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中的哪一个民族是曾经的西夏党项人?
学界认为,党项人的祖先跟古羌人的支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党项羌”。
这部分人最早生活在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以及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和吐蕃人杂居在一起。后来在东汉的时候,开始内迁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但当时的党项任然是部落散居,还没有完成内部统一。
在隋朝的时候,基本上形成了“党项八部”。
即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禽氏、拓跋氏这较大的八部。但势力都很小,最大的也就能集合起5000兵马而已,小的也只有千余兵马。但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更像我们汉人的地主武装,部曲性质比较重。
一个部族只认族长一个姓,穷人连个姓名都没有。后来西夏开国的皇帝就出自拓跋氏部,这个拓跋氏因为和曾经建立过北魏的鲜卑族的拓跋氏重姓,所以有部分专家认为党项的前身可能和鲜卑也有关系。
但相对而言,他们更像吐蕃人,他们饿死不种地,但又不同一般游牧民族,那就是他们猪、牦牛、羊什么都养,因为这些肉类是他们的主食,对肉食没有宗教禁忌。党项人特别善战,而且非常凶残,非常记仇,也非常团结,伤他族人一人,全族人都上。大仇未报,脸不洗牙不刷,连肉都不准吃,战死后就地火化。所以虽然党项人少,但是一般其他的大族们还真惹不起他们。这也就是党项之所以能以弱小却可以杂居于像善战的吐蕃、回鹘、契丹这样的大族中间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唐朝中后期,拓跋氏党项很快崛起了。因为拓跋思恭帮助唐僖宗平定黄巢起义,因而被赐予国姓,封西平王。
所以后来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为什么姓李,原因就在这里。后来李元昊飘了的时候,就抛弃李姓不用了,自己造了一个姓,嵬名,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嵬名曩霄。不过他的后代们没他强,还是老老实实地有捡回了李姓。
所以到了宋朝初年,拓跋部的首领李彝殷,归附宋朝,并且出兵帮助北宋攻打北汉,所以被封为夏州定难节度使。宋朝对这些仍然处于奴隶社会的部落,实际上延续了唐朝的做法,继续羁縻统治。
但是到了赵光义的时候,北方能铲除的小敌人都铲除了,一心还要收回燕云十六州,所以政策进一步缩紧。
当时拓跋部的首领是李继捧,宋朝收回了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封李继捧彰德军节度使,让他到东京汴梁去当官。李继捧没意见,但是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不干了,于是拓跋部内部实际上就出现了巨大的分裂,结果李继迁就带着追随自己的族人逃到了距离夏州西北300多里外的地斤泽,开创自己的霸业去了。
电视剧《贺兰雪》描写这一段的时候,特别精彩。前有拦截后有追兵,就在这个时候,李德明的老婆卫慕氏怀孕待产。李继迁带着士兵冲在前面挡住敌军,大喊“伟大的贺兰神山啊,保佑我拓跋家族生个儿子吧!”果然如愿生出了李元昊。然后就开始一路顺,路路顺了。
党项人后来之所以建立的西夏国那么强悍,除了本身强大的军事化体制之外。最主要的是两点。
一点是他占据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过关设卡,给西夏带来了巨大的贸易红利,为西夏对宋朝和辽国发动的两场奠定基础的战争,提供了大量的金钱和物资。
另一点就是整个西夏王朝对宋朝的“翻版复制”,实际上也就是一个高度汉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项人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王权社会过渡的过程,他的经济、文化、宗教、制度大规模翻版宋朝。此刻的党项原来的传统在逐步改变,比如党项人开始重视农业生产,重视水利工程了。
到在这个过程中,李元昊避免被汉文化吞噬,保持党项人特色,又不断要求“胡化”。
比如“秃发令”,比如创建自己的文字,但即便如此,文字也都脱胎于汉字。李元昊死后,西夏实际上也一直在汉化和胡化的形式之间徘徊。
直到西夏最终被灭亡,西夏文这种故意在简单的基础上造出的复杂文字变成了“死文字”。多年后,再看那些荒废在大漠里的西夏王陵,才让人深信,党项这个民族被蒙古人彻底灭族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有学者研究,后来实际上有很多蒙古化的党项将领,随着蒙古铁骑征战全世界,然后留在了当地。比如察罕那颜,就被封在了河南。现在四川、云南、安徽、河南、宁夏,等等地方都存在这些人的后裔。
如今的党项人后裔已经融入到蒙、藏、回、汉等各个民族里去了。其实没有必要深究哪个人具体才是党项人后裔。
只要有交流,就无法逃避融合。要保持几千年前的原状实际上是不现实的,除非生活在一个封闭的自循环的环境里。比如解放前的客家人,一群汉人活生生地在广西的崇山峻岭里,活成了少数民族的样子,但那恰恰是几百年前汉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