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可以听到20至20000赫兹的声音什么意思
我主要想知道频率越高,声音怎样,越尖吗。越低又怎样。为什么太低太高人听不到 展开
人耳可感知的听觉范围20赫兹到20000赫兹,就是人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
猫的听觉十分灵敏,这主要是由它的听觉器官特定解剖生理决定的。耳朵是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猫能听到30赫兹到45千赫兹的声音,而人只能听到20赫兹到20千赫兹的声音。
频率越高,声音越大
听到的声音频率越高声音越大
拓展资料:
振幅
表示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反映从波形波峰到波谷的压力变化,以及波所携带的能量的多少。高振幅波形的声音较大;低振幅波形的声音较安静。
周期
描述单一、重复的压力变化序列。从零压力,到高压,再到低压,最后恢复为零,这一时间的持续视为一个周期。如波峰到下一个波峰,波谷到下一个波谷均为一个周期。
频率
声波的频率是指波列中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以赫兹(Hz)为单位测量,描述每秒周期数。例如,1000 Hz 波形每秒有 1000 个周期。频率越高,音乐音调越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波
人的听觉情况是不同的,并非所有人的听觉底线都是绝对的20赫兹,有人可能高一点,有人可能低一点,高的应该听不到,但会感觉头晕,轻微耳鸣,低的人应该能听见,但十分沉闷。20000赫兹你要是能听到一赫兹的声音 你会变得疯狂的,各种不是噪音的声音会灌满你的耳朵。
扩展资料
声音的本质是波动。受作用得空气发生振动,当震动频率在20-20000Hz时,作用于人的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称为声音。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流体(液体和气体)的振动。声音的传媒介质有空气﹑水和固体,它们分别称为空气声、水声和固体声等。噪声监测主要讨论空气声。
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环境中,通过声音进行交谈、表达思想感情以及开展各种活动。但有些声音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震耳欲聋的机器声,呼啸而过的飞机声等。这些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叫噪声,
从物理现象判断,一切无规律的或随机的声信号叫噪声;噪声的判断还与人们的主观感觉和心理因素有关,即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叫噪声,例如,在某些时候,某些情绪条件下音乐也可能是噪声。
环境噪声的来源有四种:一是交通噪声,包括汽车、火车和飞机等所产生的噪声;二是工厂噪声,如鼓风机、汽轮机,织布机和冲床等所产生的噪声;三是建筑施工噪声,像打桩机、挖土机和混凝土搅拌机等发出的声音;四是社会生活噪声,例如,高音喇叭,收录机等发出的过强声音。
意思就是人耳听到的声音都是介于震动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的声音。低于20赫兹的声音人耳无法听见,比如招财猫挥动的手的就可以看做是一种震动频率,该频率远远低于20赫兹,所以听不到。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人耳也是听不到的,比如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拓展资料:
一、声音原理:
1.声音是一种压力波: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他们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
2.声音作为波的一种,频率和振幅就成了描述波的重要属性,频率的大小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音高对应,而振幅影响声音的大小。声音可以被分解为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正弦波的叠加。这种变换(或分解)的过程,称为傅立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因此,一般的声音总是包含一定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到2万赫兹之间。高于这个范围的波动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称为次声波。狗和蝙蝠等动物可以听得到高达16万赫兹的声音。鲸和大象则可以产生频率在15到35赫兹范围内的声音。
3.声音的传播用量子力学解释便是原子的运动,形成了声波。但这与波粒子等名词没有联系。
4.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声音作为一种波,频率在20 Hz~20 kHz之间的声音是可以被人耳识别的。
二、次声波应用
通过研究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的机理,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特征与规律。例如,利用极光所产生的次声波,可以研究极光活动的规律。
利用所接收到的被测声源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大小和研究其他特性。例如,通过接收核爆炸、火箭发射或者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来探测出这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
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在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人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来预测和预报这些灾害性自然事件的发生。
次声波在大气层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大气介质的影响,它与大气层中的风和温度分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探测出某些大规模气象的性质和规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大范围大气进行连续不断的探测和监视。
通过测定次声波与大气中其他波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探测这些活动特性。例如,在电离层中次声波的作用使电波传播受到行进性干扰,可以通过测定次声波的特性,进一步揭示电离层扰动的规律。
人和其他生物不仅能够对次声波产生某些反应,而且他(或它)们的某些器官也会发出微弱的次声波。因此,可以利用测定这些次声波的特性来了解人体或其他生物相应器官的活动情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音
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frequency)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hertz),赫兹rl,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
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并不是高的音调越高就听得越清楚,很高的它将是超音波,如同蝙蝠的叫声超声波也是20000赫兹。如果要良好的接受高频声波,听觉系统的结构就必须更加小而精巧。
听觉情况是不同的,并非所有人的听觉底线都是绝对的20赫兹,有人可能高一点,有人可能低一点。20000赫兹你要是能听到一赫兹的声音 你会变得疯狂的,各种不是噪音的声音会灌满你的耳朵。
猫的听觉十分灵敏,这主要是由它的听觉器官特定解剖生理决定的。耳朵是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它的鼓膜很发达,所以猫能听到30赫兹到45千赫兹的声音。
拓展资料: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与振动频率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
在中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如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很难利用血流使药物到达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湿器的原理,把药液雾化,让病人吸入,能够提高疗效。
利用超声波巨大的能量还可以使人体内的结石做剧烈的受迫振动而破碎,从而减缓病痛,达到治愈的目的。超声波在医学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对物品进行杀菌消毒。
参考资料:超声波-百度百科
是指人耳理论上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
20赫兹是一种又低又沉的声音,接近次声波,会给人一种压抑,恐惧的感觉。
20000赫兹是比指甲刮粉笔槽再高一点的声音,会使人神经衰弱,耳朵里的回音回荡不绝。
人耳理论上能听到20Hz到20kHz,比较敏感区域大概是100Hz-10000Hz,对应的半波长大概是1.7cm-1.7m,基本是人最常接触的物体尺度范围,也是这个尺度范围的物体最容易激发的声音频率。
其实,基本上从20多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耳朵里对高频振动敏感的感受细胞开始逐渐失去功能,人能听到的最高频率是在不断下降的,这个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且也很难修复。
拓展资料
赫兹是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它是每秒中的周期性变动重复次数的计量。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以符号Hz表示。
赫兹(H·Hertz)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887年,是他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赫兹”定为频率的单位。
常用的频率单位还有千赫兹(KHz)、兆赫兹(MHz)、吉赫兹(GHz)等。
在载带信息的电信号中,有时会包含多种频率成分;将所有这些成分在频率轴上的位置标示出来,并表示出每种成分在功率或电压上的大小,这就是信号的“频谱”。
它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就叫做信号的频带范围。
例如,在电话通信中,话音信号的频率范围是300~3400赫兹;在调频(FM)广播中,声音的频率范围是40赫兹~15千赫兹,电视广播信号的频率范围是0~4.2兆赫兹等。
参考资料: 赫兹-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