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乙生三子,长子是微子启,次之微子衍,为什么要传位于三子纣王?
帝乙是生四子,而不是生三子,长子是微子启,次子微子衍,三子是子期,第四子才是纣王也叫帝辛。
有人说古代君王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其实不然,这个嫡长子继承制真正确立的并不是在商朝,而是在周朝,所以也视为周礼之一,也就是宗法制之一。
夏禹建立了夏朝,确定了王位世袭制,但这个世袭并非是父死子继的,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兄终弟及,这个即使到了周朝的诸侯内,依然还是存在的,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刺客之一,专诸刺吴王僚的故事。
那为什么会发生这个事情呢?指使专诸的叫公子光,也就是吴王阖闾,也就是吴王夫差的父亲,公子光的父亲叫诸樊,他们兄弟四人,另外还有二弟余祭,三弟夷眛,四弟季子札。
诸樊知道四弟季子札很贤能,所以并不传给自己的儿子公子光,而是兄弟按顺序传下去,这样就能传到四弟,可是到了四弟的时候,他不肯做吴王,离开了吴国,所以吴人就立夷昧的儿子僚为吴王。
公子光说了,如果季子札不肯当吴王,那也应该传为大哥诸樊这边,让诸樊的儿子,也就是他来当吴王。
商朝三十帝,一共有十四帝是兄终弟及的,不过这个主要是存在商朝早期的,等到了盘庚迁殷之后,就主要是嫡长子继承制了,不过,即使如此,弟弟与儿子也常常争夺这个帝位。
根据史记的记载,微子启是庶长子,而纣王是嫡子,自然是立嫡子为王,但是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微子启与纣王是同母,只不过,生微子启的时候还是妾,所以微子还是庶,后来扶正为正妻,就生下了纣王,纣王即为嫡。
但不管哪种说法,纣王都是嫡,而微子启仍是庶。
另外,微子启被封在宋国,是宋国的第一代国君,而宋国的第二代国君是他的弟弟微子衍,仍然也是兄终弟及,而这个微子衍是孔子的十五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