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述中国战国四大名将.

包括生平、事迹、败笔、绰号.... 包括生平、事迹、败笔、绰号. 展开
 我来答
解天珊
2014-08-09 · TA获得超过24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2.9万
展开全部
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半。秦之白起、王翦;赵之李牧、廉颇 白起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 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攻韩魏歼灭30万。 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长平之战共杀人四十五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后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被王龁取而代之,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王翦 攻打赵、燕、魏 灭楚 灭百越,燕,赵,齐 王翦毕生的代表一战就是用六十万大军对楚的大战,这一战成了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这一计的典型战役。以逸待劳讲究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已,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王翦不光会打仗,还懂为臣之道,李斯那么大功都被宰了,王翦到太平无事,说明他对韬光养晦这四个字深有研究。后世的人评战国四大名将,王翦便是其中之一。 王翦是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他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必胜、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史书称“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史记·王翦白起列传》) 李牧 抗击匈奴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政治制度大变革的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战事不断,国家的兴衰莫不与战争联系在一起。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各国竟相招揽优秀的军事人才,不少卓越的军事家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脱颖而出。李牧是战国末年赵国的卓越军事家,战功卓著,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军抗衡的将领。以前史家大多只是研究其生平事迹、军事活动,但对支配其军事活动的军事思想研究甚少。现对李牧的军事活动作一介绍,并据此分析其军事思想。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中少数能与秦军抗衡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作战中屡次重创敌军而未遭失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分别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和围歼战的典型战例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 他的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胡三省注《通鉴》时曾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 “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 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赞》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 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 批判赵王迁而迁怒其母,未必妥当, 但他的义愤填膺,与读者的心是相通的。这种义愤。 起着强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对爱国志士的慰藉。 廉颇 主要事迹 战国后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诸侯国, 都想要称雄天下,相互兼并的斗争十分激烈,战争的烽火燃遍了整个中国大地。 频繁的战争产生了众多的军事家, 赵国的廉颇就是活跃在当时军事舞台上的著名将领。 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当时赵国的疆域包括现在的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各一部分, 国都邯郸是历代的军事要地。 赵国的西邻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日趋强大,不断向东扩张势力。 使赵国面临着被秦国逐渐蚕食的威胁。赵国以廉颇为干城,使秦国难以东进。 他骁勇善战,名振天下,前后四十多年,为赵国的生存,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公元前三0六年,秦昭王即位。他在安定了国内的局势以后, 便不断派兵进攻赵国。 廉颇率领赵军奋力抵抗,打退了秦军的数次进攻,迫使秦王只好和赵国讲和。 公元二八五前年,秦昭王和赵惠文王约定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会谈, 秦国暂时停止了对赵国的进攻。 公元前二八三年,廉颇率领赵国军队打败了齐国,夺取了阳晋(今山东郓城县西)。 当年,他因战功被赵惠文王拜为上卿,主持赵国的军事。 从此,廉颇的声名也就传遍了各个诸侯国,使赵国保持了此较强大的地位。 公元前二六五年,秦、赵双方的军队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下)相峙。 这时,赵惠文王已死,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 赵国的国势已大不如前,廉颇统帅赵军,他针对秦强赵弱的形势, 采取守势,筑垒坚守,不与秦军直接交锋。 秦军多次挑战,廉颇坚守不出,想以长期坚壁固守消耗、疲惫对方, 迫使秦军不战自退。 秦军屡屡求战不得,就千方百计地想要去掉廉颇。 他们散布谣言说:“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假如赵括担任大将, 秦国就非败不可了。” 赵王不知是计,轻信了谣言,埋怨廉颇坚守不战, 有失国威,改派赵括为将代替廉颇。 赵括虽然自幼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 他指挥军队和秦军交战,被打得落花流水。 赵括本人被杀,四十馀万赵国官兵被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大军。 这时,赵王后悔不迭,才重新起用廉颇统兵。 公元前二五一年,燕王听从丞相栗腹的意见, 以为长平一战,赵国国内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大概有机可乘,就派兵进攻赵国。 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英勇奋战,大破燕军,杀死了燕车主将栗腹, 并乘胜进军,包围了燕国,燕国只好割地求和。 廉颇因功封为信平君,代理相国。 负荆请罪 廉颇不但勇猛善战,而且顾大局,识整体,勇于改错,有着高尚的品德。 这更使他在战国后期的军事将领中出类拔萃,受到各国的尊重。 公元前二七九年,赵国的外交家蔺相如因为先后挫败了秦王的诡计, 维护了国家尊严,被拜为上卿,位居于廉颇之上。 起初廉颇自恃战功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但相如总是主动避让。 后来廉颇知道蔺相如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让秦国有机可乘, 才处处忍辱让步,于是感到十分惭愧,就解开上衣, 背负荆条,去蔺相如家请罪。 他见到蔺相如即跪倒在地,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宽恕。 他们从此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 和共同扶助赵国、增强国力的政治家、军事家。 这就是著名的「将相和」故事和「负荆请罪」典故的由来。 秦国得知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睦,很长一个时期内,对赵国就不敢再轻易侵犯。 廉颇到了晚年,因赵王听信奸言,被剥夺了兵权,只得客居异国,但仍然思念赵国,最后郁郁而死 此为战国后期秦灭六国时的四大名将,他们生活在秦强而六国皆弱的时代,主要战争都是秦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至于前期七国并强时的吴起、孙膑(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上战场冲杀,严格来说不算将,与张良类似)、乐毅等人,其军事思想、统兵能力、作战方略等未必比以上四人差。在古代用兵者必称孙吴,以他们的军事思想为行动指南,可见他们在古人心中地位之重。而他么不在战国四名将之列,只是编者过于着重战国末期,而且中国人对“四”有浓厚的情节,例如四大神兽、四大天王、四大美女、四大才子、四大名著等,不愿意评一个战国六大名将、七大名将罢了。 以上皆 转自 百度百科
亢智纲97
2014-08-10 · TA获得超过13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6.9万
展开全部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些年代是人才辈出,在历史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如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三国时期,盛唐时期等等,在这些年代里,名家如雨,名将如云。说到战国时期,就不得不提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以司马迁著《史记*六国年表》记载为实,战国始于公元前475年,结束于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在此274年中杰出的将领数不胜数,但期间最为有名的当为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在此四人当中最为世人所崇拜和推崇的当为白起。 白起(?—前258),又名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秦国本为西陲小国,孝公以商鞅变法,国家变得富饶强大,遂开始对外发展势力。秦昭王是任白起为将。公元前294年,任白起为左庶长,领兵攻韩。次年,领军攻韩,魏,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大破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敌大将公孙喜,攻陷城池五座,因功升为国尉。后领军数次攻韩,赵,楚等国,皆立战功。并于公元前278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焚毁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令楚王远逃。同年,被秦王封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后乘势攻占楚国平定巫、黔中二郡。公元前273年,白起领兵救韩,大破赵魏联军于华阳,斩首一十三万,后有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公元前264年,白起攻韩陉城,陷城五座,斩首五万。公元前260年,秦王命左庶长王龅攻韩,以取上党,百姓逃入赵国。后王龅攻赵,赵于长平抵抗,赵以廉颇为将,坚守不出,秦军久攻不能克。后利用流言使赵王以赵括代廉颇,秦则以白起为将。白起诱敌成功,包围赵括大军。后射杀赵括,四十万赵军投降。白起道:“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遂坑杀四十万降卒。公元前259年,秦王派王陵攻邯郸,不能。遂令白起领兵,白起以有病拒之。后以王龅代王陵,仍不能克,秦王又令白起出征,白起仍以病拒绝出征。秦王大怒。后将白起被贬迁出咸阳,白起有怨,后为秦王赐死。白起一生争战达37年,攻取城池70余座,杀敌百万,未逢一败,被称为“军神”(又“杀神”)。司马迁称赞“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王翦(?-前212),频阳东乡人(今陕西铜川)。公元前236年,王翦率军攻赵,夺城九座。公元前229年,王翦从郡上发兵,攻赵井陉。赵王派李牧前往,两军相持一年多。后秦以离间计使赵王派赵葱代李牧,李牧不从,赵王以隐蔽手段杀李牧。李牧一死,赵国无人能抵挡王翦,王翦势如破竹,杀赵主将赵葱,虏赵王迁,迫使赵国投降。公元前227年,太子丹派荆轲以献图为名刺杀秦王政,未果。派王翦前往攻打,大破燕代联军,夺燕都城蓟,取太子丹首级,燕王喜迁都,燕已名存实亡。公元前225年,王翦子王贲以黄河之水灌魏大梁,灭魏。嬴政问李信:多少人可以伐楚?李信:二十万足以。秦王政问王翦:多少人伐楚可成?王翦:非六十万不可。政以王翦年老,胆小,遂派李信伐楚。后李信为楚军所败,秦王政亲请王翦,让其领兵伐楚。王翦率60万大军伐楚,出发前,王翦请求秦王先行赏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并说为子孙后代所求,表明了自己的意志,以此打消了秦王的疑虑。后大破楚军,杀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攻陷楚都寿春,虏楚王负刍。后又率军平定百越之地。后其子王贲分别于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秦国统一了六国。王翦一生不仅战功显赫,更重要的是能保全自己,更显示出他的智慧。 廉颇,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廉颇于前283年带赵军伐齐,深入齐国境内,夺取晋阳,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为东方各诸侯国之首。前280年,秦王欲与赵王在渑会盟言和,蔺相如与廉颇都赞成赵王前往,在期间,蔺相如于秦王周旋,而廉颇于周边安排周密,令秦国不敢妄动,使赵王平安而归。后蔺相如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有嫉妒,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不为所动,后廉颇感动,负荆请罪,二人结为生死之交,这也是后人广为流传的“将相和”。因廉颇,蔺相如交和,赵国内部团结一致,使秦国十年内不敢攻赵。后赵奢病死,蔺相如病重。秦攻赵,廉颇于长平抵挡,坚守不出,秦军不能攻下。后赵王中离间计,派赵括换廉颇,后被白起大败,四十万赵兵被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前251年,廉颇率8万赵军大败燕国40万,杀燕将栗腹,后长驱直入500里,于前250年,围燕都蓟,逼燕国割城求和。后廉颇不为赵王所重用,后又至楚为将,郁郁不得志,卒于楚寿春。 李牧(?-前229)。李牧的生平活动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赵国北部抗击匈奴;后期在朝中参于军政,抵御秦国为主。李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抗击匈奴的中原将领,开始李牧大力训练骑射,严格管理烽火警报,并多派间谍侦察,凡有敌来袭,都坚守不出。长久以来,边境即无大胜也无重大损失。后换将,新任将领每战必出,每战必败。后赵王又令李牧上任,而李牧仍用老方法。几年后以大部队出动,匈奴以小股部队骚扰,李牧佯装不敌,诱敌大军前来,后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并攻灭、收伏了襜褴、东胡、林胡等三个游牧部落,匈奴单于10多年都不敢近赵国边境。前233年,秦国大军威胁到赵国后方,赵王以李牧为大将军,于宜安歼敌十万。次年,李牧又于番吾击退秦军。前299年,秦王政派大将王翦攻赵,赵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军久攻不下。后用离间计使赵王用赵葱代李牧,李牧不从,并被赵王所杀。一代名将就这样而去,令人颇感遗憾。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