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鸿门宴上,为什么刘邦唯独只留下了张良呢?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被项伯挡着,情况非常危急的时候,张良找到樊哙,樊哙冲进大帐义正言辞的说了项羽,为刘邦解救了危难局面。
之后刘邦是借口如厕,然后和樊哙直接开溜了,第一这时候刘邦方面不可能不告而别,第二留下张良还需要帮刘邦周旋,如果刘邦这一方面全走了,显得无礼和心虚不说,就完全没有可以和项羽说得上话的人了,项羽这时候还是非常信任范增的,如果没有张良从中周旋的话,在范增的苦劝之下,难免项羽不会反悔,再度攻击刘邦。
事急从权,或许以上就是刘邦留下张良的原因,但后续的发展,或许可以猜测张良留在项羽身边才是一步好棋,刘邦被项羽大军困在咸阳,项羽其实这时间的心理是杀刘邦苦于没有借口,不杀刘邦又有些不甘心。
张良在楚营观察良久,成功策反陈平,两人一见如故,开始了身在楚营心在汉的高级间谍生涯,首先讨论达成了针对范增为核心的计策,直接搬到身为亚父的范增是不可能的,其实针对范增的计策和谋略是持续性的,从鸿门宴开始一直到最后陈平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反间计就让项羽相信了范增和刘邦勾结。
但其实反间计之前就已经开始了针对项羽和范增之间进行挑拨离间了,反间计不过是一个导火索,两人的关系是被挑拨过很多次的,再加上两人的脾气和性格最终导致了刘邦说的“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的结果。
陈平和张良建议项羽给楚怀王上义帝的尊号, 送他到郴州去养老,这样项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号召天下了,项羽对范增说了,范增也认为是好计策又觉得这件事是当务之急,也是其他人所不能搞定的,因此毛遂自荐亲自出马。
范增走的时候再三交代项羽,千万不能放走刘邦。张良和陈平等范增一走就开始了连环计,先是上奏项羽表示,这么多军队全在咸阳,人吃马嚼,士兵又都是闲不住的,不是打架就是斗殴,关中的百姓已经怨声载道了。
项羽一听也是有理,养这么多诸侯的军队,聚集在这里早晚必生祸乱,因此就让诸侯国的军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不过项羽还是独独留下了刘邦,看来项羽还是记得范增的话的。
这时候张良又和刘邦陈平打起来一个绝妙的配合,刘邦依照张良的计策上书项羽要求回乡探亲,项羽犹豫不决,张良乘机进言说:不能放刘邦回沛县,沛县是刘邦的老巢,放刘邦回去也许他就称王了,不如让刘邦分配到穷乡僻壤的汉中去,在扣留刘邦的家人为人质,刘邦就只能乖乖听话了。
陈平这时候也上书劝谏,项王刚分封天下,如果不能言而有信,将会失去威望,不如听从张良的建议,放刘邦回汉中上任,扣押他的亲眷,既可以取信于天下,又能约束刘邦,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项羽最终被说服,放虎归山的同时,将范增和项羽的矛盾又加深了,鸿门宴的时候范增就摔了刘邦送的白玉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这一次项羽又没有听从项羽的意见,两人的矛盾几乎公开化。
所以刘邦留下张良是否已经有筹划好这么长远的计划,应该是没有的,但是留下张良显然也是为了在项羽身边留下一个能知道,能影响项羽的人,从而能够为刘邦的安危和今后做打算,而且张良是韩国的贵族,即使项羽要杀刘邦,也不会杀张良,项羽采取的依旧是分封制度,自己做霸主,其他诸侯国都有复国,张良其实是作为韩国的臣子的,因此张良在楚营是不被防范的,这也是项羽能听从张良的建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