言,这样一来,同学们能够更快更好地达到训练的要求,更快更好地掌握训练的内容。
3.5 教师应注意结合审美教育
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应该更加侧重于提高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我们的音乐课外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某种音乐技巧,也不是为了参加某个比赛或是表演而开展的,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音乐美的能力,并在音乐活动中来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活动之中是教师切不可抛开的一个应注意的问题,是我们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他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在唱歌、舞蹈、演奏时诠释艺术的表现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表演时情绪、情感的表现。即使在表演中学生的声音不够美,动作不够到位,或者偶尔弹错了一两个音,但是教师要常常提醒学生一定要观众知道你在表演什么。有一次,我在活动课合唱队排练《游击队歌》这首歌曲的时候,我首先向同学们介绍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曲调轻快流利,生动活泼,反映处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游击战士乐观的情绪、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自豪感,要求学生把游击队员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形象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对作品有了较为深入、透彻的了解。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到一些细腻的艺术处理和表现,而不再是简单的表达。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活动课中,不但丰富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大大提高了活动课中排练节目的水平和质量。
在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三个注意”在教学中并非相对独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因此,这三个问题,对于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结束语
所以,我们充分意识到,仅靠音乐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难以提高学生能力的,只有努力创设音乐大环境,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课外接受更多的音乐熏陶和感染;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来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1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意义及作用
音乐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总括意义是:课外音乐活动是(1)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音乐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对音乐的兴趣及审美能力,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全方面提高素质和能力。(2)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音乐活动大部分都是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3)是发展和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满足有音乐才能和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渴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才能。(4)符合少年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善思好动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领域,使学生能够接触较宽的知识面 ,接受较多的信息量。
2音乐课外活动基本形式
2.1 群众性音乐活动
我们在具体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重视共同提高。群众性音乐活动及宣传活动有利于普及,让每个学生可以充分得到发展。它包括校级、班级的课外活动,有群众性教歌活动,如“每周一歌”歌咏比赛;专题音乐欣赏或音乐讲座;综合性的音乐比赛;音乐会及艺术表演活动等等,比如节庆日的音乐活动。如: 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八一建军节的“军民之情,鱼水情深”专题晚会,国庆节时开展的“爱我中华”歌会,“庆元旦文艺晚会”等,用诗和歌舞串联一起,以表演唱、合唱、边唱边舞等方式来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另一类是与学校的专题教育相结合的音乐活动。这类活动需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如:在学校围绕宣传环保这个专题,与大队部共同组织“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专场演出;与后勤部合作围绕创建“珍惜每一颗粮食”专题工作,开展了诗歌舞蹈的表演。
2.2 提高性音乐活动
包括校内音乐社团(俗称兴趣小组),如合唱队、乐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主要以小组活动辅导为主,兼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有利于提高少数尖子的音乐技能。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比如在中学阶段的舞蹈队需要参加演出排练,学生首先自己去找资料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挑选,节目定好后再进行舞蹈排练,自己看碟自己学动作,遇到高难度、做不来的动作经过老师的引导再改编,最后完成这个舞蹈的排练工作。这样,就不仅培养了学生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力,也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又如低年级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来到美丽的大自然里,听听生活中那些美好而有趣的节奏,引导学生去寻找,去模仿鸡鸣狗叫、鸟语蝉鸣、流水潺潺、机器隆隆……再启发学生用音乐节奏表示出来。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 实践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不仅能让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能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发挥音乐本身的服务性功能。此类音乐活动主要包括:组织慰问演出,如到福利院演出,为孤寡老人、孤儿送去快乐;参加一些公益演出,如“手拉手”文艺演出等,以养成学生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音乐的感受、表现、创造、鉴赏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了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的功效。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学校发展了一大批具有特长的教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效地调节了教师的生活,减少和消除工作的紧张感和疲劳感,使教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提高工作效率。健康向上的集体音乐活动也为协调校园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条件。
3 如何更行之有效的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与在组织与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如何开展才是更行之有效的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都要考虑的。本人通过研究讨论,认为学校和教师这两个主体在组织与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的。
3.1 学校应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学校首先应该雄厚师资,在开展活动中必须注意内容的丰富多采,反思传统的音乐课外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各项竞赛, 从而组建音乐团队进行活动, 内容也只是局限在合唱、舞蹈与器乐方面,内容太单一了,学生的选择面、参与面也窄了,就影响了活动的开展,也忽略了音乐课外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这时候学校就应该尽可能跟着学生的兴趣去开设课程,因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学校应设计一张音乐课外活动意向表。先让教师与学生自主来选择相应的音乐活动,然后根据教师的特长确定各个项目的指导老师、活动场地、活动时间,再根据学生的选择确定参加人员。这样,内容丰富了,参与面广了,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由此,使课外音乐活动不再是尖子生的专利,成了群众性的活动。学生在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了解基本的音乐文化,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从学中乐、在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3.2 学校应充分挖掘资源,让师生共同进步
学校应该充分挖掘有利的资源,比如在人力、媒体资源和宣传阵地等方面。
3.2.1 充分调动所有人力资源
学校在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时候,仅仅靠一两个音乐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调动所有的教师。比如开展“每周一歌”,这个首先让音乐教师向学校提出建议,学校认为可行了,那么就要充分调动所有的人力,如发动每个班主任在班上大力宣传和配合做好这项工作等等。同时, 学校应该开设每年的暑假或寒假对教师们进行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如《中小学生合唱的训练与指挥》、《中外名作欣赏》、《儿童舞蹈创编法》等,从而使教师音乐素养和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对工作更加热情了,活动开展也更顺了,质量也明显上去。
3.2.2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现代教学媒体,是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作用。同样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外活动,利用一些现代媒体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做法大体有以下几点:①介绍和提供一些优秀、经典作品的资料,指导学生课余进行欣赏。②组织参加音乐普及讲座及看有关音乐题材的电影、电视等,了解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还可以组织去歌剧院欣赏中外著名歌剧、舞剧等,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③利用校园广播有计划地播放优秀歌(乐)曲,让学生多听,让学生更直观地得到熏陶,感受音乐的美妙。
3.2.3 充分为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
学校的宣传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窗口, 通过学校的宣传阵地是为学生创造展示舞台最有效的途径。我注意到不少的艺术培训中心学校利用了电视、广告并且为学生创造了参加国内国外的各项比赛等来提高学校知名度,吸引学生参加报名培训。那么在学校,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橱窗、黑板报、图书馆、阅览室、报刊等向学生展示音乐,让学生的音乐活动成果有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学到更多课堂里没有学到过的音乐知识,也从音乐家的身上学到许多优良的品质,陶冶情操。例如,有的把学生文艺演出的照片拿来展出,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形象,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有的在黑板报上刊登一些音乐家的小故事或音乐知识连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并从中学习到一些知识。还有的通过图书馆的书籍、杂志,向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音乐天地,让学生自在地徜徉于音乐王国中。此外,还可以通过简报、剪报、音乐小故事、音乐小报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3.3 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可以说我们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有了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我们的工作会事半功倍,而没有了兴趣即使是老师、学生花再多的时间和工夫也只会事倍功半。因此,调动学生兴趣是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教师首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教师自身要全心投入,即在教学中不仅要有认真的态度,还必须要有一种投入的精神。因此,对待每一次排练和训练,教师首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以生动、活泼、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形象甚至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要求学生做出欢快高兴的情绪时,教师必须自己先拿出一副热情洋溢、喜到心头的表情;在要求学生表现抒情的情绪时,教师必须先拿出深情的表情。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像一名演员在表演一出戏,而演员必须要投入才能演好戏,才能做到吸引观众。然后对待学生,教师应以表扬为主,经常鼓励。对一些音乐基础并不好的学生,和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同学,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以表扬为主来鼓励学生,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通常会增加自己的学习信心,从而也会提高学习的兴趣,并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甚至被表扬的部分同学还发挥着积极和骨干的作用。
3.4 教师应擅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
组织课外活动虽然与音乐课有区别,但它同样属于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教学。那么如何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教师需要动一些心思。擅长用形象的语言来启发学生是音乐技巧、技术传授时教师要特别注意的,因为音乐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只有通过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和启发,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领悟这门艺术的技巧和技术。所以,在课外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例如:舞蹈形体课上,在要求学生做直立的基本姿势时,我用“量身高”来启发:“同学们都希望自己有高挑、修长的身材,我们现在把身体靠着墙,尽量将脖子、身体拉长,量一量,是不是长高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并让他们反复体会,许多学生本来存在的颔胸、驼背、脖子前倾等不良姿势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纠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学生日常生活经历中的一些体验和感受,善于使用一些通俗、具体而形象的语言,这样一来,同学们能够更快更好地达到训练的要求,更快更好地掌握训练的内容。
3.5 教师应注意结合审美教育
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应该更加侧重于提高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我们的音乐课外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某种音乐技巧,也不是为了参加某个比赛或是表演而开展的,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音乐美的能力,并在音乐活动中来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活动之中是教师切不可抛开的一个应注意的问题,是我们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他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在唱歌、舞蹈、演奏时诠释艺术的表现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表演时情绪、情感的表现。即使在表演中学生的声音不够美,动作不够到位,或者偶尔弹错了一两个音,但是教师要常常提醒学生一定要观众知道你在表演什么。有一次,我在活动课合唱队排练《游击队歌》这首歌曲的时候,我首先向同学们介绍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曲调轻快流利,生动活泼,反映处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游击战士乐观的情绪、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自豪感,要求学生把游击队员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形象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对作品有了较为深入、透彻的了解。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到一些细腻的艺术处理和表现,而不再是简单的表达。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活动课中,不但丰富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大大提高了活动课中排练节目的水平和质量。
在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三个注意”在教学中并非相对独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因此,这三个问题,对于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结束语
所以,我们充分意识到,仅靠音乐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难以提高学生能力的,只有努力创设音乐大环境,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课外接受更多的音乐熏陶和感染;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来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