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历史

 我来答
海猎o
2022-10-20 · TA获得超过985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万
展开全部

青花瓷的主要发展历史分为以下几种:

1、唐青花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

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

2、宋青花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

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

3、元青花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4、明清青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扩展资料:

清代青花瓷的特征如下:

1、顺治时期的此期署官窑年款的青花器很少,其造型风格敦厚古朴,胎体厚重,釉面呈卵青色,多以酱黄釉涂口边,所绘浙料青花纹饰的色调,既有青翠的正蓝色,也有深沉、晕散的墨蓝色。

宛如其后康熙朝前期的作品。

这时署干支纪年款的民窑青花器颇为丰富。

造型以香炉、筒瓶、花觚、净水碗等佛前供器为主。

纹饰内容多绘斑片云龙、麒麟芭蕉、瑞兽、竹林僧人、罗汉、进爵图等,并常题写“梧桐一叶生,天下尽皆春”等诗文,时代特征十分鲜明。

此时传世的“官搭民烧”的青花瓷器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顺治十五年题款的青花人物大盘,其青花人物与景致沿器口旋转而绘,满饰盘心,不留空边,堪称顺治青花的代表作。

2、康熙时期的青花与明代青花迥然不同,别具时代风格。

其青花钴料的来源,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但景德镇工匠中有着康熙青花用云南珠明料的说法。

这时的制瓷工匠不仅掌握了制作青花器的精湛技术,还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晕染法运用到瓷画中,使青花器清新明快,晶莹透澈,如采用中国水墨画的“分水法”。

可使同一青花呈现浓中有浓、淡中有淡的多种色阶,使瓷画中的山川景致富有层次,花鸟树木栩栩如生,具有丰满的立体感,被艺术家们誉为“青花五彩”。

3、雍正时期的青花原料有多种来源,青花瓷也是多色并存。

早期的青花色泽淡而深沉,略有晕散,与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的色泽大抵相同。

此外还有灰蓝与深蓝色。

中期以后,出现了最富时代特色的仿宣德青花瓷,典型器有梅瓶、玉壶春瓶、宝月瓶、鸡心碗及大盘等,造型、胎釉、青花乃至纹饰均以原件为规范。

色泽清新幽菁,发色晕散外溢,纹饰用笔纤细。

为追摹明永乐、宣德青花苏尼勃青料的自然晕散斑点,特意由工匠于纹饰线条中用笔刻意点染。

但这些大大小小的点痕却不能象苏尼勃青自然晕散斑那样渗入胎骨,意趣天然,留下了人为修饰的痕迹。

4、乾隆时期的青花瓷造型精美,图案新颖,华缛多姿,令人叹为观止。

青花用料以浙料为主,经精心泡制。

呈色比雍正青花稳定、浑厚、鲜亮,纹饰清晰沉重,采用重色者蓝中泛黑。

但初期的青花仍保留雍正时期呈色不稳定和线条晕散出廓的现象。

5、嘉庆至宣统时期,嘉庆朝的青花瓷、风格、造型、纹饰、色彩与乾隆朝基本相同,因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但青花瓷的品种和数量却远远不及乾隆盛世。

嘉庆初期,青花色泽与乾隆时类同,深沉稳定;其后,部分器物出现了暗淡漂浮的色调并延续至道光、咸丰时。

6、同治以迄宣统时期,景德镇瓷业明显萎缩,工艺低下,但官窑、民窑的青花瓷器仍不断烧造。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由于青料不纯,色泽或俗艳泛紫,或浅蓝、黑褐,均漂浮而不潜于釉下。

由于制瓷工艺粗糙,胎体厚重见拙,施釉稀薄,纹饰线条含混,笔触呆板平庸,较之清前期的青花作品,有天壤之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