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占地面积是多少?
安阳师范学院院校占地面积1380亩。
学院介绍
安阳师范学院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入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河南省2011计划,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是一所涵盖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彰德府安阳师范传习所;1949年被命名为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1958年更名为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改名为安阳第一师范学校;1978年恢复为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阳教育学院、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安阳师范学院。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占地1826亩,建筑面积75.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11万册;设有22个教学院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有1个硕士专业、64个本科专业;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有教职工1700余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教职工1358人,其中专任教师103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5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929人;“殷都学者”5人,“校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0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3人、高校创新人才22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9人、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人物2人、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5月,学校设有25个教学院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63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建设有3个河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河南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
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建设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7个精品课程8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材料化学、教育技术学、对外汉语、音乐学等。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感知数据智能处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河南省硅材料·光伏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1个,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1个(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宗教问题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4个、高校创新团队10个。
安阳师范学院的专业
学院 专业名称 学制 科类
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语言文学类 4 文科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 历史学类 4 文科
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类 4 理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 文科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5月,学校选派445名师生志愿者到国外从事汉语推广工作;学校与美国库克学院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举办专科教育项目,开展中白交流生合作项目、中英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与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实质性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互联网+应用技术学院,建设“跨境电商先进技术示范中心”;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创业学院,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园,获批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外派学生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交流学习。
文化传统
校徽
该标志是由甲骨文书写的“安”字和启功字体“安阳师范学院”及英文字母组合而成。
整体图形采用圆形以示完美。图像中间为甲骨文字“安”的印章图形,充分体现三千多年文字发祥地的浓厚地域特色;“安”字外形
酷似房屋的建筑外形,寓意学校;“安”字内部是一个人的形象,代表莘莘学子。整体形状体现了百年树人的含义,突出了学校的个性特点。圆形外圈利用启动个性校名和英文字母表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和发展。
三、该标志由红白两色组成,简洁明快,极具现代感。土红色体现了凝重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具有热情向上的色性,象征学校悠久的历史和团结进取、蓬勃发展的精神面貌。
安阳师范学院占地1826亩。
安阳师范学院占地1826亩,建筑面积7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11万册。
学校设有22个教学院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硕士专业、64个本科专业,拥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1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二级重点学科4个。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特色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5个、教学团队4个、教学名师6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精品课程8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
学校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甲骨文研究,打造跨专业、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学术团队——甲骨文信息化处理团队,成立甲骨文研究院,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甲骨文考释研究中,“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群”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群,“甲骨文信息处理”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甲骨文信息处理与活化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被列入服务国家战略重要平台,承担国家基金项目14项,2016年获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甲骨文研究重大委托项目9个子课题中的3个子课题,自主研发的《甲骨文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容量较大、信息较全、业内影响较大的数据库,出版的《殷都学刊》为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刊,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和全国社科规划办资助期刊,出版的《殷墟甲骨学大辞典》被誉为甲骨文学习研究的百科全书式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