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 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可以制定家园联系表、家园信箱,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三、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的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教师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四、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启蒙老师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教师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幼儿的表率,老师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突显了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如:教师看到书架旁掉了很多书,就对正在玩耍的小朋友们说:“你们看,书本都掉在地上了,你们以后是想看干净的书呢还是不干净的书呀?”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书一本一本地捡起来放回书架里。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小朋友们都很自觉地争着捡书本。类似的扶起倒地的椅子,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五、强化巩固。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教师就要有意识一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评比可以每日一次,也可以每周一次,对评比中行为表现突出的儿童在墙报上挂上小红花,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由于幼儿年龄小,每天评比一次效果较好。如为了养成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常规要求,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一组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六、持之以恒。托尔斯泰说:“家长的责任是不能托付给任何人的,金钱买不到成功的孩子。”孩子们需要时间——家长的时间,大量的时间。教育的成败贵在坚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可能一段时间信心十足,雄心勃勃,但好景不常,就半路夭折,结果全盘落空。所以,培育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时松时紧的迁就结果只能是推波助澜,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百害而无一利。在幼儿园日常的行为习惯教育中,老师也要持之一恒,对幼儿及时进行提醒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可以制定家园联系表、家园信箱,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三、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的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教师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四、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启蒙老师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教师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幼儿的表率,老师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突显了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如:教师看到书架旁掉了很多书,就对正在玩耍的小朋友们说:“你们看,书本都掉在地上了,你们以后是想看干净的书呢还是不干净的书呀?”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书一本一本地捡起来放回书架里。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小朋友们都很自觉地争着捡书本。类似的扶起倒地的椅子,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五、强化巩固。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教师就要有意识一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评比可以每日一次,也可以每周一次,对评比中行为表现突出的儿童在墙报上挂上小红花,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由于幼儿年龄小,每天评比一次效果较好。如为了养成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常规要求,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一组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六、持之以恒。托尔斯泰说:“家长的责任是不能托付给任何人的,金钱买不到成功的孩子。”孩子们需要时间——家长的时间,大量的时间。教育的成败贵在坚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可能一段时间信心十足,雄心勃勃,但好景不常,就半路夭折,结果全盘落空。所以,培育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时松时紧的迁就结果只能是推波助澜,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百害而无一利。在幼儿园日常的行为习惯教育中,老师也要持之一恒,对幼儿及时进行提醒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展开全部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的耐心和毅力,还要有小小的智慧。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从现在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身。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是全家的希望,自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爸爸妈妈们就在考虑怎样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高人一等”,尤其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培养孩子,将来就有可能落在别人的后面,后悔莫及。那么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家长们该如何教育培养呢?教什么、培养什么?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也就是说,孩子若能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那将使他一生受益无穷。因为,习惯贯穿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就都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成不好,终身受其累。”而从儿童生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的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不良习惯,但及时纠正也比较容易。所以,幼儿时期,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最重要。
那么幼儿阶段应着重培养孩子哪些行为习惯,又该怎样培养呢?
一、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都舍得为孩子健康投资,但孩子如果没有好的饮食习惯,不好好吃饭,化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为此我们要重视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贪吃零食等。
具体要注意的是:在吃饭时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者边吃饭边看电视,对消化不好;也不要用许诺法(讲条件)让孩子吃饭,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讲理、乱化钱、任性等不良习惯;不能让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自己也不要挑食,样样都吃;吃饭时不要过于责怪、批评甚至吓唬孩子,以免孩子情绪紧张影响食欲;饭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更不要无限量给吃零食。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平衡、身体健康。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大脑又处在发育最快的阶段,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睡眠时人体又会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又能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孩子睡眠充足,精力充沛,食欲好,表现活泼快乐,智力活动提高,也就是我们说的反映快,思维敏捷、聪明。因此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睡眠时间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3-6岁的孩子每天应睡12小时左右,分二次,一次是夜里,一次是午睡当然孩子之间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所需的时间略有不同,主要以孩子白天的精神状态好、情绪好为准。
培养要求主要是:按时睡觉、自己独睡。睡觉有规律,能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早晨起床也有规律,不会睡懒觉,也不会因为没睡醒而影响学习、耽误家长上班等。孩子独睡一则有利于养成好的睡眠姿势,室内空气好,二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是全家的希望,自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爸爸妈妈们就在考虑怎样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高人一等”,尤其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培养孩子,将来就有可能落在别人的后面,后悔莫及。那么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家长们该如何教育培养呢?教什么、培养什么?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也就是说,孩子若能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那将使他一生受益无穷。因为,习惯贯穿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就都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成不好,终身受其累。”而从儿童生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的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不良习惯,但及时纠正也比较容易。所以,幼儿时期,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最重要。
那么幼儿阶段应着重培养孩子哪些行为习惯,又该怎样培养呢?
一、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都舍得为孩子健康投资,但孩子如果没有好的饮食习惯,不好好吃饭,化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为此我们要重视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贪吃零食等。
具体要注意的是:在吃饭时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者边吃饭边看电视,对消化不好;也不要用许诺法(讲条件)让孩子吃饭,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讲理、乱化钱、任性等不良习惯;不能让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自己也不要挑食,样样都吃;吃饭时不要过于责怪、批评甚至吓唬孩子,以免孩子情绪紧张影响食欲;饭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更不要无限量给吃零食。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平衡、身体健康。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大脑又处在发育最快的阶段,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睡眠时人体又会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又能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孩子睡眠充足,精力充沛,食欲好,表现活泼快乐,智力活动提高,也就是我们说的反映快,思维敏捷、聪明。因此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睡眠时间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3-6岁的孩子每天应睡12小时左右,分二次,一次是夜里,一次是午睡当然孩子之间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所需的时间略有不同,主要以孩子白天的精神状态好、情绪好为准。
培养要求主要是:按时睡觉、自己独睡。睡觉有规律,能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早晨起床也有规律,不会睡懒觉,也不会因为没睡醒而影响学习、耽误家长上班等。孩子独睡一则有利于养成好的睡眠姿势,室内空气好,二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