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的历史沿革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是由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发展而来的,已经度过了她的五十华诞。回顾当年的创建历史,令人敬仰神往。
1949年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力困难,人才奇缺。东北地区背靠苏联,是全国的工业基地,苏联援建的工程有许多建在东北地区。当时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缺乏经济建设人才,而东北地区高等院校却很少。1952中央决定在东北地区建立一所能与国际交流的综合性大学。东北人民大学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建的。
共产党亲手建立的东北人民大学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1950年6月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9月东北人民大学奉命由沈阳迁往长春,从东北人民政府下
疏散命令到最后一批学生抵达长春仅仅用了12天时间。1952年就是以这样的革命精神使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横空出世,拔地而起。余瑞璜、朱光亚、吴式枢、勾清泉、霍秉权、郑建宣、高墀恩、黄振邦、解俊民等一批优秀的物理学家主动放弃原有的优越生活、工作条件,以高昂的热情奔赴长春,投入到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的创建工作。这里不仅天气寒冷,而且是白手起家。当时,国家急需建设人才,客观上不容许物理系在招收学生,只能是“说干就干”,立即招生开办,边建边教。一、二年级有其他院校调入48名学生,1952年招收150名学生,1953年招收150名学生,1954年招收210名学生。7名教授 、2名副教授、4名讲师、11名助教和2名党政干部,这就是当时物理系的全部师资队伍。为了学习苏联,24名教师首先突击学习俄语,在建立实验室、编写讲义的同时,承担着五百多名学生的教学任务,困难可想而知。第一流的物理学家融入了东北人大的传统作风,夜以继日的工作着。教授 、副教授人人都同时主讲两门课程,还要带学生毕业论文;实验室是边建设边上实验课,订购的仪器设备没到货,就带领学生到长春地质学院去上课,或者从师范大学借用实验仪器;经费不足,有的教师就用自己的薪水购买实验室用的工具和零配件。这种忘我无私的拼搏精神,对东北人大物理系的创建和迅速崛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东北人大物理系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便屹立在全国大学物理系的前列。
建系初期,学生来源相当困难,一是曾被日伪统治的东北地区高中毕业生很少;二是当时多数学生报考工科,很少有人愿意学习物理。物理系招生都是被跨专业分配的,不安心学习物理。有的学生说:“天不怨,地不怨,就怨自己没报公学院。”“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念东北人大。”当时物理系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党政干部只有一人,面对500多名学生,与教师一起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专业思想稳定,安心学习物理专业。理论物理学家高墀恩教授 伊始就形成了“教学认真负责,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的优良风气。在东北人大,人人皆知“物理系的学生最用功”。当时,每周六晚上,学校礼堂放映一部电影,可是物理系的学生教室却是灯火辉煌,焚膏继晷。有人曾经做过统计,某周六晚上物理系的500多名学生中只有7人去看电影,其余学生几乎全部在教室或寝室里看书学习。
春风化雨,辛勤的耕耘结硕果,东北人大物理系的学生个个成才,1954年毕业的22名学生中,已有2人成为中科院院士,1956年毕业的学生中,已有1人成为中科院院士。
今天,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的师生正继承“人大物理”的创业精神和优良的学风,“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