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官渡之战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曹操懂得顺应事物的发展,知晓扬长避短,并拥有过人的军事才能和任贤才能。并且这场战役告诫我们,做人不能以强凌弱,做事要讲究团结合作的共识精神。
官渡之战是一场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对决,这一战役使曹操最终在黄河中下游流域确定了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这是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据当时的双方兵力,袁绍拥兵十万,曹操仅拥有一万。这场战役分为四个阶段,分别称为“交锋阶段”、“相持阶段”、“转折阶段”和“决胜阶段”。
第一阶段:交锋阶段,公元200年2月,袁绍发兵黎阳,并以黎阳为大本营,派遣颜良率军进攻白马。白马守将向驻扎在官渡的曹操求援,曹操立即派关羽出战。此次解救白马之围的曹操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曹操虚张声势,做出北渡黄河奇袭延津的架势,在延津附近,关羽率小股兵马突袭白马,颜良被关羽斩于马下,成功解救白马。
初战得胜后,曹操决定放弃白马,退守至官渡。曹操返回官渡之后,许都增援的曹军距离越来越近,而黎阳的袁军到官渡的距离就越大越大,袁绍所需的成本就大于曹操。
曹操取胜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过这一点许多人持有反对意见,官渡之战历时一年零五个月。曹袁两军大部分时间是对峙,真正交锋的时间不会更多。也就是说时间弥补了补给线的问题。袁绍若想将粮草运送的前线,时间绰绰有余。另一种看法,由于曹操的退守,袁绍不得不进至延津、原武和乌巢,使黎阳到乌巢的距离就增加,而原武与延津到达乌巢的距离也不算短,若曹操偷袭乌巢,就会使袁绍的粮草受到极大的损失。不出所料,在许攸的临阵倒戈和透露乌巢兵力空虚的情况下,曹操亲率一支铁骑奔袭乌巢,烧毁辎重、袁军大乱。
第二阶段:公元200年8月。在这个阶段,曹操所降服的黄巾军,投靠了袁绍;同时,刘备也被曹操打得,落荒而逃。战事陷入僵持,曹操没有贸然追击,而是趁机休整。起初曹操,不想再战,后来在,谋士们的策略下,才重新进攻。
第三阶段:公元200年9月末,刘备有卓越的军事远见,他了解到袁绍刚愎自用的性格,对付此人不宜强攻,只宜智取,而曹操正是如此与袁绍交战,于是在袁绍得利之时先行离开,以保存自己的实力,日后寻求反击。
许攸的叛逃使袁绍失去一个策略的智囊。而许攸的叛逃,存在四种不同的说法。
1、许攸贪财,袁绍无法满足。
2、许攸的家人被审配以犯法的原因收押。
3、袁绍不肯听信许攸的建议。
4、袁绍不分明理,侮辱许攸。
也许是袁绍刚愎自用,不肯听纳许攸的建议。后来,许攸叛逃曹营,火烧乌巢的建议让曹操非常高兴,袁军在前线的所有粮草均屯于在此。
一旦曹操偷袭成功,袁军失去粮草补给只能面临全军覆没的结局。火烧乌巢也直接导致张郃的反水,在曹操偷袭乌巢之前,张郃就有顾虑向袁绍禀报,却被袁绍的另一谋士郭图阻止,而袁绍大军只顾进攻官渡实施“围魏救赵”的计划。
因为袁绍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导致袁军内部出现很危险的因素,使得袁军的所有优势和机会完全丧失。袁绍失去了关键时刻最来之不易的时机,最终惨败收场,使得袁军溃逃回到冀州。
曹操能够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或许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政治上曹操懂得顺应事物发展
自董卓祸乱中原以后,中国的政治资源开始分散,军队和财政大权落在地方诸侯势力割据手中,但是威望和人权依然掌握在皇权手中。实现政治资源的整合是当时政坛力量组合的关键。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的联合,当然是实现这一整合最直接的手段。曹操懂得顺应事物发展,所以曹军尽管力量较弱,却足以承担起赋予的战略任务。而袁绍政治运作不当,因而袁绍和曹操在战略上的优劣自然会发生颠倒。
二、军事战略上曹操懂得扬长避短
曹操的战略方针:后发制人、避其锋芒;以退为进、袭扰敌人;先打外援、最终破敌,这种战略方针在兵力上不及敌方时会有效。曹操初始时尽量避免与袁绍进行大规模交战,而是尽量以防守为主,即使是在延津南面与袁军交战,只是通过退守反击的方式不断使袁军的战线,后来退守官渡的做法让袁军的后勤补给线越来越长,从而缩短己方的补给线。
火烧乌巢就是让袁军丧失长时间作战的能力,最后不得不从进攻转向退守;曹操以全局性的战略目光看待,击溃外援袁军的刘备,避免了在与袁军交战时被刘备的两面夹击、腹背受敌的危险。通过采取不同的对策,曹操奠定了最后击败袁绍的基础,为后来统一中国北方,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战术和任贤方面曹操优于袁绍
袁绍从官渡之战前,就未做好充分准备。即便袁军更具有优势,但是因为袁绍的,优柔寡断和刚愎自用,导致战机稍纵即逝。
而曹操的行动意图根本不再袁绍的意料之中。另外,曹操治军严谨、赏罚分明。特别是善于用人和决策果断的特点远高于袁绍,善于谋略采取适时的方针掌握着战场的主导权,具备战胜袁军的胜利条件。相反,因为袁绍的性格、行为使得错失丧失一切优势的时间,造成整个战局彻底惨败而归的悲剧。袁军也因为内部不和的缘故,因为世子纷争相互残杀让曹军收得渔利。
军事启示
要发动一次大的战役,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兵力优势,更为重要的是考虑社会政治与经济的背景;要有开阔的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目光;要从全局出发分析形势、权衡利弊,以此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战争中要正确分析双方的条件和特点,认知双方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正确的战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战争中要发扬军事民主,采纳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绝对的优势兵力,以最小代价重创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