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试题

 我来答
少盐刮油c0
2022-07-11 · TA获得超过550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5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4万
展开全部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

  C.斯巴达D.雅典

  2.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A.童年期B.少年期

  C.青年期D.成年期

  3.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D.《理想国》

  4.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卢梭

  C.夸美纽斯D.诺笃尔普

  6.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D.开拓创新

  7.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的管理方法是()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8.()的出版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教育学》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

  9.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

  C.教什么D.教给谁

  10.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教学原则相一致。

  A.学不躐等B.长善救失

  C.学而时习之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直观性B.启发性

  C.巩固性D.循序渐进

  1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论语》B.《春秋》

  C.《学记》D.《师说》

  13.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A.《中庸》B.《礼记》

  C.《论语》D.《学记》

  14.班级授课制的首行时代是()

  A.15世纪末的欧洲B.16世纪的欧洲

  C.15世纪末的中国D.16世纪的中国

  1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A.环境B.遗传

  C.教育D.主观努力

  16.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

  17.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力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

  18.衡量各科教学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

  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

  19.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20.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A.确定方法B.确定目标

  C.确定内容D.确定标准

  21.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

  A.卢梭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22.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B.环境

  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3.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

  C.教会学校D.实科教育

  24.“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D.不均衡性

  25.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26.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质量规格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D.发展速度

  27.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和行为方式。

  A.精神面貌B.思想观念

  C.抽象思维D.理性思考

  28.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

  A.教学模式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过程

  29.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A.活动性B.目的性

  C.实践性D.预期性

  30.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A.高等教育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D.终身教育

  3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3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33.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34.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56年B.1860年

  C.1862年D.1866年

  35.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B.班主任

  C.教导处D.校长

  36.()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37.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处于最底层的是()

  A.婆罗门B.刹帝利

  C.首陀罗D.吠舍

  38.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是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39.“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

  A.科学性B.价值性

  C.生产性D.未来性

  40.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斯宾塞B.杜威

  C.赫钦斯D.泰勒

  41.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42.以“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D.现代

  4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

  4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学校教育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D.完善的社会制度

  4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46.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它是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A.劳动B.潜能

  C.知识D.意识

  47.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48.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认识B.设计

  C.设想D.安排

  49.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A.列宁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D.陶行知

  50.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

  A.(美)克伯屈B.(美)杜威

  C.(法)卢梭D.(德)福禄贝尔

  51.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A.导入、详述和汇总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

  52.“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的原则

  5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54.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

  C.总务处D.班级

  55.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论语》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D.《理想国》

  56.“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国家的教育特征。

  A.中国B.埃及

  C.希腊D.罗马

  57.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58.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D.教科书

  59.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A.社会中心课程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D.地方课程

  60.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A.实验法B.讲解法

  C.讨论法D.演示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各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

  A.前学校B.前社会教育机构

  C.学校D.社会教育机构

  E.高等学校

  2.“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弗洛伊德B.华生

  C.孟子D.荀子

  E.洛克

  3.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有关。

  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B.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C.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D.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E.国家主义思潮

  4.依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

  C.技能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

  E.研究型课程

  5.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

  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

  B.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C.要达到规定的学历

  D.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E.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

  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

  A.独裁的B.民主的

  C.权威的D.放任的

  E.自由散漫的

  7.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

  A.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

  B.研究学生集体的传统

  C.研究学生个体的需要

  D.研究学生的成长环境

  E.研究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8.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经历了()阶段。

  A.初识B.组建

  C.形成D.发展

  E.解体

  9.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改善实践

  10.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D.具有灵活性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1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E.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1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体现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E.保护儿童原则

  13.决定教学任务的因素主要有()

  A.教育目的B.学生的年龄特征

  C.学科特征D.教师素质

  E.教学的时空条件

  14.课堂教学中有交流传递可分为()

  A.提问方式B.程序学习方式

  C.小组学习方式D.研究方式

  E.讨论方式

  15.教师可通过()等方法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

  A.讲清道理B.树立榜样

  C.严格要求D.召开班会

  E.反复实践

  三、判断题(判断各题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用T来代替,认为是错误的用F来代替,并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制度化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

  3.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

  4.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有相同的教育目的。()

  5.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6.“棍棒底下出孝子”,说明体罚也可以教育出好学生。()

  7.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8.组织教学只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

  9.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10.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11.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中,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涂尔干和巴格莱等。()

  12.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随意翻阅学生的信件。()

  13.教师要有较强的控制情绪情感的能力。()

  14.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15.中国有句俗语“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教师对学生应像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一样溺爱。()

  16.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17.师生冲突对师生双方的影响是消极的。()

  18.“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清朝。()

  19.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

  20.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杜威。()

  四、材料分析题(请分析以下材料,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代码,并将其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而且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难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在材料中,教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A.讲授法B.练习法

  C.讨论法D.演示法

  2.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下列能够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是()

  A.只要一个人活着,学习就不停止,除非因为他不运用学习的能力以致学习能力衰退

  B.温故而知新

  C.活到老,学到老

  D.有教无类

  3.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4.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惠,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这诸多的恩惠中,让人感受最直接、最深切、最强烈的首推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教诲之恩,对于父母、师长,无论如何回报,也难以答谢其深恩厚爱于万一。

  家庭教育具有什么特点?()

  A.早期性B.感染性

  C.针对性D.及时性

  5.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的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日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结合材料,比较中国、日本、美国的教学方式,哪种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A.中国B.日本

  C.美国D.不知道

  6.彭老师在给学生上阅读课时,突然,有学生兴奋地喊起来:“哇,好大一只鸟啊!”同学们立刻把目光都移向了窗外,好奇地问:“在哪儿啊?”显然,他们的注意力转到教室外那只大鸟上。彭老师灵机一动,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急切地问:“在哪里?”彭老师顺着孩子们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只漂亮的大鸟,大鸟受了惊,飞走了。同学们只好回到座位上,意犹未尽,彭老师见状打开了话题:“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喜欢这只鸟啊?”“因为很好看,因为它长得很大,很美丽……”学生们争先恐后说个不停,顿时又变得兴趣盎然。下课铃响了,彭老师笑眯眯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晚上的抄写作业取消了,回家后每人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们看到的那只大鸟,并把自己看鸟的心情写进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相关资料,明天在课上我们一起交流。”

  彭老师的做法符合现代教学的什么理念?()

  A.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B.利用教学机智,把突发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C.适当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D.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7.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很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指出张主任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

  A.张主任的做法违背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

  B.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

  C.没有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危害,而是简单地批评处分学生

  D.未能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做法武断

  8.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题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下面是这一情境的课堂教学实录。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他们唱的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声音大!

  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

  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计算,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来一块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材料中这位老师运用了哪一种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9.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明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地摆弄试题,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儿,他又在下面翻找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明”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地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做轻松地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出现这种情况时,你认为老师应该如何做?()

  A.提倡民主教学

  B.师生之间应该换位思考

  C.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

  D.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

  10.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在体育课上表现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点评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句子不贴切。”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何不妥之处?()

  A.限制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B.没有敏锐地捕捉教育细节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D.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