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汉景帝,对江山社稷有功的周亚夫,为何非要置其于死地?
汉景帝是个有作为的“二杆子”,尽管历史上没有“明君”的头衔,没多少歌功颂德的评价,死后无任何“捧死人骨头”的庙号,但不能说明他平庸无能。
个人认为:任何历史人物的赞扬与贬抑都要看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了社稷江山,为了既得利益,为了个人形象(都是人,你要设身处地,这无可厚非),他有些刻薄寡恩、不懂随机应变、缺少刘备的虚伪、不愿逢场作戏。
晁错脚踏实地,继承与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坚定主张“纳粟受爵”、鼓励农耕、发展经济。在抵御匈奴侵略的问题上,倡导“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积极防御匈奴肆意掠夺。
政治上,主力“削藩”,收回诸侯王的政治特权,巩固中央君主集权;为此损害了各诸侯王的利益,吴王刘濞等七国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力判乱,犹豫不决的汉景帝为息事宁人,私下听从了袁盎的建议,设计在东市腰斩了蹶功甚伟的“改革先锋”晁错。
其实,七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刘濞并不理会汉景帝的“壮士断腕”,人家有更高的追求,还要九五至尊的宝座以雄霸天下!汉景帝被逼无奈,在仓促中启用了周亚夫(周勃的第二个儿子)平叛。
周亚夫凭耿耿忠心、崇高的威望、出色的指挥能力很快平息了“七国之乱”!
尽管是一芥武夫,但因平叛中创立的功勋,周升职为宰相,这一切是汉景帝亲自下令操作的结果;但景帝还是怀疑猜忌他,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景帝故意不给周亚夫摆筷子,周亚夫是坦率的人,没多想就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却说:“难道你还不感到满意吗?”,周亚夫只好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羞愧难当的他马上站起来,自己走了,景帝叹息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身经百战的周亚夫逐渐老去,儿子周阳私自购买了五百套盔甲,准备为父亲百年后陪葬时用;有人告发了他,汉景帝则下令:立即把周亚夫逮捕审问,而且暗中指使廷尉传话周亚夫:“纵使生前天上不反,死后也会在地下谋反“的话。 周亚夫如醍醐灌顶,明白“最是无情帝王家”,深知自己“在劫难逃”!便于狱中绝食五天而死。
周亚夫为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景帝之所以逼死他,是多疑、猜忌、试探的个性使然,作为政治人物,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