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其代指他
1. 古文中代指女子年龄的词
(刚给你查到的,希望你能排上用场)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2. 文言文的“其”字翻译为“他的”时所指的人不同能说它意义相同吗
其 拼音:qí 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
②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
③其夫呓语。(其:她的。)
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他们的。)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他:她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
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
②舍其文轩。③既其出。
(其:我们)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其:我的)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⑧遂前其足。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⑩亦各言其志也!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
②念悲其远也。(其:她)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其:他们)④望请其指教。(其:她们)⑤成以其小,劣之。
(其:它)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②其孰能讥之乎?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其为死君乎?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
②怀其璧。(其:那块)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本义项指后一个“其”:那个。)④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其:一说如果。)⑤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⑥未必有其实。
(其:那样。)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
还是。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②今存其本不忍废。
(其:这)③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此其:这种。
此、其同义连用。)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
(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
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
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则齐国其庶几乎?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12)用于姓,如其木德,其方然。
另: 〈代〉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
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
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2) 彼、他 [he]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3) 又如:独善其身 (4) 她 [she]。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5) 它 [it]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鲁迅《祝福》 (6) 他们;她们;它们 [they]。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7) 他的 [his]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
——《孟子·滕文公下》 (8) 又如:其妻 (9) 她的 [her]。如:其夫 (10) 它的 [its]。
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11)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their]。如:他们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12)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 的 [that]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孔雀东南飞》 (13) 又如:正当其时 (14) 这样,如此 [such]。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15) 姓 其 qí 〈副〉 (1) 也许;大概 [perhaps;probably;most likely]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
——《国语·晋语》 齐国其庶几乎。——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齐其庶几乎。
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表示祈使。
当,可 [can;may]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详之。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其善抚之。——清·林觉民《与妻书》 弟其宽心勿畏可也。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 (3) 将,将要 [should]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4) 表示诘问。
通“岂”,难道 [Does it mean…?Shouldn't it be?] 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欤。——唐·韩愈《师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中国其果老矣乎。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极,甚 [very]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其 qí 〈连〉 (1) 如果,假设 [if]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