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具体作品,从思想主题和叙事风格上,分析90年代之后余华小说的世俗性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2-14
结合具体作品,从思想主题和叙事风格上,分析90年代之后余华小说的世俗性
你好 亲亲 (1)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人物,余华是在主题上和叙事上最冷酷的一个人。他前期的小说总是与常理相对抗,对传统文化,文学观念进行挑战,对人性中恶的一面予以揭露。死亡成为描写最多的主题。余华在80年代小说中主要是用语言将一种完全个人化的真实变成一种对所有他人的真实。(2)余华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的接种问世,即标志着他个人创作的转向也应合了先锋派的回撤式转向。这种回撤是转向指的是告别此前先锋探索转为老老实实写人物,写故事。总而言之,余华在此阶段创作转向的表征从词的复活到人的复活。(3)之后小说《兄弟》面世,余华的写作再度转向,他用狂欢粗鄙的语言消弥了自我。兄弟表现中国人生活在裂变中裂变的时代经验,同时也完成了自我面目的裂变中裂变。经由《兄弟》的书写,余华裂变为另一个人。(4)最初的余华正像是《18岁出门远行》里的“我”,缩在卡车内部,宣告自我的诞生,这里的我既有可能有消极走向自我,无视他人和外部,也有可能是积极走向,向外部重新开放。拓展余华的小说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和暴力,血腥和冷酷在此基础上展示人性残酷和存在的荒谬,它是基本沿着残血生存探索的路子走的。既善于超现实画面的营造,但华与残血不同之处在于余华更强调语言和叙述的策略。余华小说主要特点(1)刻意追求无我的叙述效果,创造出一个冷漠的叙述者。(2)发掘人性中暴力的本性,并用富有诗情画意的叙述进行描写。
已赞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