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会把皇位传给宋真宗赵恒?
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其弟赵光义继承皇位,成为宋朝的第二任皇帝。 继任后的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且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自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陋习。公元997年,在位共计21年的宋太宗赵光义去世。
赵光义去世后,其三子赵恒继承了皇位。赵光义一共有9个儿子,话说如果按照古代的长子继承权制度,皇位应该由长子赵元佐继承,就算赵元佐不能胜任,还有二子赵元佑呢,而且赵恒无功无过,资质平庸,那么宋太宗赵光义为何选择了既非长子,也不是皇后生的第三个儿子赵恒来继承了王位呢?其实这件事,对于赵光义来说,是个意外,对于赵恒来说,却是个惊喜,真的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995年,赵光义身体日渐衰弱,参知政事寇准劝太宗议立太子,二人商定,立三子赵元侃为太子。赵元侃才智平庸,无功无过,虽然不是当明君的料,但还在世的皇子似乎也没看出谁特别优秀。因此在没什么竞争者的情况下,赵元侃顺利被册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恒。
就这样,赵恒虽非太宗的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原本是轮不上他继位的,但是,由于其长兄赵元佐发疯、二哥赵元佑无疾暴死,他才有幸成为太子,着实是一件天上掉馅饼的好事。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赵恒以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史称宋真宗,成为宋朝第三任皇帝。
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1004年,大辽入侵大宋,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赵恒亲征,双方会战距都城东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考虑到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不顾寇准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