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地震为什么是时隔9年的雅安地震余震?
5月20日,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8时36分在四川雅安市汉源县(北纬29.67度,东经102.48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本次地震为2013年雅安7.0级地震的一次强余震,由于当年地震震级高,相关余震发生的周期长,可能会持续好几年,其过程也是具有起伏性的。
其实在此之前发生余震的例子有很多,例如1945年河北滦县6.25级地震,余震延续了半年之久,到第二年春天才相对平息。除此之外还有1974年5月11日云南昭通7.1级地震,震后两次5级以上的余震,都因主震后有了预报,虽然造成破坏,但人的伤亡很小。
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之后,当天就发生了两次强烈余震,震级分别为6.5级和7.1级。而在2020年的7月河北唐山古冶区(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此次地震就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不少网友疑问,为何时隔9年,仍有余震?
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余震?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数月,甚至上百年。
余震为何可以持续这么久?
在地震专家看来,对于余震的判断,主要是看震中地区是不是发生在原来地震的地震带上以及地震的级别高低。
一般来讲四五十年,甚至六七十年后发生在原地震带上的地震,都被认为是“远期余震”。世界上有的地震学家认为,有的大地震的远期余震可能延续百年以上。
大地震发生以后,它会造成一个相当长的破裂带,这个破裂带的应力和应变的调整会持续很长时间,在调整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小的破裂,余震便因此发生了。
除了因为地震带这个原因之外,地震的级别也会影响余震的时间长久。通俗讲就是地震级别越高,余震持续时间越长。
2009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了不同地质背景下的余震持续时间。
他们认为在大陆板块内部(如我国的四川、华北等地),板块位移速率比较低(约为4毫米/年),因而地震后需要的调整时间也比较长,余震可能持续上百年。而在大陆板块边界,因板块位移速率比较大(约40毫米/年),所以调整时间比较短,余震可能在短期内衰减完成。
例如,在1811-1812年间,位于北美板块内部的美国密苏里州的纽马德里地区曾发生过三次7.0-7.4级地震。尽管地震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但一直到2000年为止,该地区的小震依然很活跃,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小震是大地震的余震。
所以,持续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余震,乍一听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地震的周期动辄以千年计算。相比之下,余震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实在是太普通不过了。
那么余震来了该怎么办?地震专家提醒,避震不分主震和余震,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