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格言荟萃名言名句

 我来答
医学生jay
2022-08-08 · TA获得超过259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万
展开全部

  中医格言警句【珍藏篇】

  1.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2.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3. 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4.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5. 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6. 六腑以通为补

  7. 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8.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9. 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10. 上工(高明的医生)治未病,不治已病

  中医格言警句【最新篇】

  1.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唐.孙思逊,见《旧唐书.本传》

  2. 心无水则孤火上逆,肾无火则寒水下凝.——清·唐笠山《吴医汇讲》卷入.摄生杂话

  3.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

  4.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5. 血气者,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袪之。——《黄帝内经》

  6.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7. 五损: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骨者益其精。

  8. 肥人湿多,既病暑者多;瘦人火多,既病热者多。——喻嘉言

  9. 因:风为行痹,风性善行。寒为痛痹,寒主收引。湿为着痹,湿本重滞。三气致痹之原。证:其合而为痹也。冬遇为骨痹,春为筋痹,夏为脉痹,长夏为肌痹,秋为皮痹,久而不去,内舍五脏之合,待舍其合,难治矣。一一《脉因证治》

  10. 脉之:七表者为:涪芤、滑、实、紧、弦、洪也。八里者:沉,伏,微,迟、软、弱,缓,涩也。九道者:长,短、促、结、虚、代、动、牢,细也。

  11. 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一一元·朱丹溪

  12. 胃不和,寐不安。

  13. 阴虚火动难治。火郁当发看何经;轻者可降,重则从其性升之,实火可泻。小便降火极速。一一元·朱丹溪

  14. 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

  15.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清 刘仕廉《医学集成》

  16.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岳美中

  17. 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18.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问·至真要大论》

  19.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20.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中医格言警句【热门篇】

  1.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2.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3.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4.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5.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6.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7.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8.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9.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10.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11.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今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贯微达幽,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

  ——[晋] 杨 泉

  12.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唐] 孙思邈

  13.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唐] 孙思邈

  14.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15.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16.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17.天地郁蒸得雨则和,人身烦躁得汗则解。

  18.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9.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七分寒。

  20.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金匮要略》

  21.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即固

  22.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3.脾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而火金不滞

  24.惊则安其神,恐则定其志

  25.呕苦之邪在胆,吐酸识火在肝

  26.治黄先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必活血,血活黄易却;治黄须化痰,痰化黄易散。——关幼波

  27.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28.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29.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30.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