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指出“嘎拉哈”是什么东西?
嘎拉哈是满语,汉语译过来是“骸骨”,也就是膝盖骨的意思。欻嘎拉哈实际上就是玩动物的膝盖骨,以猪的膝盖骨为主,也有羊等动物的。在河北秦皇岛一带,就直截了当叫“骨子儿”,把玩骨子儿游戏叫做“欻骨子儿”。
欻嘎拉哈中,欻本是象声词,如“欻地一下子”。在通辽的口语中它变成了动词。这“欻”反映了通辽的孩子极快地把嘎拉哈撒开的声音和动作,而且非常准确。因为,玩嘎拉哈这种游戏,就是要一次次“欻”地把其撒开,才能玩成。
来源
欻嘎拉哈是满族先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由于民间游戏源于大众,土生土长,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和传播,所以流传极广,甚至在清入关后遍布中原。嘎拉哈的四个面分别称“针儿”、“驴儿”、“坑儿”、“暴儿”,利用四个面的不同组合分别进行“弹”、“抓”。
欻嘎拉哈还要与布口袋并用,布口袋用六块同样大而不同颜色的布缝在一起,里面装苞米米查子或黄豆。玩时,把口袋向上扔起然后凭记忆去抓相同的嘎拉哈,在口袋落下时接住。玩的方法很多,小男孩玩的是叫打嘎拉哈,把嘎拉哈三五个一堆或更多的堆在地。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欻嘎拉哈
羊拐。
羊拐是旧时代北京小女孩的玩具,是羊的膝盖骨,共有四个面,以四个为一副,能提高人们的敏捷力。以小羊拐为上品。此外,人们还常常将羊拐涂成红色。由于当时北京并没有过多的牛羊肉,羊拐在女孩子们的心中便成为一笔珍贵的财富。
也称羊拐(羊的大小适中)将其放在平面上会有四种形状向上,被分别叫做“笋、针、背、轮”(有一个可能叫错了)配合口袋做游戏。
游戏规则为:抛口袋,抓起两个或两个以上形状(向上)一样的,再接住口袋,根据抓起嘎拉哈的形状不同,得的分数也不同,再抛起口袋,将嘎拉哈放下,同时碰地上原有的嘎拉哈,使它们的形状变化,更容易寻找自己下次抓的对象。抓嘎拉哈的时碰动不需要抓的为坏,抓起嘎拉哈没接到口袋为坏。北方小姑娘多喜欢此游戏。
用动物关节制的玩具
嘎拉哈也叫羊拐,羊拐是旧时代北方(尤其东北)小女孩的玩具,是羊的膝盖骨,共有四个面,以四个为一副,能提高人们的敏捷力。
在游戏中,玩家需要将“嘎啦哈”扔到地上或桌子上,并利用它的不同面组合进行“弹”和“抓”的动作,以争取胜利。这个游戏非常流行,甚至在清入关后遍布中原。
除了作为游戏道具外,“嘎拉哈”也可以被用作一种装饰品,通常用绳 子穿上,作为手链或项链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