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篇(3)认知偏差

 我来答
抛下思念17
2022-07-24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460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6.6万
展开全部
   知乎上曾有一个提问:有什么非常重要却总被人忽视的底层能力?

    有一个热门回答是这样的: 认知力 。

所谓认知力,无非就是对世界万物的判断,你的判断越接近事实,你的认知力就越高。大部分人的智力、能力都相差无几,但出到社会后的几年内,发展往往大相径庭,其中除了机遇的因素,认知能力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想要提升认知能力,其实并不容易,我们一直以为自己足够冷静理智,殊不知每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都被外界深刻影响着。

在这其中,有3种特别值得关注的思维误区,它们严重妨碍了我们理智看待这个世界。 可以说,很多人一辈子碌碌无为,没办法打磨出优秀的认知力,正是因为一直无法摆脱这3种思维误区。

误区一: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就是人们总倾向于寻找证据来支持我们已经相信的事情,抵制不同的看法。古时候就有“疑邻盗斧”的故事,我们往往只愿看见自己想看到的,却选择性忽视那些发生在眼前但对自己想法不利的事情。 我们生活中会经常发生这样一幕,有同学在相互交往中一直在职责、抱怨别人的问题。对方身上有什么优点,几乎处于无视的状态。 这种认识方式就是掉进了“确认偏误”的陷阱里面,在他们彼此心中,已经把对方当成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所以会拼命找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想。 哪怕对方身上其实还存在着不少优点,他们都已经看不到了,因为他们潜意识地认定了对方就是这么差劲,所以不惜忽视甚至扭曲事实,在确认偏误的陷阱里,和那个自己想象中的、缺点满满的对方吵得你死我活。你想想,类似的情景,在生活中何其常见:

看到同事指出自己的错误,就觉得同事在排挤自己,还找出了不少同事排挤自己的“证据”哪怕对方很有可能只是就事论事;

一个人觉得周围同学、同事不喜欢自己了,那看什么都觉得对方别有用心,对方所有的行为、语言都在刻意地贬损自己,而不从对方的真正意思出发。 请记住一句话,你看到的往往只是你想看到的。当你带着情绪去看待问题,往往就是掉进认知的陷阱里。

误区二: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D-K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effect),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总有一些人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或者低估自己不懂的事情。” 这个效应是由社会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联合发现的,他们通过对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 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逻辑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总是高估自己,当他们实际得分只有12%时,却认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 为此,邓宁和克鲁格发表文章,总结出了“达克效应”,并指出人们经常呈现的特点: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准;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准;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之所以会普遍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大部分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自信心,总是倾向于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行又不承认,还觉得别人也不行。 如果你不觉得自己曾犯过这样的错误,那你很有可能已经掉入“达克效应”的陷阱里。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还记得这句话吗?

   孔子曾说:“真正的知识,是要知道一个人无知的程度。” 

莎士比亚也说:“傻瓜认为自己是明智的,而聪明人则认为自己是个傻瓜。” 很多事情,真的没我们想得那么简单,多一分尊重,不要老是自以为什么都懂。 倘若总是觉得自己很厉害、别人很糟糕,那其实是忽视了自己的缺失和薄弱,永远不可能有提高的可能。

一个人的病什么时候最难好?在他不觉得自己有病的时候。一个人什么时候最难提升自我?当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好的时候。 不要让达克效应,阻碍了你向上生长的道路。

误区三:认知失调

   新信息与已有的信念相矛盾,无法理解现有经验外的事物的时候,会让人产生失调的感觉,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通常有  :(1)减少不协调认知成分; (2)增加协调或一致的认知成分; (3)改变   一种不协调的认知成分,使之不再与另一认知成分相矛盾。 

以戒烟为例,你很想戒掉你的烟瘾,但当你的好朋友给你香烟的时候你又抽了一支烟,这时候你戒烟的态度和你抽烟的行为产生了矛盾,引起了认知失调。我们大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减少由于戒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

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减少不协调认知成分。(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30年后患癌更重要)。

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型,有利于我的健康)。

改变一种不协调的认知成分,使之不再与另一认知成分相矛盾。(我喜欢吸烟,我不想真正戒掉)。

因为认知失调是难受的,所以个体的每一个行为都趋向于主动消除这种不适的感觉,所以认知失调理论认为,某些东西不得不发生改变,费斯汀格理论假定,人有保持认知一致性的必要,而认知失调是一种令人厌恶的状态,以激发人们行动以产生新的一致性。

当行为无法改变就会分配协调的比例,就会找各种理由,使个体把现在或过去的行为视为一致的合理的或者正当的。这种感觉会驱使一个人去寻找合理化的解释,让自己的认知达到一致。很显然,这种态度妨碍了我们看清楚世界的真面目,让我们始终带着滤镜去看待这个世界,不愿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最后自会被现实狠狠教育一顿。

以上三个认知偏差概括点就是

1、确认偏误:人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2、达克效应:水平低下的人认为自己是最好的。

3、认知失调:人趋向于寻找、坚持支持自己合理化解释的认知。

   那么如何摆脱这3种思维误区的影响,走出思维上的认知框架? 谢博德博士提出了一个“认知半径”原理,他把人的认知范围比作一个圆圈,认知的半径越大,人的认知范围也就越大。 

认知半径,决定了一个人能力的大小。那么,应该如何扩大自己的认知半径?

1、列出自己的偏见 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存在的种种偏见,比如地域歧视、比如性别歧视、比如看待问题的主观…然后思考一下,它们到底从何而来,由什么形成的?——你的养育过程、你的学习过程、你的信仰、你的成长轨迹… 想要不被偏见影响,首先要看到自己存在着哪些偏见。 

2、评估信息来源 每一次从外界接受到一个信息,不要先急着认同这个信息,而是先问一下自己,这个信息从何而来的?这些信息的来源,到底有没有权威性? 

3、你可以和朋友、家人谈谈,评价自己过去的偏见,以及这些偏见是怎么形成的,谈谈你如何评估你的偏见和信息来源,并可以试着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自己的认知的。 人生是无数次选择的结果,选择的好坏直接造成了今天我们的现状。 而大部分的选择,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只能靠我们的认知能力去判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邦彦创立于2000年4月,是具备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是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创会会长单位,深圳市工业总会副会长单位,是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软件企业,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邦彦于2022年9月成功登陆科创板,股票代码:688132。...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