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的温度冬天和夏天感觉不一样
因为人受到的冷暖程度不是温度,而是体感温度,会受到气温、风速与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
冬天刮风时,人们会觉得特别冷。首先要明确一点,刮风本身并不会让气温降低。比如说同样在10℃的气温中,不刮风是10℃,刮风也还是10℃。但是,刮风却可以让体感温度降低。
人们身体平时所感受到的温度,并不是真实的大气温度,而是身体周围那一层薄薄包裹的空气层(以下简称“小气层”)的温度。
天气冷,气温比体温低,这时候身体在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为你加热小气层,所以小气层的温度是比气温略高、而比体温略低的。如果此时一阵大风吹过,好容易才被你身体加热好的小气层就一呼啦被吹跑了,换成温度低的“新”小气层过来罩着你,你自然就觉得冷了。
同样道理的,还有湿度。湿度也会影响体感温度。比如,天冷时,湿度越大就越冷;天热时,湿度越大就越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和上海:同样气温下的夏天,上海更觉闷热难耐;而同样气温下的冬天,上海更觉阴冷刺骨。这就是湿度在对体感温度发力。
其原理也不难理解:夏天时,皮肤表面的汗液蒸发能带走一部分热量,但如果在一个潮湿环境中,汗液蒸发就比较慢,散热也就慢,你会感觉更热。
而冬天时,你保暖全靠衣服的隔热效果,而水的导热性又比干燥空气强,也就是说,潮湿的衣服比干燥的衣服更导热,也就更容易把你身体的热量散失出去,你就感觉更冷。
除此之外,太阳辐射也能影响体感温度。在同样气温下,阳光灿烂时的体感温度,会比阴云密布时要高一些,这一方面是因为太阳辐射本身能提供热量,另一方面也有天气对心理暗示的作用。
扩展资料:
体感温度的原理:
空气对热的吸收会受到相对湿度及其密度影响;而风速会影响到与人体表面可以接触到的空气的分量,当风速增加时,与人体所接触的空气会增加,所以其所带走或带来的热量亦相应地增加,这现象便是“风寒指数”。
因此,在天气报告里,会把这两个变数带来的影响计算进“酷热指数”里。一般来说,当空气密度及湿度增加,都会使酷热指数增加。
人体等于浸泡在空气的水分子中,所以比体温高温的水分子会阻碍人体散热,而比体温低温的水分子会加速人体散热,湿度愈高空气中的水分子浓度愈高,水分子所造成的效应也愈明显。
南北方体感差:
物理温度:北方冷。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南北方在冬季存在着温差。从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这一路向南,冬季里同一时刻的温度,是越往南越高的。换言之,在单纯的物理气温上,北方的冬天要比南方的冬天冷。
物理温度和体感温度是不相同的,多数时候我们感知的冷和热,都是体感温度而非物理温度。比方说刮风本身并不会让气温降低,却能让我们感受到冷热不同。同样是在10度的气温中,不刮风气温是10度,刮风也是,但是刮风却让体感温度降低。
我们身体平时所感受的温度,并不是真实的大气温度,而是身体周围那一层薄薄包裹的空气层的温度。如此一来,由于人体周围的空气层始终处于变化不定的状态,进而也就使得我们体感温度感受和物理温度有出入。
体感温度:南方湿。有句流行语叫“北方冻皮,南方冻骨”,说的是南方的冷非常具有穿透力。这种穿透力想必南方的朋友都曾感同身受,就一个字:湿。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方,气候上已是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空气相对湿度要远远高于北方地区。
牛顿冷却定律说过:当物体表面与周围存在温度差时,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散失的热量与温度差成正比。湿度高的空气导热性更强,会带走人体更多的热量,进而体感温度就觉得冷了。于是,冬季阴雨绵绵的南方,明明气温看起来并不到零下,但是却异常寒冷。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