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描写法即借助于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这种方法对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尤为有效.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昭君的选择》一文开头写道:“深深的围墙,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的心里缓缓辗过.”文章开头用了四个偏正式的短语,形式工整,用词雅致,描写人物性状的修饰语,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特征,为下文昭君明智的心灵选择作了渲染和烘托,使开头的描写和文中的事件有着很好的映衬.又如1997年的全国大作文,有人在题为《白云,水滴》的文章中写道:“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白云,白云里是一颗颗的小水滴,是谁让白云高高飘起?是那些小水滴,你挽着我,我挽着你,共同营造那一份自由和飘逸.”文章以比喻开篇,拟人相衬,设问提起,语段极富诗意,为下文比喻我们的社会是一片白云,每个成员是白云中的一个分子张本,启示我们应该共同营造美好的环境. 8、承接话题法. 即文章开头沿着话题材料和话题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延伸.这种承接既可以从话题背景语中的结尾处续接,又可以从原材料中截取一点续接.如2001年的高考优秀作文《诚信走访记》开头写道:“好烦闷啊,‘诚信’一直都很烦恼,便不时地发出感叹,为什么要抛弃我?难道时代不同,我也跟着没用吗?不行,我要去找好朋友,让他们评评理去!”尔后,文章编述“诚信”走访“金钱”的故事,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金钱交易、权色交易,就连文明纯洁的文化净土也出现了“文钱交易”.开头的巧妙设计,为下文的故事作了科学周密的导入. 9、人物亮相法.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为感召读者,有时可运用特写镜头,让人物自我亮相,以收到未见其行先见其人,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目的.如2001年的高考佳作《岂可抛弃我——诚信自述》的开头写道:“在下姓诚名信,字不欺.伴宇宙而生,赖人心而存,上可溯古,下可耀今,远可助邦交,近可亲友朋.”文章开头毛遂自荐,交待姓氏、出生背景和独特个性,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借道白表达内心,点化文章主旨. 10、巧用寓言故事 ①愚公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儿,门口王屋、太行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日子难过啊!这里好像与世隔绝,城里有什么新鲜事儿传到这儿早已变成旧闻了,这种生活真的需要改变了.愚公寻思着:得想法子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给搬了.(《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②喜鹊贴出了大型广告:“为适应时代需要,本校将推行全能素质教育,无一不学、无一不教,包你的孩子成为无所不能的通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费,每学期3000元;培养费,2000元;赞助费,15000元.”(《全能学校》) 11、巧用揭示主旨的题记 ①没有树的伟岸,但你可以有草的翠绿;没有牡丹的娇艳,但你可以有小野菊的洒脱……生命,可以不灿烂,但必须伟大! 题记 蝶曾是个美丽善舞的女孩.她一头披肩的长发,她窈窕的舞姿,曾给她带来了如雷的掌声与无数的鲜花,她曾被别人赞为中国将来的邓肯……然而,一切结束了,命运之神永远将她按在了轮椅里.生命暗淡了,寂静了,“白天鹅”变为无人关心的丑小鸭.多少次,她梦见自己穿上了水晶鞋,继续她的追求,可醒来时只听见“凄凄惨惨戚戚”的冷漠秋风.(《星星夜话》) ②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 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题记 何为“诚信”,诚实、守信是也.综观历史,这“诚信”二字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泪啊.(《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12、巧用解题形式 曾经有一位朋友,别出心裁地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在下列美景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A.一片纯白的羽毛,在熠熠生辉的金色阳光中,悠然飘落. B.一瓣落红,在清幽深邃的池水中回旋漂浮. C.一颗流星,在黛蓝色的天幕中,一瞬而逝. D.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青嫩新绿的草叶尖,悄然滑落. 看完这道题,我顿时呆住了,万千变化的自然,日升日落、潮汐起伏,多少美景令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 (《无穷的可能无穷的美》) 13、巧用名人作问答 ①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但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②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给灵魂一个支点》) 14、巧用诗文显诗意 ①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身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②美是什么?我知道,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鲍姆嘉通同意我的说法,并补充道:“美是感性认识,研究美学即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可康德却愤怒地瞪着我说:“片面,美是人类纯形式的主观感受,与事物本身毫无关系.我劝你还是看一看我的《判断力批评》.”我很虚心,认真仔细地研究了他的关于情感的美学著作.我正在为我的玄虚而洋洋自得时,黑格尔却泼给我一盆冷水:“不对,美应该是人类本质的外化.”接着,他就洋洋自得地谈起了他的美学理论.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马克思在我旁边耳语道:“别听他的,他乾坤颠倒,是非不分,你千万别掉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美其实应该是人类本质与自由形式的统一.”美究竟是什么?我决定离开莫衷一是的欧洲,去一趟东方文明的古国,寻找美的答案.(《美是什么》) ③当广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依栏凭吊的我总禁不住思绪满怀,我遥问天际的月亮: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寂寞的意韵》) ④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 15、巧用听课笔记 听课时间: 2000年9月15日 听课目的:以小学二年级学生为示范,研究探讨“诚实做人”,以《诚实的孩子》为内容,教育孩子“诚实做人”. 听课内容:……(《听课记录》) 下面重点谈一谈高考议论性散文如何入题.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题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为考生展示才华提供了很自由的写作空间,每年的高考都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文,在各种文体的优秀作文中最为出彩的要属议论性散文了.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但是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并非易事,不少考生在写作此类文章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入题较慢.入题较慢当然不算离题,但却往往使整篇文章显得扣题不紧,中心不够突出,这样的作文自然不容易获得高分.下面围绕“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选取2003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中几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性散文的作文开头,简要介绍几种快速入题的方法. 1、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由生动贴切的拟人入题,激发想象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3、由精彩深刻的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4、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5、由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 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6、由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山东考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底蕴说白了就是积累,走上考场的时候,你该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积累的东西不只是为了那道仅值4分的名句填空题吧. 7、由对比手法入题,表明立场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8、由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江西考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9、由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湖北考生《我爱唐装》) 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前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是不是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编后语:实际上,一篇作文要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仅仅讲究写好开头的技巧是不够的.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淀. 回答者: 龙之神明 - 秀才 二级 12-22 09:51说的结尾,后面是开头. 作文的结尾技巧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 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 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 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 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 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 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 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 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 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 分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 杨树!” 3、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 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 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 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请看一位考生作文的结尾: 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依然还在求索的我们,为什么不行动起来,保护绿色, 保护环境,让我们永远都拥有绿色. 到那时,绿色才会高唱:“我轻轻的来,正如你(沙漠)悄悄地走……”(佚名《假如生命不 再拥有绿色》) 评点:作者自然地由环境想到了绿色,然后围绕“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展开话题,文章开篇通 过 “过去”、“今天”、“明天”的对比,突出环境正在恶化,绿色正在减少,自然引出忧虑.接着又巧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佳句,引出对生命没有绿色的思考,给人留下想像 的空间.中学生朋友们,文无定法,究竟用哪一种结尾法,还要根据文体要求和自己的喜好而定,不能照搬教条.如有的可用议论式,有的可用描写式,有的可用悬念式,有的可用引用式,等 等,不一而足.还需要中学生朋友们在实践中多训练多体会,努力去探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当如撞钟,余音绕梁”的结尾来. 【迁移训练】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 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 可惜 !如何使结尾深沉有力,余音袅袅,回味无穷,是我们中学生练习结尾写作的关键.下面提 供几则训练题,以供同学们借鉴. 片断训练题: 1.以“读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提示:“书是人类的营养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师们如是说,书是人类财富的结晶,更是我们莘莘学子的良师益友.对这一宽泛的话题,我们莘莘学子定然有话可说,怎样把话好,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角度要新、要小,写读一本书的故事,写读书现象中的一个问题,都会因角度小而写得深刻透彻.②要写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写出真情实感,不写假大空的内容,不写套话.③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切忌文体不统一.这一类作文构思结尾时 只要总结全文,在篇末点题即可.结尾选例:生活告诉我:只有真正会读“课外书”的人,才是出类拔萃的时代骄子!我仿佛感 到一阵时代的风掠过耳畔,它留下一句嘱托:好自为之啊!我在此也想劝告千千万万的同龄人:多读以精思,慎读以明辨吧!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我看课外阅读》) 2.《冬日抒情》写作提示:一篇文章,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抒发轻柔的感情,可以抒发深沉的感情,也可以抒发轻快的感情.关键是作者从什么角度来写.这种抒情性文章.一写要注入作者的真情,文章才有生命,才有活力.我们提倡同学们写作要写真事,抒真情,这样的结尾才能很自然地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否则在结尾空抒情,只会使人感到像乱贴上去的招贴 画,显得很不协调. 结尾选例:“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名诗几十年来不断被人引用,无非是象征着希 望 .在这透明的冬天里,人们可以用清醒的头脑,认清脚下的路,一步步走,躺着不动或再走 弯路,都会推迟希望的实现. 3.以“窗”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建筑工程必有窗,人的眼睛被称为心灵之窗……窗所附载的内涵太多,值得挖掘的引申义太多,作为话题,可以阐发的思想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熟悉的 角度来写.这一类作文的结尾,可采用画龙点睛式结尾.古人把结尾比做撞钟,就是要产生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结尾若能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无疑会使文章增光添彩. 结尾选例 不久前,奶奶走了,带走了笑声,带走了那声声问候,带走了那扇窗,也带走了我 的心.我知道,那窗是我一生最美的回忆…… 啊!那老人,那真情,那小窗……(《奶奶家的小窗》) 范文选析 无情的背影 当我读到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便想起我的爸爸妈妈的背影.但不完全不一样,因为朱自清的文章表现的是父亲对他的关心,而我父母的背影留给我的只是无情的怨悔.就在我5岁那年,我被带到法庭上,外婆抱着我坐在椅子上,我看见了爸爸妈妈,我便大声喊了他们一声,可他们并没有理睬我.爸爸和妈妈在法庭上争论不休,最后听说把我判给了妈妈,爸爸便离开了法庭,我喊了一声“爸爸——”,可那“背影”头也不回就离开了我, 从此我便和妈妈还有外婆一起生活了. 可是没过几天,无情的妈妈也离开了我.外婆本想丢下我,可又不忍心,便把我留下了, 于是我就像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整天和外婆生活在一起. 在外婆陪伴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时的情景:爸爸骑着车,带我去街上 玩,带我去河边钓鱼;妈妈带我逛商店,给我买衣服.一想起这些,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下来. 以后外婆把我送进了学校,我的学费是舅舅供给的.当同学请我参加他的生日庆典时,看见别人的爸爸妈妈给自己的孩子送上精美的礼物,让他在蜡烛前许愿,我真是羡慕极了.我多么想过一次生日,我不要那香甜可口的蛋糕,也不要那精美的礼品,只求爸爸妈妈和好,为 我祝福生日,可一直盼到今天,还没有盼到. 当我从舅舅那儿得知妈妈改嫁了、爸爸结婚了时,我痛哭了一场.外婆走过来说:“孩子, 别哭,他们是些无情无义的东西,不值得你为他们伤心,你要好好读书,干一番大事业,让 他们看看.”这时,外婆的眼泪也不知不觉地流下来了. 爸爸、妈妈,我多想有一个家,一个温馨又快乐的家,我多想有父母的疼爱,可我却得不到 .爸爸、妈妈,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远去,给我带来的是无限的悲伤和怨恨,让我饱尝了失去亲人的苦楚,让我这个虽有父母却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经历了多少人间的坎坷!我再一次发自内心的呼唤:“爸爸,妈妈,可怜可怜我,复婚吧……”然而,回答我的,却只有那 一阵阵回声,和那离我愈来愈远、在我眼中越来越渺小的背影…… 结尾评析: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带来了抹不去的创伤,小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尤其是结尾更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渴望父母复婚的真情呼唤好似余音绕梁,久久回 荡在我们的耳畔,令人难忘,给人留下不尽的思索,无穷的回味. 作文的开头 [日期:2005-11-09]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回答者: 854208023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22 12:19
展开全部
描写法即借助于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这种方法对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尤为有效.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昭君的选择》一文开头写道:“深深的围墙,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的心里缓缓辗过.”文章开头用了四个偏正式的短语,形式工整,用词雅致,描写人物性状的修饰语,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特征,为下文昭君明智的心灵选择作了渲染和烘托,使开头的描写和文中的事件有着很好的映衬.又如1997年的全国大作文,有人在题为《白云,水滴》的文章中写道:“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白云,白云里是一颗颗的小水滴,是谁让白云高高飘起?是那些小水滴,你挽着我,我挽着你,共同营造那一份自由和飘逸.”文章以比喻开篇,拟人相衬,设问提起,语段极富诗意,为下文比喻我们的社会是一片白云,每个成员是白云中的一个分子张本,启示我们应该共同营造美好的环境. 8、承接话题法. 即文章开头沿着话题材料和话题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延伸.这种承接既可以从话题背景语中的结尾处续接,又可以从原材料中截取一点续接.如2001年的高考优秀作文《诚信走访记》开头写道:“好烦闷啊,‘诚信’一直都很烦恼,便不时地发出感叹,为什么要抛弃我?难道时代不同,我也跟着没用吗?不行,我要去找好朋友,让他们评评理去!”尔后,文章编述“诚信”走访“金钱”的故事,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金钱交易、权色交易,就连文明纯洁的文化净土也出现了“文钱交易”.开头的巧妙设计,为下文的故事作了科学周密的导入. 9、人物亮相法.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为感召读者,有时可运用特写镜头,让人物自我亮相,以收到未见其行先见其人,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目的.如2001年的高考佳作《岂可抛弃我——诚信自述》的开头写道:“在下姓诚名信,字不欺.伴宇宙而生,赖人心而存,上可溯古,下可耀今,远可助邦交,近可亲友朋.”文章开头毛遂自荐,交待姓氏、出生背景和独特个性,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借道白表达内心,点化文章主旨. 10、巧用寓言故事 ①愚公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儿,门口王屋、太行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日子难过啊!这里好像与世隔绝,城里有什么新鲜事儿传到这儿早已变成旧闻了,这种生活真的需要改变了.愚公寻思着:得想法子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给搬了.(《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②喜鹊贴出了大型广告:“为适应时代需要,本校将推行全能素质教育,无一不学、无一不教,包你的孩子成为无所不能的通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费,每学期3000元;培养费,2000元;赞助费,15000元.”(《全能学校》) 11、巧用揭示主旨的题记 ①没有树的伟岸,但你可以有草的翠绿;没有牡丹的娇艳,但你可以有小野菊的洒脱……生命,可以不灿烂,但必须伟大! 题记 蝶曾是个美丽善舞的女孩.她一头披肩的长发,她窈窕的舞姿,曾给她带来了如雷的掌声与无数的鲜花,她曾被别人赞为中国将来的邓肯……然而,一切结束了,命运之神永远将她按在了轮椅里.生命暗淡了,寂静了,“白天鹅”变为无人关心的丑小鸭.多少次,她梦见自己穿上了水晶鞋,继续她的追求,可醒来时只听见“凄凄惨惨戚戚”的冷漠秋风.(《星星夜话》) ②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 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题记 何为“诚信”,诚实、守信是也.综观历史,这“诚信”二字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泪啊.(《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12、巧用解题形式 曾经有一位朋友,别出心裁地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在下列美景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A.一片纯白的羽毛,在熠熠生辉的金色阳光中,悠然飘落. B.一瓣落红,在清幽深邃的池水中回旋漂浮. C.一颗流星,在黛蓝色的天幕中,一瞬而逝. D.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青嫩新绿的草叶尖,悄然滑落. 看完这道题,我顿时呆住了,万千变化的自然,日升日落、潮汐起伏,多少美景令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 (《无穷的可能无穷的美》) 13、巧用名人作问答 ①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但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②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给灵魂一个支点》) 14、巧用诗文显诗意 ①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身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②美是什么?我知道,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鲍姆嘉通同意我的说法,并补充道:“美是感性认识,研究美学即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可康德却愤怒地瞪着我说:“片面,美是人类纯形式的主观感受,与事物本身毫无关系.我劝你还是看一看我的《判断力批评》.”我很虚心,认真仔细地研究了他的关于情感的美学著作.我正在为我的玄虚而洋洋自得时,黑格尔却泼给我一盆冷水:“不对,美应该是人类本质的外化.”接着,他就洋洋自得地谈起了他的美学理论.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马克思在我旁边耳语道:“别听他的,他乾坤颠倒,是非不分,你千万别掉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美其实应该是人类本质与自由形式的统一.”美究竟是什么?我决定离开莫衷一是的欧洲,去一趟东方文明的古国,寻找美的答案.(《美是什么》) ③当广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依栏凭吊的我总禁不住思绪满怀,我遥问天际的月亮: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寂寞的意韵》) ④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 15、巧用听课笔记 听课时间: 2000年9月15日 听课目的:以小学二年级学生为示范,研究探讨“诚实做人”,以《诚实的孩子》为内容,教育孩子“诚实做人”. 听课内容:……(《听课记录》) 下面重点谈一谈高考议论性散文如何入题.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题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为考生展示才华提供了很自由的写作空间,每年的高考都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文,在各种文体的优秀作文中最为出彩的要属议论性散文了.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但是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并非易事,不少考生在写作此类文章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入题较慢.入题较慢当然不算离题,但却往往使整篇文章显得扣题不紧,中心不够突出,这样的作文自然不容易获得高分.下面围绕“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选取2003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中几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性散文的作文开头,简要介绍几种快速入题的方法. 1、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由生动贴切的拟人入题,激发想象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3、由精彩深刻的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4、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5、由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 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6、由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山东考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底蕴说白了就是积累,走上考场的时候,你该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积累的东西不只是为了那道仅值4分的名句填空题吧. 7、由对比手法入题,表明立场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8、由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江西考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9、由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湖北考生《我爱唐装》) 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前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是不是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编后语:实际上,一篇作文要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仅仅讲究写好开头的技巧是不够的.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淀. 回答者: 龙之神明 - 秀才 二级 12-22 09:51说的结尾,后面是开头. 作文的结尾技巧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 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 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 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 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 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 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 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 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 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 分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 杨树!” 3、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 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 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 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请看一位考生作文的结尾: 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依然还在求索的我们,为什么不行动起来,保护绿色, 保护环境,让我们永远都拥有绿色. 到那时,绿色才会高唱:“我轻轻的来,正如你(沙漠)悄悄地走……”(佚名《假如生命不 再拥有绿色》) 评点:作者自然地由环境想到了绿色,然后围绕“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展开话题,文章开篇通 过 “过去”、“今天”、“明天”的对比,突出环境正在恶化,绿色正在减少,自然引出忧虑.接着又巧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佳句,引出对生命没有绿色的思考,给人留下想像 的空间.中学生朋友们,文无定法,究竟用哪一种结尾法,还要根据文体要求和自己的喜好而定,不能照搬教条.如有的可用议论式,有的可用描写式,有的可用悬念式,有的可用引用式,等 等,不一而足.还需要中学生朋友们在实践中多训练多体会,努力去探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当如撞钟,余音绕梁”的结尾来. 【迁移训练】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 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 可惜 !如何使结尾深沉有力,余音袅袅,回味无穷,是我们中学生练习结尾写作的关键.下面提 供几则训练题,以供同学们借鉴. 片断训练题: 1.以“读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提示:“书是人类的营养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师们如是说,书是人类财富的结晶,更是我们莘莘学子的良师益友.对这一宽泛的话题,我们莘莘学子定然有话可说,怎样把话好,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角度要新、要小,写读一本书的故事,写读书现象中的一个问题,都会因角度小而写得深刻透彻.②要写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写出真情实感,不写假大空的内容,不写套话.③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切忌文体不统一.这一类作文构思结尾时 只要总结全文,在篇末点题即可.结尾选例:生活告诉我:只有真正会读“课外书”的人,才是出类拔萃的时代骄子!我仿佛感 到一阵时代的风掠过耳畔,它留下一句嘱托:好自为之啊!我在此也想劝告千千万万的同龄人:多读以精思,慎读以明辨吧!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我看课外阅读》) 2.《冬日抒情》写作提示:一篇文章,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抒发轻柔的感情,可以抒发深沉的感情,也可以抒发轻快的感情.关键是作者从什么角度来写.这种抒情性文章.一写要注入作者的真情,文章才有生命,才有活力.我们提倡同学们写作要写真事,抒真情,这样的结尾才能很自然地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否则在结尾空抒情,只会使人感到像乱贴上去的招贴 画,显得很不协调. 结尾选例:“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名诗几十年来不断被人引用,无非是象征着希 望 .在这透明的冬天里,人们可以用清醒的头脑,认清脚下的路,一步步走,躺着不动或再走 弯路,都会推迟希望的实现. 3.以“窗”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建筑工程必有窗,人的眼睛被称为心灵之窗……窗所附载的内涵太多,值得挖掘的引申义太多,作为话题,可以阐发的思想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熟悉的 角度来写.这一类作文的结尾,可采用画龙点睛式结尾.古人把结尾比做撞钟,就是要产生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结尾若能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无疑会使文章增光添彩. 结尾选例 不久前,奶奶走了,带走了笑声,带走了那声声问候,带走了那扇窗,也带走了我 的心.我知道,那窗是我一生最美的回忆…… 啊!那老人,那真情,那小窗……(《奶奶家的小窗》) 范文选析 无情的背影 当我读到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便想起我的爸爸妈妈的背影.但不完全不一样,因为朱自清的文章表现的是父亲对他的关心,而我父母的背影留给我的只是无情的怨悔.就在我5岁那年,我被带到法庭上,外婆抱着我坐在椅子上,我看见了爸爸妈妈,我便大声喊了他们一声,可他们并没有理睬我.爸爸和妈妈在法庭上争论不休,最后听说把我判给了妈妈,爸爸便离开了法庭,我喊了一声“爸爸——”,可那“背影”头也不回就离开了我, 从此我便和妈妈还有外婆一起生活了. 可是没过几天,无情的妈妈也离开了我.外婆本想丢下我,可又不忍心,便把我留下了, 于是我就像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整天和外婆生活在一起. 在外婆陪伴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时的情景:爸爸骑着车,带我去街上 玩,带我去河边钓鱼;妈妈带我逛商店,给我买衣服.一想起这些,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下来. 以后外婆把我送进了学校,我的学费是舅舅供给的.当同学请我参加他的生日庆典时,看见别人的爸爸妈妈给自己的孩子送上精美的礼物,让他在蜡烛前许愿,我真是羡慕极了.我多么想过一次生日,我不要那香甜可口的蛋糕,也不要那精美的礼品,只求爸爸妈妈和好,为 我祝福生日,可一直盼到今天,还没有盼到. 当我从舅舅那儿得知妈妈改嫁了、爸爸结婚了时,我痛哭了一场.外婆走过来说:“孩子, 别哭,他们是些无情无义的东西,不值得你为他们伤心,你要好好读书,干一番大事业,让 他们看看.”这时,外婆的眼泪也不知不觉地流下来了. 爸爸、妈妈,我多想有一个家,一个温馨又快乐的家,我多想有父母的疼爱,可我却得不到 .爸爸、妈妈,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远去,给我带来的是无限的悲伤和怨恨,让我饱尝了失去亲人的苦楚,让我这个虽有父母却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经历了多少人间的坎坷!我再一次发自内心的呼唤:“爸爸,妈妈,可怜可怜我,复婚吧……”然而,回答我的,却只有那 一阵阵回声,和那离我愈来愈远、在我眼中越来越渺小的背影…… 结尾评析: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带来了抹不去的创伤,小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尤其是结尾更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渴望父母复婚的真情呼唤好似余音绕梁,久久回 荡在我们的耳畔,令人难忘,给人留下不尽的思索,无穷的回味. 作文的开头 [日期:2005-11-09]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回答者: 854208023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22 12:19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