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士兵战死很多,这些士兵的尸体最终会如何处理?
尸体,如果长时间不处理,就会腐烂,有可能形成瘟疫,扩散出去,甚至污染水源,对于居住在周围的人来说,非常严重。但是,战场上死个成百上千甚至几万、几十万人,又非常正常。处理那么多尸体,非常麻烦。古代军队中,有专门打扫战场的士兵,由他们负责处理尸体,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土埋。古代中国讲究“入土为安”,对于死去的士兵,会直接在战场附近挖一个大坑,把所有的士兵尸体,都扔进去,然后再用土埋上,简单方便。
2.火葬。土埋还需要挖坑,如果尸体多的话,那就需要不少时间。而火葬,更便捷省事,一把火烧了,一了百了。火葬在中国出现的比较早,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有时候打仗时,双方伤亡比较大,都是踩着自己这边士兵的尸体行走过去。有时候,为了方便,会一边打仗,一边派人把尸体火葬了。
3.筑京观。古书上有很多坑杀的记录,很多人误以为坑杀就是活埋,其实这是不对的,应该是筑京观。就是把死者的尸体堆在一起,用土夯液游桥实,堆成土丘,向外炫耀。
4.横尸于野。有些时候,由于来不及处理战死士兵的尸体,所以直接就这样暴尸荒野,甚至被动物吃掉。这也闹猛是比较悲惨的一幕,征战沙场几人回,正如那首诗所说:君不见,白骨露于野,千磨毕里无鸡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可能很多人就说了,不是有句话叫“马革裹尸还”吗?阵亡将士当然是每人一张马皮包裹好,然后运回他老家安葬啦。但是能享受“马革裹尸还”这待遇的一般就只有高级将领——而且这还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需是获胜的那一方。如果你打了败仗,那高级将领的尸首怎么处理可就由不得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