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千古罪人,还是大功臣? 理由要详细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正面的,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以义和团叛乱挟持清廷为外交借口,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西方对李鸿章最为著名的评价:不仅是中国在当代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总和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出了有价值的服务;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说:“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李鸿章热衷官场,亦深得朝廷倚重,历数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梁启超《李鸿章传》对他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时,曾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首相俾斯麦齐名。 李鸿章的外交政策,翁同和的内政政策,深为清末不少文士所不满,清末有一幅著名的对联,上联咏李,下联咏翁: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张伯驹曾著有《红毹纪梦诗注》一书,回忆自7岁以来,70年间所经历过的菊坛史料,吟哦成诗199首收录其内。诗中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招致民间物议沸腾。当年在京城唱苏昆曲的,有一个饰演丑角的名演员刘赶三,一日在舞台上演戏时,就敢公开嘲骂李鸿章,冒出一句另加的台词:“拔去三眼花翎!” 恰遇李鸿章的侄子也在场看戏,听后大怒,立即上台打了刘赶三好几个耳光,经人劝阻方罢。刘赶三遭此侮辱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抑郁在心,不久竟因而弃世。时人就此事而作联嘲讽曰: 赶三一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由于“赶三一死”和“李二先生”有些对不上,经过辗转相传后,就变成了杨三。 杨三已死无苏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同乡)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 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展开全部
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和八国联军在上海勾结,签署协议《东南互保协议》,商定东南各省不出兵抵抗八国联军,因此只有甘军在抵抗,首都因此被毁。签署辛丑条约卖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真罪人,有一段时间网络上李鸿章貌似翻身,但真正去了解李鸿章干的事情,妥妥的罪人,主要在于他对外实在太软弱,比如中法战争,大清的优势相当明显,左宗棠打了胜仗,干掉法国高级将领十多个,法国政府因此下台,法国军力大幅削弱,而李鸿章极力推进卖国条约,承认法国怼越南的宗主国地位,在新疆和伊犁方面,还是左宗棠看得远,了解英俄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的目的,而李鸿章却积极要求放弃新疆,从大格局来看,丢掉新疆,接着西藏就十分危险,中原很容易被包围,中华就会变得极度脆弱,而李鸿章为了海军与陆军之争,居然要求放弃新疆,而左宗棠长期在边疆与外国人接触,十分了解帝国主义的贪婪,坚决要把阿古柏彻底灭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李鸿章之功:
1。组建淮军
太平天国成立后,一路如尖刀利刃,乘风纸破,势如猛虎。清军一路败退,到后来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已失去最后一支经制军主力。这个时候的江南士绅,已如抱团老鼠,危在旦夕。李鸿章就是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组建淮军,前往抵抗太平军。当时是两淮地区,民风强悍,尤其是“兵、匪、发、捻”交乘的皖中腹地,民间纷纷结寨自保图存。当听闻李鸿章招募之后,纷纷上前投靠,而李鸿章也通过他在两淮地区的关系,使得淮军顺利组建,以致后来成为一支雄师。
2。镇压天平天国运动
也许在现在许多人看来,太平天国起义,是一群被清朝压迫到底,进而奋起反抗的无辜平民。李鸿章率军强势镇压,实在是助纣为虐。但首先李鸿章是清朝大臣,自然为清廷效力。
再者以当时的情况,长期内耗只能加快列强瓜分中国的脚步,镇压是必然的。最后如果不镇压,真让一群什么也不懂的平民,领导一个国家,这以后的事情会如何,便无需多说了。
3。领导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师
清末积弊,整个国家处于水深火热、内忧外患的境地。昔日以铁骑征服中原的大清帝国,抵不过列强的船坚利炮,成为实实在在的“东亚病夫”。在顽固派死守祖宗规矩,不图维新之时,李鸿章顽强的站了出来。带头创办实业,领导洋务运动,与守旧派作斗争。也许在今人看来,洋务运动并不是彻底的革新,并没有真正的挽救国家于水火。当在当时能够站出来,足以证明李鸿章的前瞻性,事实上后来与列强周旋,很大部分都是依靠洋务运动的积蓄来斗争的。所以李鸿章功绩极大,更不用说他创办的北洋水师了。
4。外交上的一力周旋
李鸿章代清王朝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诸如《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这是他后世最大的骂名。可是如果静下心来细思,李鸿章已经做到了最好。“弱国无外交”,并不是一句空话。
1。组建淮军
太平天国成立后,一路如尖刀利刃,乘风纸破,势如猛虎。清军一路败退,到后来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已失去最后一支经制军主力。这个时候的江南士绅,已如抱团老鼠,危在旦夕。李鸿章就是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组建淮军,前往抵抗太平军。当时是两淮地区,民风强悍,尤其是“兵、匪、发、捻”交乘的皖中腹地,民间纷纷结寨自保图存。当听闻李鸿章招募之后,纷纷上前投靠,而李鸿章也通过他在两淮地区的关系,使得淮军顺利组建,以致后来成为一支雄师。
2。镇压天平天国运动
也许在现在许多人看来,太平天国起义,是一群被清朝压迫到底,进而奋起反抗的无辜平民。李鸿章率军强势镇压,实在是助纣为虐。但首先李鸿章是清朝大臣,自然为清廷效力。
再者以当时的情况,长期内耗只能加快列强瓜分中国的脚步,镇压是必然的。最后如果不镇压,真让一群什么也不懂的平民,领导一个国家,这以后的事情会如何,便无需多说了。
3。领导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师
清末积弊,整个国家处于水深火热、内忧外患的境地。昔日以铁骑征服中原的大清帝国,抵不过列强的船坚利炮,成为实实在在的“东亚病夫”。在顽固派死守祖宗规矩,不图维新之时,李鸿章顽强的站了出来。带头创办实业,领导洋务运动,与守旧派作斗争。也许在今人看来,洋务运动并不是彻底的革新,并没有真正的挽救国家于水火。当在当时能够站出来,足以证明李鸿章的前瞻性,事实上后来与列强周旋,很大部分都是依靠洋务运动的积蓄来斗争的。所以李鸿章功绩极大,更不用说他创办的北洋水师了。
4。外交上的一力周旋
李鸿章代清王朝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诸如《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这是他后世最大的骂名。可是如果静下心来细思,李鸿章已经做到了最好。“弱国无外交”,并不是一句空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