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瓦岗农民起义
从隋大业六年(610年)翟让聚众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举起反隋义旗,到武德元年(618年)李密率部投唐,前后9年,在中原大地活跃着一支矛头直指隋廷的农民武装力量,这就是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举义较早、发展最快、势力最强大的三大义军之一。创始人翟让,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南)韦城人。于大业六年底,在瓦岗寨聚众反隋。一起造反的还有同郡人单雄信,济阴郡离狐(今山东菏泽北)人徐世勋等人。起初,瓦岗军在汴水所经的荥阳郡(治今河南郑州)和梁郡(治今河南商丘)边界,夺取公私行舟的货物,杀富济贫,曾多次击败隋军围剿,队伍发展到1万多人,成员中以贫苦农民和渔猎手为主。隋贵族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曾参加杨玄感反隋活动(参见隋平杨玄感之战),失败后在河北、山东一带流亡。大业十二年十月,投奔瓦岗寨,被翟让收留。李密具有战略眼光,向翟让建议:先取荥阳,在馆谷休整部队,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这支部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主要得益于控制着荥阳地区,占据洛口仓(在今河南巩县东北),既有可供长期战争的粮食储备,又直接威胁东都,动摇着隋之社稷。
大业十二年十月,翟让率军破金堤关(今河南荥阳东北),攻下荥阳诸县。炀帝调任张须陀为荥阳通守,征讨瓦岗军。十月二十七日,翟让、李密抓住张须陀因屡败义军,骄狂轻敌的心理,在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北树林中伏1000余人,歼灭官军。义军乘胜攻占河南军事重镇荥阳,这是瓦岗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大业十三年二月,天下饥馑,隋王朝粮仓粟米山积。位于河南巩县东北的洛口仓,乃是隋廷的一个重要粮仓。翟让选准了这个战略目标,二月初九与李密一起亲率精兵7000人,出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北逾方山(今河南登封东北),自罗口(今河南巩县西南),一举袭取洛口仓。这次袭击作战成功,获得大批军粮不仅救济了广大饥民,壮大了队伍,而且切断隋廷东都洛阳的重要粮食供应基地,使其失去一个有战略价值的要地。为了夺回洛口仓,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命虎贲郎将刘长恭、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悄悄于十一日会师仓城南,企图歼灭义军,夺回粮仓,以稳定河南战局。瓦岗军又布阵石子河东(今河南巩县东南)和横岭(今河南巩县东)(参见石子河之战),抵御裴、刘两军。先期到达的刘长恭不等裴仁基会师,即向瓦岗军进攻,李密率兵从侧翼猛击刘长恭,隋军饥疲大败;死者十之五六,刘长恭易服潜逃。裴仁基闻讯固垒自守,不敢出战,后归降瓦岗军。这一仗使得东都震恐,瓦岗军声威远扬。在取得这次大捷之后,翟让等推李密为主,号魏公。李密拜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在洛口筑城而居,建立农民政权。同时,遣将四出掠地,河南诸郡相继多为瓦岗军控制。四月,李密、翟让发布檄文,列举炀帝十大罪状,号召民众推翻暴君。同时遣裴仁基等率2万余人袭破回洛仓(在今河南洛阳市隋洛阳故城北七里),烧东都天津桥,被隋军击败,还保巩县。李密亲自率兵攻打偃师(今河南偃师东)、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失利后撤回洛口。当时,隋廷东都守军多达20余万,城防十分坚固。李密率3万义军复据回洛仓,大修营堑,以逼东都;隋光禄大夫段达等出兵7万拒战,双方在回洛仓北交战,段达等败走。
大业十三年五月,为解洛阳之围,隋炀帝命监门将军庞玉等率领关内兵援救东都。是年九月,河南、山东发大水,饿殍遍野。按照徐世勋的建议,李密攻取了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西南),不到l0天,便获得胜兵20余万人。十月二十五日,奉命北上驰援的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兵10余万向洛口瓦岗军进攻,渡过洛水,在黑石(今河南巩县西南)扎营。李密渡洛迎战,由于山麓地势狭窄,兵器难以发挥威力,一度失利,退保月城。李密用“围魏救赵”之计,抄袭隋军黑石大营,调隋军回转,突然攻击回救黑石的王世充主力部队,消灭隋军3000多人。十一月初九,两军夹石子河而阵,李密运用正面进攻和侧后袭击相结合的方法,再次重创王世充(参见黑石之战)。黑石大捷之后,李密杀害翟让,种下将士互存戒心、离心离德的祸根。 义宁二年正月,王世充得到7万援军后,又在洛口仓附近,与瓦岗军展开大战。李密抓住战机,率敢死队乘势追击,大败王世充的渡河部队(参见洛南之战)。接着,又进逼东都,攻克偃师城,修筑金墉城,拥兵30万,南逼洛阳上春门,杀留守韦津。此战后,王世充龟缩在洛阳北的含嘉仓城,不敢出战。东至海、岱,南至江、淮郡县莫不派使者向瓦岗军表示归附,江淮一带的许多义军先后争着响应瓦岗军。瓦岗军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势力。这也是瓦岗军最兴盛的时期,李密错误的估计了形势,以为只要占领东都,天下就易为已有。遂长期屯兵于防守严固的东都坚城之下,与隋王世充军前后交锋百余战,贻误了向其它地区发展、夺取更大胜利的机会,又极大的消耗了义军的力量。
义宁二年三月,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利用禁军将士思归关中的不满情绪。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策动政变,缢杀隋炀帝,拥兵10余万回归长安,六月军至黎阳。在洛阳继帝位的隋皇泰主杨侗十分惊恐,采纳了内史令元文都之策,授予李密太尉等高官厚禄,令其率瓦岗军征讨宇文化及。李密投降隋皇泰主,使瓦岗军丧失了反隋的斗争大方向,涣散了斗志。七月,李密按照杨侗旨意,带领精兵在卫州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大战宇文化及。李密被流矢射伤落马,左右奔散,追兵正要赶到的危急时刻,被部将秦叔宝救回,并组织部队稳住了败局反取小胜。宇文化及部下万余人投降,迫使化及改变了行军路线,率残部2万人北上。李密按皇泰主的许诺准备入朝领赏,部队行至温县(今河南温县东),王世充已在东都发动子宫廷政变,独揽大权。李密发觉自己入主洛阳的美梦被打破,只得仍然回驻金墉城。童山之战,瓦岗军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自己也险些丧生。从战略上讲,瓦岗军是得不偿失。九月,王世充乘瓦岗军元气大伤,尚未休整之机,选精兵2万余人,于初十日主动出战。次日,兵至偃师,屯军通济渠南,作三桥于渠上,伺机与义军一决雌雄。李密主力部队集结在北邙(伉洛阳市北)山,草率决定迎战。结果,被王世充伏击打败,俘降瓦岗军10余万人,数十位得力将佐被俘(参见邙山之战)。李密逃至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企图南阻河,北守太行,东连黎阳,卷土重来,但部属士气不振,李密无计可施,率2(一说3)万义军入关中,向唐高祖李渊投降。瓦岗军的将士有的归附李渊,有的投靠王世充。这支在推翻隋炀帝残暴统治中起过决定性作用的瓦岗农民义军,就这样被窃据着领导权的隋廷大贵族李密出卖,最后分崩离析,彻底瓦解了。
瓦岗寨
隋大业六年(公元611年),翟让聚众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 ,举起反隋义旗,到武德元年�公元618年 李密率部投唐,前后9年,在中原大地活跃着一支矛头直指隋廷的农民武装力量,这就是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举义较早、发展最快、势力最强大的三大义军之一。创始人翟让,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南 韦城人。一起造反的还有同郡人单雄信,济阴郡离狐(今山东菏泽北)人徐世勋等人。起初,瓦岗军在汴水所经的荥阳郡(治今河南郑州)和梁郡(治今河南商丘)边界,夺取公私行舟的货物,杀富济贫,曾多次击败隋军围剿,队伍发展到1万多人,成员中以贫苦农民和渔猎手为主。隋贵族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曾参加杨玄感反隋活动,失败后在河北、山东一带流亡,大业十二年10月,投奔瓦岗寨,被翟让收留。李密具有战略眼光,向翟让建议:先取荥阳,在馆谷休整部队,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这支部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主要得益于控制着荥阳地区,占据洛口仓�在今河南巩义东北 ,既有可供长期战争的粮食储备,又直接威胁东都。
大业十三年5月,为解洛阳之围,隋炀帝命监门将军庞玉等率领关内兵援救东都。是年9月,河南、山东发大水,饿殍遍野。按照徐世勋的建议,李密攻取了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西南 。10月25日,奉命北上驰援的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兵10余万向洛口瓦岗军进攻,渡过洛水,在黑石(今河南巩义西南)扎营。李密渡洛迎战,由于山麓地势狭窄,兵器难以发挥威力,一度失利,退保月城。李密用“围魏救赵”之计,抄袭隋军黑石大营,调隋军回转,突然攻击回救黑石的王世充主力部队,消灭隋军3000多人。十一月初九,两军夹石子河而战,李密运用正面进攻和侧后袭击相结合的方法,再次重创王世充。黑石大捷之后,李密杀害翟让,种下将士互存戒心、离心离德的祸根。
义宁二年正月,王世充得到7万援军后,又在洛口仓附近,与瓦岗军展开大战。李密抓住战机,率敢死队追击,大败王世充的渡河部队。接着,又进逼东都,攻克偃师城,修筑金墉城,拥兵30万,南逼洛阳上春门,杀留守韦津。此战后,王世充龟缩在洛阳北的含嘉仓城,不敢出战。东至海、岱,南至江、淮郡县莫不派使者向瓦岗军表示归附,江淮一带的许多义军先后争着响应瓦岗军。瓦岗军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力量。这也是瓦岗军最兴盛的时期,李密错误估计了形势,以为只要占领东都,天下就易为己有。遂长期屯兵于防守严固的东都坚城之下,与隋王世充军前后交锋百余战,贻误了向其他地区发展,夺取更大胜利的机会,又极大地消耗了义军的力量。
义宁二年3月,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利用禁军将士思归关中的不满情绪,在江都�今江苏扬州 策动政变,缢杀隋炀帝,拥兵10余万回归长安,6月军至黎阳。在洛阳继帝位的隋皇泰主杨侗十分惊恐,采纳了内史令元文都之策,授予李密太尉等高官厚禄,令其率瓦岗军征讨宇文化及。李密投降隋皇泰主,使瓦岗军丧失了反隋的斗争大方向,涣散了斗志。7月,李密按照杨侗旨意,带领精兵在卫州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 大战宇文化及。李密被流矢射伤落马,左右奔散,追兵正要赶到的危急时刻,被部将秦叔宝救回,并组织部队稳住了败局反取小胜。宇文化及部下万余人投降,迫使宇文化及改变了行军路线,率残部2万人北上。李密按皇泰主的许诺准备入朝领赏,部队行至温县�今河南温县东 ,王世充已在东都发动宫廷政变,独揽大权。李密发觉自己入主洛阳的美梦被打破,只得回驻金墉城。童山之战,瓦岗军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自己也险些丧命。从战略上讲,瓦岗军是得不偿失。9月,王世充乘瓦岗军元气大伤,尚未休整之机,选精兵2万余人,于初十日主动出战。次日,兵至偃师,屯军通济渠南,作三桥于渠上,伺机与义军一决雌雄。李密主力部队集结在北邙山,草率决定迎战。结果,被王世充伏击打败,俘降瓦岗军10余万人,数十位得力将佐被俘。李密逃至河阳�今河南孟县南 ,企图南阻河,北守太行,东连黎阳,卷土重来,但部属士气不振,李密无计可施,率2万义军入关中,向唐高祖李渊投降。瓦岗军的将士有的归附李渊,有的投靠王世充。这支在推翻隋炀帝残暴统治中起过决定性作用的瓦岗农民义军,就这样被窃据着领导权的隋廷大贵族李密出卖,最后分崩离析,彻底瓦解了。
瓦岗寨,世人皆知。瓦岗军,名扬天下。当年几十万瓦岗军威震中原,惊天动地,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历史上的英雄:翟让、李密、徐懋功、单雄信、程咬金、秦琼……1300多年来,他们的故事广为传颂。《资治通鉴》、《隋书》、《中国通史》、《河南通史》等书中均有记载,《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小说、评书在民间广为流传。随着电视连续剧《隋唐英雄传》的播出,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一些华语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的瓦岗热。
瓦岗寨的英雄颜色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褪去,反而在岁月的洗涤下愈发显得耀眼,许多人对瓦岗寨兴趣渐浓。8月中旬的一天,我们在滑县县委宣传部有关同志的陪同下,走进了瓦岗寨。寨子北门的石牌坊上,赫然写着“瓦岗寨”三个大字;从西门望去,一条隋唐商业街初具规模,再现了隋唐古貌。据介绍,当地政府利用瓦岗寨的独特优势,重点搞好“一街两景”的开发建设,一街即“隋唐商业街”;两景即瓦岗寨旅游景区和程咬金御花园,各项工作初见成效。从隋唐商业街向东约1公里,便是瓦岗军点将台遗址。遗址的碑文,把我们带进了历史的长河。
带有历史遗痕的村名
瓦岗寨位于滑县县城东南35公里,现为瓦岗寨乡政府所在地。据《左传》记载,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02年),齐国的齐景公与晋国的晋定公曾在南燕国(今滑县牛屯一带)的东北会师。为纪念此事,人们在这里的一处土岗上用砖瓦建了一座“瓦亭”,后人称此地为“瓦岗”。1000多年后(公元611年),翟让(滑县万古镇中妹村人)在瓦岗举兵起事。当时起义军为了便于守卫,在瓦岗四周筑了方圆20余平方公里的“土围子”,瓦岗寨便由此而来。
时光已过了1300多年,瓦岗寨当年的实物保存下来的非常稀少,但是,今天瓦岗寨周围的村名却见证了它昔日的辉煌。以瓦岗寨为中心,西边的周道村,即当年瓦岗军的报道处;北边的梦庄村,就是当年的垦荒处,意为梦想中的“黄金庄”;东南面的小屯村,就是当年的屯粮处;马庄村,即当年的军马场;东北面的慈周寨村(今慈周寨乡政府驻地),即瓦岗军周济贫民处;刘庄村,即当时的兵工厂,古称铁花寨,因一位铁匠姓刘,技艺高超,后人为纪念他,将此地改名为刘庄;西南面的赤水村,就是当年的刑场,因杀贪官较多,河水常被染成红色,故称赤水村;西北的大操村,即当年的操练场;偏东有三个相连的村庄称三娘寨,相传是程咬金朱、王、牛三位夫人当年的住地。
据当地百姓介绍,现存的瓦岗军点将台历史上曾数次被盗。上世纪60年代曾出土过瓦岗军用过的大铁斧、大石槽、古碑等,大部分散落民间。
揭竿而起的农民英雄
隋炀帝杨广在统治中国的14年间(公元604年-公元618年),倾全国之力,扩京城(长安),建东都(洛阳),修江都(扬州)。凿2000公里长的南北运河,贯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这对当时的交通运输、南北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弑父杀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从不爱惜百姓,人称“独夫”。隋朝末年(公元611-公元614年),隋炀帝连续三次发动侵略高丽(古朝鲜)的战争。对全国百姓来说,这又是一场大灾难。朝廷一次征兵三四百万,在东莱(山东掖县)海口,大批民夫站在海水中,不分昼夜赶造战船,下半身泡烂生蛆,但在皮鞭的威逼下,只能不停地干活。渤海边上帆樯林立时,死人却堆积如山。
河南、山东负担最重,在农村几乎找不到成年男人。人民无法忍受这无休止的劳役、兵役和残暴的统治,起义在全国各地爆发了。
瓦岗军首领翟让,韦城(今滑县万古镇中妹村)人,骁勇重义。在东郡(濮阳县)衙门做法曹(监狱小官)。因他看不惯上司敲诈民财,草菅人命,得罪了上司,被诬告与山东长白山起义首领王薄有联系,判了死罪。狱卒黄君汉敬佩翟让,冒着生命危险放翟让逃走。
翟让逃出东郡,回到韦城老家。此时家乡的农民正在酝酿起义。他的哥哥翟弘、侄子翟摩侯,还有同郡的单雄信、徐懋功(原籍山东菏泽,后移居滑县白道口镇英公村)等人,一致推举翟让为首领。公元611年初, 翟让一行上了瓦岗寨,举起了起义大旗,杀富济贫,挖沟筑寨,百姓四方响应,队伍迅速壮大。
叱咤风云的瓦岗军
据考证,隋朝时瓦岗地处古黄河东南岸,东邻山东,北*黄河白马渡口,南与通济渠(南运河)相望,西跨黄河,距永济渠(北运河)不过百里,瓦岗处在南北大运河的喇叭口外。南北运河是隋朝的交通大动脉,朝廷物资运输大多经过这里,瓦岗堪称军事战略要地。
当时瓦岗因黄河多次泛滥,导致沙丘起伏、灌木丛生、沟河纵横、芦苇遍地,而且地处高岗,既便于屯兵,又便于出击。
瓦岗悲歌
瓦岗军在翟让、李密的领导下,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下韦城,占白马,拔濮阳,攻黎阳,破金堤关,战荥阳,开洛口仓,所向披靡;枪挑张须陀,消灭刘长恭、裴仁基,破宇文化及,屡败王世充;攻东都洛阳,火烧天津桥,名震四方,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然而,正当瓦岗军节节胜利的时候,它的领导者却陶醉于已取得的胜利,犯了战略性错误。同时,起义军内部出现分裂,最终导致失败。
李密建立政权后,想做开国皇帝,无心西进南取。当时有人劝李密西袭长安,说:“方今隋失其鹿,豪杰竞逐,不早为之,必有先我者,悔无及也。”李密承认此为上策,却以“何肯相随西入”为由不能为之。又有文学参军魏征为李密献策,西取长安,以定天下,李密仍不用。后又有一位泰山道士徐洪客献书李密,认为“大众久聚,恐米尽人散,师老厌战,难可成功”。劝李密“乘进取之机,因士马之锐,沿河东指,直向江都,直取独夫,号令天下”。李密当时非常赞赏,但终未采纳。
时过境迁,李密错过时机后,隋炀帝派大将王世充率江淮精兵增援东都,其他援兵也源源不断地到来。李密与王世充激战百余次,虽胜多负少,但消耗了力量,贻误了战机。后唐太宗李世民曾说:“李密顾恋仓粟,未遑远略。”
正当瓦岗军与王世充大战之时,义军内部又出现了麻烦。李密有意拉帮结派,在他周围,以原隋朝官吏、降将等组成了“蒲山公营”。以翟让为首的瓦岗旧人直率忠厚,两派分歧渐深。王儒信劝翟让夺回实权,翟让不同意,他哥哥翟弘怒气冲天:“天子只可自做,安得与人,汝若不能做,我当为之。”此话传到李密那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心想当开国皇帝的李密,决心除掉翟让。
公元617年11月11日,李密在金墉城(洛阳东)大帐内宴请翟让及其兄翟弘、其侄翟摩侯,陪宴的有单雄信、徐懋功、郝孝德、王伯当等。宴席上李密出示良弓与翟让习射,翟让尽力拉了个满弓,众人还未来得及喝彩,突然伏兵上前将翟让乱刀砍死,翟让死时大叫一声,声若雷鸣,翟弘、翟摩侯也被当场砍死。徐懋功逃出帐门,被卫兵砍伤颈脖。单雄信当即求饶,左右惊慌,莫知所为,王伯当预谋此事,呵斥左右。李密见翟让及兄侄已死,也忙制止刀斧手再砍,将徐懋功扶起,亲自为他包扎伤口。
翟让麾下旧部欲散去,李密让单雄信前往宽慰,不久又入营抚慰,并令徐懋功、单雄信、王伯当分领其众,形势才稳定下来,但瓦岗军内部裂痕已无法弥补。
翟让被害后,瓦岗军实力大减。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将隋炀帝缢死,然后立杨浩为傀儡皇帝,领兵10万北上,争霸中原。形势对瓦岗军极为不利。为避免两线作战,公元618年6月,李密向越王杨侗俯首称臣,被封为魏公,在童山(浚县西)大败宇文化及。趁瓦岗军休整之机,王世充率两万精兵突袭瓦岗军。由于李密轻敌,数十万瓦岗军在偃师大败。李密带两万亲军投奔关中李渊(唐高祖),却只被封了个光禄卿邢国公的空衔,骄傲自负的李密随即起了叛唐之心。后李渊设计,将李密射死在嵩山熊耳山,葬在黎阳(浚县)大伾山南。
李密很有才能,做过隋朝官员,有政治斗争经验。为做皇帝,他投奔瓦岗寨,企图利用农民起义建立封建政权,却没有成功。他侍隋反隋,投唐叛唐,杀害翟让,沉溺眼前利益。虽说最终难圆皇帝梦,却为大唐朝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唐朝初期,魏征曾提醒唐太宗李世民:君主是舟,人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牢记此话,总结了隋炀帝的教训,节制徭役,注意纳谏,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瓦岗军转战南北,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推动了历史发展,也对唐朝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瓦岗军的历史贡献,历史学家早已给予了高度评价。
重塑瓦岗寨
瓦岗寨、瓦岗军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为了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在安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滑县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瓦岗寨旅游开发指挥部,并聘请北京筑波建筑工程设计研究所与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景观设计中心,共同为该景区设计了总体规划。该规划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河南省计委已正式立项,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
同时,滑县人民政府还组织人员编写了《瓦岗军的故事与传说》一书,介绍了瓦岗寨与瓦岗军的历史知识、人物传奇、风土人情等。40集电视文学剧本《瓦岗军》已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期待着搬上荧屏与观众见面。
滔滔黄河,荡荡卫水,在滑县这片苍茫雄浑的土地上,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隋唐英雄兴古寨名垂千古,瓦岗儿女建新村功昭日月。”正如瓦岗寨石牌坊上这副气势恢弘的楹联所述,这个曾经上演了一幕幕英雄传奇的地方,期待着更多的人来探古寻幽,了解历史,关注瓦岗寨,开发瓦岗寨。
从隋大业六年(610年)翟让聚众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举起反隋义旗,到武德元年(618年)李密率部投唐,前后9年,在中原大地活跃着一支矛头直指隋廷的农民武装力量,这就是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举义较早、发展最快、势力最强大的三大义军之一。创始人翟让,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南)韦城人。于大业六年底,在瓦岗寨聚众反隋。一起造反的还有同郡人单雄信,济阴郡离狐(今山东菏泽北)人徐世勋等人。起初,瓦岗军在汴水所经的荥阳郡(治今河南郑州)和梁郡(治今河南商丘)边界,夺取公私行舟的货物,杀富济贫,曾多次击败隋军围剿,队伍发展到1万多人,成员中以贫苦农民和渔猎手为主。隋贵族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曾参加杨玄感反隋活动(参见隋平杨玄感之战),失败后在河北、山东一带流亡。大业十二年十月,投奔瓦岗寨,被翟让收留。李密具有战略眼光,向翟让建议:先取荥阳,在馆谷休整部队,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这支部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主要得益于控制着荥阳地区,占据洛口仓(在今河南巩县东北),既有可供长期战争的粮食储备,又直接威胁东都,动摇着隋之社稷。
大业十二年十月,翟让率军破金堤关(今河南荥阳东北),攻下荥阳诸县。炀帝调任张须陀为荥阳通守,征讨瓦岗军。十月二十七日,翟让、李密抓住张须陀因屡败义军,骄狂轻敌的心理,在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北树林中伏1000余人,歼灭官军。义军乘胜攻占河南军事重镇荥阳,这是瓦岗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大业十三年二月,天下饥馑,隋王朝粮仓粟米山积。位于河南巩县东北的洛口仓,乃是隋廷的一个重要粮仓。翟让选准了这个战略目标,二月初九与李密一起亲率精兵7000人,出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北逾方山(今河南登封东北),自罗口(今河南巩县西南),一举袭取洛口仓。这次袭击作战成功,获得大批军粮不仅救济了广大饥民,壮大了队伍,而且切断隋廷东都洛阳的重要粮食供应基地,使其失去一个有战略价值的要地。为了夺回洛口仓,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命虎贲郎将刘长恭、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悄悄于十一日会师仓城南,企图歼灭义军,夺回粮仓,以稳定河南战局。瓦岗军又布阵石子河东(今河南巩县东南)和横岭(今河南巩县东)(参见石子河之战),抵御裴、刘两军。先期到达的刘长恭不等裴仁基会师,即向瓦岗军进攻,李密率兵从侧翼猛击刘长恭,隋军饥疲大败;死者十之五六,刘长恭易服潜逃。裴仁基闻讯固垒自守,不敢出战,后归降瓦岗军。这一仗使得东都震恐,瓦岗军声威远扬。在取得这次大捷之后,翟让等推李密为主,号魏公。李密拜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在洛口筑城而居,建立农民政权。同时,遣将四出掠地,河南诸郡相继多为瓦岗军控制。四月,李密、翟让发布檄文,列举炀帝十大罪状,号召民众推翻暴君。同时遣裴仁基等率2万余人袭破回洛仓(在今河南洛阳市隋洛阳故城北七里),烧东都天津桥,被隋军击败,还保巩县。李密亲自率兵攻打偃师(今河南偃师东)、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失利后撤回洛口。当时,隋廷东都守军多达20余万,城防十分坚固。李密率3万义军复据回洛仓,大修营堑,以逼东都;隋光禄大夫段达等出兵7万拒战,双方在回洛仓北交战,段达等败走。
大业十三年五月,为解洛阳之围,隋炀帝命监门将军庞玉等率领关内兵援救东都。是年九月,河南、山东发大水,饿殍遍野。按照徐世勋的建议,李密攻取了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西南),不到l0天,便获得胜兵20余万人。十月二十五日,奉命北上驰援的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兵10余万向洛口瓦岗军进攻,渡过洛水,在黑石(今河南巩县西南)扎营。李密渡洛迎战,由于山麓地势狭窄,兵器难以发挥威力,一度失利,退保月城。李密用“围魏救赵”之计,抄袭隋军黑石大营,调隋军回转,突然攻击回救黑石的王世充主力部队,消灭隋军3000多人。十一月初九,两军夹石子河而阵,李密运用正面进攻和侧后袭击相结合的方法,再次重创王世充(参见黑石之战)。黑石大捷之后,李密杀害翟让,种下将士互存戒心、离心离德的祸根。 义宁二年正月,王世充得到7万援军后,又在洛口仓附近,与瓦岗军展开大战。李密抓住战机,率敢死队乘势追击,大败王世充的渡河部队(参见洛南之战)。接着,又进逼东都,攻克偃师城,修筑金墉城,拥兵30万,南逼洛阳上春门,杀留守韦津。此战后,王世充龟缩在洛阳北的含嘉仓城,不敢出战。东至海、岱,南至江、淮郡县莫不派使者向瓦岗军表示归附,江淮一带的许多义军先后争着响应瓦岗军。瓦岗军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势力。这也是瓦岗军最兴盛的时期,李密错误的估计了形势,以为只要占领东都,天下就易为已有。遂长期屯兵于防守严固的东都坚城之下,与隋王世充军前后交锋百余战,贻误了向其它地区发展、夺取更大胜利的机会,又极大的消耗了义军的力量。
义宁二年三月,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利用禁军将士思归关中的不满情绪。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策动政变,缢杀隋炀帝,拥兵10余万回归长安,六月军至黎阳。在洛阳继帝位的隋皇泰主杨侗十分惊恐,采纳了内史令元文都之策,授予李密太尉等高官厚禄,令其率瓦岗军征讨宇文化及。李密投降隋皇泰主,使瓦岗军丧失了反隋的斗争大方向,涣散了斗志。七月,李密按照杨侗旨意,带领精兵在卫州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大战宇文化及。李密被流矢射伤落马,左右奔散,追兵正要赶到的危急时刻,被部将秦叔宝救回,并组织部队稳住了败局反取小胜。宇文化及部下万余人投降,迫使化及改变了行军路线,率残部2万人北上。李密按皇泰主的许诺准备入朝领赏,部队行至温县(今河南温县东),王世充已在东都发动子宫廷政变,独揽大权。李密发觉自己入主洛阳的美梦被打破,只得仍然回驻金墉城。童山之战,瓦岗军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自己也险些丧生。从战略上讲,瓦岗军是得不偿失。九月,王世充乘瓦岗军元气大伤,尚未休整之机,选精兵2万余人,于初十日主动出战。次日,兵至偃师,屯军通济渠南,作三桥于渠上,伺机与义军一决雌雄。李密主力部队集结在北邙(伉洛阳市北)山,草率决定迎战。结果,被王世充伏击打败,俘降瓦岗军10余万人,数十位得力将佐被俘(参见邙山之战)。李密逃至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企图南阻河,北守太行,东连黎阳,卷土重来,但部属士气不振,李密无计可施,率2(一说3)万义军入关中,向唐高祖李渊投降。瓦岗军的将士有的归附李渊,有的投靠王世充。这支在推翻隋炀帝残暴统治中起过决定性作用的瓦岗农民义军,就这样被窃据着领导权的隋廷大贵族李密出卖,最后分崩离析,彻底瓦解了。
瓦岗寨
隋大业六年(公元611年),翟让聚众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 ,举起反隋义旗,到武德元年�公元618年 李密率部投唐,前后9年,在中原大地活跃着一支矛头直指隋廷的农民武装力量,这就是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举义较早、发展最快、势力最强大的三大义军之一。创始人翟让,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南 韦城人。一起造反的还有同郡人单雄信,济阴郡离狐(今山东菏泽北)人徐世勋等人。起初,瓦岗军在汴水所经的荥阳郡(治今河南郑州)和梁郡(治今河南商丘)边界,夺取公私行舟的货物,杀富济贫,曾多次击败隋军围剿,队伍发展到1万多人,成员中以贫苦农民和渔猎手为主。隋贵族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曾参加杨玄感反隋活动,失败后在河北、山东一带流亡,大业十二年10月,投奔瓦岗寨,被翟让收留。李密具有战略眼光,向翟让建议:先取荥阳,在馆谷休整部队,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这支部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主要得益于控制着荥阳地区,占据洛口仓�在今河南巩义东北 ,既有可供长期战争的粮食储备,又直接威胁东都。
大业十三年5月,为解洛阳之围,隋炀帝命监门将军庞玉等率领关内兵援救东都。是年9月,河南、山东发大水,饿殍遍野。按照徐世勋的建议,李密攻取了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西南 。10月25日,奉命北上驰援的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兵10余万向洛口瓦岗军进攻,渡过洛水,在黑石(今河南巩义西南)扎营。李密渡洛迎战,由于山麓地势狭窄,兵器难以发挥威力,一度失利,退保月城。李密用“围魏救赵”之计,抄袭隋军黑石大营,调隋军回转,突然攻击回救黑石的王世充主力部队,消灭隋军3000多人。十一月初九,两军夹石子河而战,李密运用正面进攻和侧后袭击相结合的方法,再次重创王世充。黑石大捷之后,李密杀害翟让,种下将士互存戒心、离心离德的祸根。
义宁二年正月,王世充得到7万援军后,又在洛口仓附近,与瓦岗军展开大战。李密抓住战机,率敢死队追击,大败王世充的渡河部队。接着,又进逼东都,攻克偃师城,修筑金墉城,拥兵30万,南逼洛阳上春门,杀留守韦津。此战后,王世充龟缩在洛阳北的含嘉仓城,不敢出战。东至海、岱,南至江、淮郡县莫不派使者向瓦岗军表示归附,江淮一带的许多义军先后争着响应瓦岗军。瓦岗军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力量。这也是瓦岗军最兴盛的时期,李密错误估计了形势,以为只要占领东都,天下就易为己有。遂长期屯兵于防守严固的东都坚城之下,与隋王世充军前后交锋百余战,贻误了向其他地区发展,夺取更大胜利的机会,又极大地消耗了义军的力量。
义宁二年3月,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利用禁军将士思归关中的不满情绪,在江都�今江苏扬州 策动政变,缢杀隋炀帝,拥兵10余万回归长安,6月军至黎阳。在洛阳继帝位的隋皇泰主杨侗十分惊恐,采纳了内史令元文都之策,授予李密太尉等高官厚禄,令其率瓦岗军征讨宇文化及。李密投降隋皇泰主,使瓦岗军丧失了反隋的斗争大方向,涣散了斗志。7月,李密按照杨侗旨意,带领精兵在卫州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 大战宇文化及。李密被流矢射伤落马,左右奔散,追兵正要赶到的危急时刻,被部将秦叔宝救回,并组织部队稳住了败局反取小胜。宇文化及部下万余人投降,迫使宇文化及改变了行军路线,率残部2万人北上。李密按皇泰主的许诺准备入朝领赏,部队行至温县�今河南温县东 ,王世充已在东都发动宫廷政变,独揽大权。李密发觉自己入主洛阳的美梦被打破,只得回驻金墉城。童山之战,瓦岗军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自己也险些丧命。从战略上讲,瓦岗军是得不偿失。9月,王世充乘瓦岗军元气大伤,尚未休整之机,选精兵2万余人,于初十日主动出战。次日,兵至偃师,屯军通济渠南,作三桥于渠上,伺机与义军一决雌雄。李密主力部队集结在北邙山,草率决定迎战。结果,被王世充伏击打败,俘降瓦岗军10余万人,数十位得力将佐被俘。李密逃至河阳�今河南孟县南 ,企图南阻河,北守太行,东连黎阳,卷土重来,但部属士气不振,李密无计可施,率2万义军入关中,向唐高祖李渊投降。瓦岗军的将士有的归附李渊,有的投靠王世充。这支在推翻隋炀帝残暴统治中起过决定性作用的瓦岗农民义军,就这样被窃据着领导权的隋廷大贵族李密出卖,最后分崩离析,彻底瓦解了。
瓦岗寨,世人皆知。瓦岗军,名扬天下。当年几十万瓦岗军威震中原,惊天动地,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历史上的英雄:翟让、李密、徐懋功、单雄信、程咬金、秦琼……1300多年来,他们的故事广为传颂。《资治通鉴》、《隋书》、《中国通史》、《河南通史》等书中均有记载,《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小说、评书在民间广为流传。随着电视连续剧《隋唐英雄传》的播出,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一些华语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的瓦岗热。
瓦岗寨的英雄颜色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褪去,反而在岁月的洗涤下愈发显得耀眼,许多人对瓦岗寨兴趣渐浓。8月中旬的一天,我们在滑县县委宣传部有关同志的陪同下,走进了瓦岗寨。寨子北门的石牌坊上,赫然写着“瓦岗寨”三个大字;从西门望去,一条隋唐商业街初具规模,再现了隋唐古貌。据介绍,当地政府利用瓦岗寨的独特优势,重点搞好“一街两景”的开发建设,一街即“隋唐商业街”;两景即瓦岗寨旅游景区和程咬金御花园,各项工作初见成效。从隋唐商业街向东约1公里,便是瓦岗军点将台遗址。遗址的碑文,把我们带进了历史的长河。
带有历史遗痕的村名
瓦岗寨位于滑县县城东南35公里,现为瓦岗寨乡政府所在地。据《左传》记载,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02年),齐国的齐景公与晋国的晋定公曾在南燕国(今滑县牛屯一带)的东北会师。为纪念此事,人们在这里的一处土岗上用砖瓦建了一座“瓦亭”,后人称此地为“瓦岗”。1000多年后(公元611年),翟让(滑县万古镇中妹村人)在瓦岗举兵起事。当时起义军为了便于守卫,在瓦岗四周筑了方圆20余平方公里的“土围子”,瓦岗寨便由此而来。
时光已过了1300多年,瓦岗寨当年的实物保存下来的非常稀少,但是,今天瓦岗寨周围的村名却见证了它昔日的辉煌。以瓦岗寨为中心,西边的周道村,即当年瓦岗军的报道处;北边的梦庄村,就是当年的垦荒处,意为梦想中的“黄金庄”;东南面的小屯村,就是当年的屯粮处;马庄村,即当年的军马场;东北面的慈周寨村(今慈周寨乡政府驻地),即瓦岗军周济贫民处;刘庄村,即当时的兵工厂,古称铁花寨,因一位铁匠姓刘,技艺高超,后人为纪念他,将此地改名为刘庄;西南面的赤水村,就是当年的刑场,因杀贪官较多,河水常被染成红色,故称赤水村;西北的大操村,即当年的操练场;偏东有三个相连的村庄称三娘寨,相传是程咬金朱、王、牛三位夫人当年的住地。
据当地百姓介绍,现存的瓦岗军点将台历史上曾数次被盗。上世纪60年代曾出土过瓦岗军用过的大铁斧、大石槽、古碑等,大部分散落民间。
揭竿而起的农民英雄
隋炀帝杨广在统治中国的14年间(公元604年-公元618年),倾全国之力,扩京城(长安),建东都(洛阳),修江都(扬州)。凿2000公里长的南北运河,贯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这对当时的交通运输、南北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弑父杀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从不爱惜百姓,人称“独夫”。隋朝末年(公元611-公元614年),隋炀帝连续三次发动侵略高丽(古朝鲜)的战争。对全国百姓来说,这又是一场大灾难。朝廷一次征兵三四百万,在东莱(山东掖县)海口,大批民夫站在海水中,不分昼夜赶造战船,下半身泡烂生蛆,但在皮鞭的威逼下,只能不停地干活。渤海边上帆樯林立时,死人却堆积如山。
河南、山东负担最重,在农村几乎找不到成年男人。人民无法忍受这无休止的劳役、兵役和残暴的统治,起义在全国各地爆发了。
瓦岗军首领翟让,韦城(今滑县万古镇中妹村)人,骁勇重义。在东郡(濮阳县)衙门做法曹(监狱小官)。因他看不惯上司敲诈民财,草菅人命,得罪了上司,被诬告与山东长白山起义首领王薄有联系,判了死罪。狱卒黄君汉敬佩翟让,冒着生命危险放翟让逃走。
翟让逃出东郡,回到韦城老家。此时家乡的农民正在酝酿起义。他的哥哥翟弘、侄子翟摩侯,还有同郡的单雄信、徐懋功(原籍山东菏泽,后移居滑县白道口镇英公村)等人,一致推举翟让为首领。公元611年初, 翟让一行上了瓦岗寨,举起了起义大旗,杀富济贫,挖沟筑寨,百姓四方响应,队伍迅速壮大。
叱咤风云的瓦岗军
据考证,隋朝时瓦岗地处古黄河东南岸,东邻山东,北*黄河白马渡口,南与通济渠(南运河)相望,西跨黄河,距永济渠(北运河)不过百里,瓦岗处在南北大运河的喇叭口外。南北运河是隋朝的交通大动脉,朝廷物资运输大多经过这里,瓦岗堪称军事战略要地。
当时瓦岗因黄河多次泛滥,导致沙丘起伏、灌木丛生、沟河纵横、芦苇遍地,而且地处高岗,既便于屯兵,又便于出击。
瓦岗悲歌
瓦岗军在翟让、李密的领导下,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下韦城,占白马,拔濮阳,攻黎阳,破金堤关,战荥阳,开洛口仓,所向披靡;枪挑张须陀,消灭刘长恭、裴仁基,破宇文化及,屡败王世充;攻东都洛阳,火烧天津桥,名震四方,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然而,正当瓦岗军节节胜利的时候,它的领导者却陶醉于已取得的胜利,犯了战略性错误。同时,起义军内部出现分裂,最终导致失败。
李密建立政权后,想做开国皇帝,无心西进南取。当时有人劝李密西袭长安,说:“方今隋失其鹿,豪杰竞逐,不早为之,必有先我者,悔无及也。”李密承认此为上策,却以“何肯相随西入”为由不能为之。又有文学参军魏征为李密献策,西取长安,以定天下,李密仍不用。后又有一位泰山道士徐洪客献书李密,认为“大众久聚,恐米尽人散,师老厌战,难可成功”。劝李密“乘进取之机,因士马之锐,沿河东指,直向江都,直取独夫,号令天下”。李密当时非常赞赏,但终未采纳。
时过境迁,李密错过时机后,隋炀帝派大将王世充率江淮精兵增援东都,其他援兵也源源不断地到来。李密与王世充激战百余次,虽胜多负少,但消耗了力量,贻误了战机。后唐太宗李世民曾说:“李密顾恋仓粟,未遑远略。”
正当瓦岗军与王世充大战之时,义军内部又出现了麻烦。李密有意拉帮结派,在他周围,以原隋朝官吏、降将等组成了“蒲山公营”。以翟让为首的瓦岗旧人直率忠厚,两派分歧渐深。王儒信劝翟让夺回实权,翟让不同意,他哥哥翟弘怒气冲天:“天子只可自做,安得与人,汝若不能做,我当为之。”此话传到李密那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心想当开国皇帝的李密,决心除掉翟让。
公元617年11月11日,李密在金墉城(洛阳东)大帐内宴请翟让及其兄翟弘、其侄翟摩侯,陪宴的有单雄信、徐懋功、郝孝德、王伯当等。宴席上李密出示良弓与翟让习射,翟让尽力拉了个满弓,众人还未来得及喝彩,突然伏兵上前将翟让乱刀砍死,翟让死时大叫一声,声若雷鸣,翟弘、翟摩侯也被当场砍死。徐懋功逃出帐门,被卫兵砍伤颈脖。单雄信当即求饶,左右惊慌,莫知所为,王伯当预谋此事,呵斥左右。李密见翟让及兄侄已死,也忙制止刀斧手再砍,将徐懋功扶起,亲自为他包扎伤口。
翟让麾下旧部欲散去,李密让单雄信前往宽慰,不久又入营抚慰,并令徐懋功、单雄信、王伯当分领其众,形势才稳定下来,但瓦岗军内部裂痕已无法弥补。
翟让被害后,瓦岗军实力大减。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将隋炀帝缢死,然后立杨浩为傀儡皇帝,领兵10万北上,争霸中原。形势对瓦岗军极为不利。为避免两线作战,公元618年6月,李密向越王杨侗俯首称臣,被封为魏公,在童山(浚县西)大败宇文化及。趁瓦岗军休整之机,王世充率两万精兵突袭瓦岗军。由于李密轻敌,数十万瓦岗军在偃师大败。李密带两万亲军投奔关中李渊(唐高祖),却只被封了个光禄卿邢国公的空衔,骄傲自负的李密随即起了叛唐之心。后李渊设计,将李密射死在嵩山熊耳山,葬在黎阳(浚县)大伾山南。
李密很有才能,做过隋朝官员,有政治斗争经验。为做皇帝,他投奔瓦岗寨,企图利用农民起义建立封建政权,却没有成功。他侍隋反隋,投唐叛唐,杀害翟让,沉溺眼前利益。虽说最终难圆皇帝梦,却为大唐朝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唐朝初期,魏征曾提醒唐太宗李世民:君主是舟,人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牢记此话,总结了隋炀帝的教训,节制徭役,注意纳谏,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瓦岗军转战南北,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推动了历史发展,也对唐朝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瓦岗军的历史贡献,历史学家早已给予了高度评价。
重塑瓦岗寨
瓦岗寨、瓦岗军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为了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在安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滑县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瓦岗寨旅游开发指挥部,并聘请北京筑波建筑工程设计研究所与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景观设计中心,共同为该景区设计了总体规划。该规划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河南省计委已正式立项,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
同时,滑县人民政府还组织人员编写了《瓦岗军的故事与传说》一书,介绍了瓦岗寨与瓦岗军的历史知识、人物传奇、风土人情等。40集电视文学剧本《瓦岗军》已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期待着搬上荧屏与观众见面。
滔滔黄河,荡荡卫水,在滑县这片苍茫雄浑的土地上,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隋唐英雄兴古寨名垂千古,瓦岗儿女建新村功昭日月。”正如瓦岗寨石牌坊上这副气势恢弘的楹联所述,这个曾经上演了一幕幕英雄传奇的地方,期待着更多的人来探古寻幽,了解历史,关注瓦岗寨,开发瓦岗寨。
香侬慧语
2024-11-11 广告
2024-11-11 广告
幽魂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BOSS,许多新手玩家在首次面对这个大头佛形象的敌人时会感到困惑。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战斗策略和技巧,可以帮助你更轻松地打败幽魂:1、幽魂的外观与攻击:幽魂有大头佛的外观,攻击欲望不高,主要通过拳掌进行小范围近战攻击和少量...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香侬慧语提供
展开全部
义宁二年3月,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利用禁军将士思归关中的不满情绪,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策动政变,缢弑隋炀帝,拥兵10余万回归长安,6月军至黎阳。在洛阳继帝位的隋皇泰主杨侗十分惊恐,采纳了内史令元文都之策,授予李密太尉等高官厚禄,令其率瓦岗军征讨宇文化及。李密投降隋皇泰主,使瓦岗军丧失了反隋的斗争大方向,涣散了斗志。7月,李密按照杨侗旨意,带领精兵在卫州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大战宇文化及。李密被流矢射伤落马,左右奔散,追兵正要赶到的危急时刻,被部将秦叔宝救回,并组织部队稳住了败局反取小胜。宇文化及部下万余人投降,迫使宇文化及改变了行军路线,率残部2万人北上。李密按皇泰主的许诺准备入朝领赏,部队行至温县(今河南温县东),王世充已在东都发动宫廷政变,独揽大权。李密发觉自己入主洛阳的美梦被打破,只得回驻金墉城。童山之战,瓦岗军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自己也险些丧命。从战略上讲,瓦岗军是得不偿失。9月,王世充乘瓦岗军元气大伤,尚未休整之机,选精兵2万余人,于初十日主动出战。次日,兵至偃师,屯军通济渠南,作三桥于渠上,伺机与义军一决雌雄。李密主力部队集结在北邙山,草率决定迎战。结果,被王世充伏击打败,俘降瓦岗军10余万人,数十位得力将佐被俘。李密逃至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企图南阻河,北守太行,东连黎阳,卷土重来,但部属士气不振,李密无计可施,率2万义军入关中,向李渊投降。瓦岗军的将士有的归附李渊,有的投靠王世充。这支在推翻隋炀帝残暴统治中起过决定性作用的瓦岗农民义军,就这样被窃据着领导权的隋廷大贵族李密出卖,最后分崩离析,彻底瓦解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一件或者几件杀器并不能彻底决定战争走向,真正决定战争的还是人。
从以上可以看出,一件或者几件杀器并不能彻底决定战争走向,真正决定战争的还是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