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的时候,布阵真的有用吗?对于战局的影响有多大?
在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战争,从来就不缺乏那些吹得神乎其神的阵型。比如鱼鳞阵、鸳鸯阵、石头阵……,甚至有十大阵法:一字长蛇阵,长虹贯日;二龙出水阵,双爪共擒。三才太乙阵,三足鼎立;四象漯河阵,四方混元。五虎群羊阵,分点齐入;六宇连方阵,个度方圆。七星北斗阵,太乙下界;八门金锁阵,八仙临凡。九曲黄河阵,飞沙噬命;十面埋伏阵,英雄亡魂。
虽然这些阵法不知道是否属于瞎扯,不过,毋庸置疑的是,无论古今,军队打仗要形成战斗力,靠的还真就是阵型。为什么呢?阵型便于将领指挥。战争指挥到位,那才能谈得上战术,否则就是一群流氓打群架。古代人通讯靠吼,传令靠走或者跑,声音传不远,传令兵跑慢了还容易被干死,总不能几万个人同时分配任务吧。所以,把一群人组织成一个作战单位,对士兵来说,只要记住周围队友长啥样,冲击时捅人就行了,其它的就交给将领把握,最后,大家彼此祈祷正常发挥,不要遇上杀红了眼的。阵型能保证士气。战场上让人心安的无非就是身边的战友。十个人组阵,100个人都冲不散,斯巴达300猛男在温泉关硬刚了这么久,靠的就是这个。但只要一被冲散,士气一乱,就很容易被干掉,所以战争双方谁能维持阵型,谁的胜算就大一些。
阵型能充分发挥部队的活力和防御力。罗马方阵,大盾往前一挺,弓箭啥的都不虚,接近了拔剑就砍,一排人跟收割机一样平推过去,步兵挺住,骑兵冲击,不断变换阵型直到把对方的战线撕开。比较匪夷所思的阵型大概只有19世纪的排队枪毙,你可能会觉得蠢,交战双方各站一排,拿着火枪对射,谁也不能怂,谁先吓的尿裤裆的溜了谁就输了,如果双方都hold得住,那就看哪边先被毙完,然后决胜负。除了陆军,海军也同样有严格的阵型要求,海军最经典的就是“T”字阵型。由于它首尾活力弱,侧翼火力强,所以T字横位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20世纪初的海战,谁先摆出T字阵谁就赢,结果双方为了抢到T字横位往往要互相飙船好几天,飙累了,以交叉乱战结束。
虽然阵法不像文学作品中描述地那么神奇,但可以肯定的是,八卦阵等古代阵法是真实存在的。它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古代军事家对于战争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