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是中国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
还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
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
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
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去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
1、当众撕碎侵略者的旗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起。22天后,北平沦陷了。日本侵略者召开了“庆功会”。 时年13岁的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踩了几脚。这件事发生后,邓以蛰的一个好友劝他说,此事早晚会被人告发,你还是尽早让孩子离开北平吧。
无奈之下,邓以蛰让邓稼先的大姐带着他南下昆明,那里有南迁的清华和北大教授,还有众多的老朋友。临走前,父亲对他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邓以蛰凭自己的经验寄希望于邓稼先,但这句话在邓稼先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2、“许身国威壮河山”
1979年,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1985年,邓稼先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
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3、最后一枚奖章
邓稼先一生功勋卓著,获奖无数,他生前的最后一枚奖章是在医院的病房里获得的。1986年7月17日下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全国总工会书记罗干、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等领导,前往解放军总医院,向邓稼先颁发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和奖章,以表彰他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业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这是“七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出的第一枚全国劳动模范奖章。
邓稼先庄重地把奖章戴在胸前,高兴地说:“今天李鹏副总理亲临医院授予我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我感到万分激动。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小部分应该做的工作,但党和国家就给我这样的荣誉,这足以说明党和国家对尖端事业的重视。
我现在虽然患病,但我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争取早日恢复健康,为国防科研事业再尽一些力量,以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的希望。”
就在戴上这枚奖章的12天后,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为之奋斗、奉献了一辈子的中国核事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对妻子许鹿希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邓稼先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去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40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弹武器,是遏制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发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贡献。鞠躬尽瘁死而鞠躬尽瘁死而,正好准确描述他的一生,看下先是中国民族合看下先是中国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
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去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