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何没有大杀开国功臣,也不需要玩杯酒释兵权?
编者按:中国历史上有句古话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当一个封建王朝建立后,那个王朝的开国功臣往往会遭到各种猜忌与迫害,比如刘邦对待功臣的那些手段,以及明初的几次洪武大案。而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以至于如“杯酒释兵权”这样的不流血收权甚至能被当成佳话。但奇怪的是,唐朝开国之后却鲜见“大杀功臣”与类似“杯酒释兵权”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电视剧《秦王李世民》刘文静
说起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让开国功臣保持兵权,还让大多数功臣得到善终的朝代(开国功臣刘文静之死与其持才傲物,以及跟李渊宠臣裴寂有尖锐矛盾关系很大)。要知道,就连隋朝都有一些功臣因猜忌而被杀。比如平陈大将贺若弼最后也被逃脱厄运。那么为什么唐朝开国功臣很少有类似事件?难道唐朝统治者心大?这就得从唐朝打天下的方式说起了。
关于李氏家族,史书上写的比较明确,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属于关陇集团。关陇集团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有两大特征:
1、“融治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例如八柱国家族成员);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从中,可以看到关陇集团普遍能力很强,还拥有巨大的权力和极高的地位。而李虎的子孙在北周和隋朝也是多是出将入相的显贵,在两朝中都有大量的人脉,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因此,唐朝君主的庙号中,唐太祖是李虎而不是李渊。简单一句话,李家的亲友团都非常厉害!这从李渊起兵的过程可以明显的看出。李渊起兵的基本力量是其原来管辖,加上招募的三万军队。而这股力量,分别由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统领。除了,李渊的儿子,李渊的女儿,还有李渊的兄弟子侄,也参与到起兵反隋的行动中。
▲李神通剧照
比如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在太原起兵后,拥有部众超过一万人。他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并任命史万宝为副手、裴勣为长史、柳崇礼为司马,任命隋朝东城县长令狐德棻为记室。在唐朝建立后,他又多次在山东河北地区作战,虽然有胜有败,但是总体上还算是一个能打仗的王爷。李神通还有个弟弟叫李神符。李神符在武德元年(617年)被封为襄邑郡王。在武德五年(622年),他曾经击败东突厥进犯,因功授任太府卿,后升任检校扬州大都督,也是个能打的。
▲电视剧中的李道宗
在评书演义里被黑得不行的李道宗,其实历史上也很能打。唐高祖李渊曾评价:“道宗今能守边,以寡制众。昔魏任城王彰临戎却敌,道宗勇敢,有同于彼。”而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是:“贲、育之勇何以过!”“当今将帅,惟李勣、道宗、薛万彻。勣、道宗用兵不大胜亦不大败;万彻若不大胜即须大败。”在贞观年间,李道宗还参加过对吐谷浑、高句丽,以及薛延陀的战争。
▲李孝恭剧照
在李唐宗室中,战功最高则应该是李孝恭。说起来,这位可真是有些功高震主了:经略巴蜀,攻占三十余州;灭萧铣,成功招抚岭南诸州;攻打辅公祏,一年时间平定江南。甚至有段时间,北起淮河,东至长江,越岭而南,尽归他统管。连大唐军神李靖都给他当过高级参谋,而且两个人配合的还不错。不过,他曾在石头城中修筑宅院,设立哨所往来巡察,以护卫自己。石头城是南朝旧都,此举自然犯忌讳,结果有人诬告他谋反。因此他被召还京师,被追究盘问。所幸有惊无险,被赦免为宗正卿(无实权),最后成为礼部尚书、河间郡王。
▲李孝恭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总之,从那些唐朝宗室的经历可以看出,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宗室出了大力。外加李家自身在关陇集团中的影响力,在李渊向关中进军的途中,也有不少关陇旧部投奔。所以,唐朝可以看作是一个由西魏武勋贵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因此虽然那些异姓功臣功劳卓著,但是包括兵权在内的真正核心力量,其实还在李家手里。打个比方,其他王朝开国,皇帝是董事长,而那些功臣是股东;唐朝开国,那些功臣那大多只是个打工的,而股权还在老大那里。所以唐朝自然没有必要去大杀那些异姓功臣。毕竟有宗室作为勋贵的制约,皇帝对勋贵的猜忌也会小得多。
▲洛阳虎牢之战
而唐朝对于李家宗室的倚重,也持续了很长时间。比如唐太宗时代到唐玄宗开元之前,亲王们成年后通常会被派往外地作刺史,来增强唐王朝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当然这也跟唐朝初期统兵和调兵权是分离的,宗室成员就算掌兵也难以威胁到皇权有关。所以,相对于明朝那些终日被拘束、无所事事的明朝宗室,以及那些只能做个普通读书人、难以施展抱负的宋朝宗室,唐朝初年的那些宗室无疑自由和有朝气的多。
▲唐朝仪仗队
但这种制度也有自己的弊端。功高震主的异姓功臣没有了,就自然会出现功高震主的同姓王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因为平定刘武周、薛举、王世充、窦建德等四方豪强,使得唐王朝先后获得整个山西陇西以及中原。但是李世民的赫赫战功威胁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虽然李建成也取得过攻取长安、防御突厥,以及最终消灭刘黑闼等功绩。但是这些功绩相对于李世民还是大为逊色。这种情况,最终酿成了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
▲唐代武士
也鉴于这种情况,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及之后,亲王们就不得出京了,要被安排在十王宅里,基本上要被软禁一辈子了。但起码那些相对较远的旁支宗室,从军从政、一展抱负的几率还是高,除了能正常做官,甚至能出将入相。
比如第一次石堡城之战,击败吐蕃人的唐军统帅就是吴王李恪之孙李祎。根据《旧唐书》记载:先是,石堡城为吐蕃所据,侵扰河右。敕祎与河西、陇右议取之。……(祎)督率诸将,倍道兼进,并力攻之,遂拔石堡城,斩获首级,并获粮储器械,其数甚众。仍分兵据守,以遏贼路。上闻之大悦,始改石堡城为振武军,自是河、陇诸军游弈拓地千余里。史书上还记载;唐宰相以宗室进者九人。李林甫奸谀,几亡天下。李程和柔,在位无所发明。其余以材称职,号贤宰相。秦、隋弃亲侮贤,皆二世而灭。周、唐任人不疑,得亲亲用贤之道,飨国长久。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唐哀帝剧照
但是,从来没有完全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远亲宗室和李唐皇室的关系逐渐疏远甚至断裂,而近枝皇室又被猜忌和禁锢,李唐宗室可用之人也就越来越少。最终,当唐朝宗室人才枯竭时,李唐王朝也走到了自己的终点。
参考资料
唐代宗室诸王若干问题研究 邱贤文 《西北大学》 , 2010
唐代前期的宗室政策述论 李彦群 《理论界》 , 2009 (4) :158-159
论唐代前期宗室参政 刘智超 上海师范大学 , 2011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大一统的朝代中,真正属于草根层建立起来地只有两个。一个是汉朝,刘邦是亭长出身,另一个是明朝,朱元璋是乞丐,和尚出身。而其他朝代几乎都是由贵族或“得利顶层”建立。如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宋朝是检点当天子等。至于唐朝则是著名的关陇集团,隋唐这两个朝代,都是由这个集团建立。因而唐朝不需杀开国功臣,玩杯酒释兵权把戏,就有了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贵族VS草根
唐朝是关陇贵族圈所建立,而开国功臣们大多是草根,如秦琼、李靖、李绩、程咬金等,这些人相比于关陇集团或是小地主,或是上一代有官职,在隋朝当官,为关陇集团服务。这就有了传承性在里面了。
即,关陇集团由于地位太高,处于顶层,而其他功臣们或是为了活命,或是为了挤身官僚圈,或是一种官职传承(隋唐就是传承)等,都会心甘情愿追随打天下,并为其服务。故而当李渊当了老大,手下也就没人反,都听话,都服气。这还怎么杀?相反还用得着人家,如当时突厥就很强势!所以,贵族VS草根,就带有先天优越感。这没办法,自晋朝开始就是这种传承。草根层想奋斗成贵族,你没有三代积累就别想了!故而,贵族圈内一旦出现了老大,就意味着重新分配利益,保持这个阶层稳定。
其二:李世民的年龄优势
唐朝真正坐稳天下,李世民是首功。虽经过玄武门之变,但李世民却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大,自青年时期就带领着手下征讨四方,建立的巨大威望。且还非常年轻。在李世民当了老大后,开国功臣却都年老了。这种情况下,也就不需要玩杯酒释兵权这种把戏了。赵匡胤玩,是因为石守信等跟他是哥们,岁数大致相当。李世民年轻时就稳压四方,开国功臣再强悍,一旦年老也都变得失去威胁性。
同时,李世民也经常敲打这些人,如尉迟恭闹待遇,不给李世民面子后,李世民曾说,我终于明白为啥刘邦杀韩信了。一句话,尉迟恭就明白了过来,立刻变老实了。还如征讨高句丽时,李靖年老有病不想去,李世民却拿出司马懿的例子来了,吓得李靖连忙表示,我跟着去!
刘邦杀开国功臣,是为了后代坐稳天下。朱元璋杀开国功臣,也是为了此目的。李世民年轻,有年龄优势,开国功臣都老了或快死去了,他还活得好好的,何必杀之?何必搞杯酒释兵权?谁不听话,私下里一敲打就行了。
所以不是唐朝不杀,是不需要!朱元璋杀,是因朱标死了,他害怕朱允炆镇不住那些开国功臣们,这都是骄兵悍将,开国帝王能驾驭得住,后代实在不好说,所以只能杀之。
如果一个人帮了你一个忙让你得到了你想得到的东西,但你必须把这个东西分给这个人,你是给还是不给?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吧。其实把这句话简明一点就谋安心过河拆桥的事你愿不愿意干!
也许当这件东西只是食物,那我相信你会分给帮助了你的人,那如果这个东西是权力或者金钱呢,你还会分给其他人吗?我想大部分人都是自私的会想把这些珍贵的东西据为己有吧。
历史上有很多喜欢杀害自己功臣而为自己的皇帝,比如刘邦就曾把和自己一起打拼的兄弟杀害了,他的这些兄弟都是异姓的诸侯王,所以刘邦害怕这些王侯来抢夺自己的权利。明成祖朱元璋也曾把这些功臣杀死了,因为第一朱元璋害怕他们会抢夺权利,第二朱元璋是贫穷出生和他一起打仗的那些人都知道这件事,所以他要封锁这个秘密。
这两个事件只是历史上"过河拆桥"的比较有名的例子,实际上在历史上这种事情并不少见。这些都是天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不得不做出的举措,但在历史上有一个朝代,这个朝代的皇帝就没有杀害功臣,这个朝代就是唐朝。
其他朝代开国的时候,这些功臣和皇帝一样都是股东,但在唐朝这些功臣和皇帝是老板和下属的关系,这之间的差别是很明显的。李渊的这些功臣对他构不成威胁,所以他没有必要去杀了他们。
但也因此,李渊以及后来的皇帝更加依靠他们的亲信,这点也为后来的唐朝带去了一些弊端。比如,唐朝没有了异姓的王侯却有了同姓的王爷,李世民就是个鲜活的例子,他当时就是权力很大的王爷这就对当时的皇帝造成了威胁,这也就出现了后来著名的兄弟相残的事件。
"过河拆桥"的后果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这我们不得而知或者只要当事人才能知道,但在我看来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就算你不报答人家也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的而去伤害别人,这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如果一个人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但是你必须把它给他,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事实上,如果你想让这句话更简洁,你可以计划过江,轻松拆除大桥!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为了自己的利益,喜欢杀功臣。比如,刘邦曾经杀了和他一起工作的兄弟。这些兄弟都是不同姓氏的王子,所以刘邦害怕这些王子会剥夺他的权利。明代开国者朱元璋也杀害了这些功臣。因为第一个朱元璋怕他们夺权,第二个朱元璋是个穷人,生来就和他打仗。他们都知道这件事,所以他想封锁这个秘密。
事实上,它们在历史上并不罕见。这些都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必须采取的措施,但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皇帝没有杀害功臣。这个朝代是唐朝。在其他朝代成立时,这些功臣既是皇帝又是股东,但在唐代,他们是老板和下属的关系,这是完全不同的。李渊的功臣并没有对他构成威胁,所以他不必杀掉他们。
但其结果是,李渊和后世皇帝更多地依赖知己,这也给后唐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例如,在唐代,没有不同姓氏的王子,但有相同姓氏的王子李世民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当时他是一个强大的王子,这对当时的皇帝构成了威胁。这也导致了后来著名的自相残杀事件。
过河拆桥”的后果是好是坏,也不知道当事人能不能知道,但在我看来,一个人应该懂得感恩,回报他人。即使你不报答别人,也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别人。这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