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的大明王朝最终为什么还是灭亡了,因为哪些原因?
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登上皇位开始,一直在我国历史上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明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也出现国十分繁盛的情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明朝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的道路,而造成明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明朝军事力量逐渐衰落。
明朝最开始能够强盛的发展起来,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依靠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凭借军事方面的优势,打败了强大的蒙古军队,也同样是利用军队的实力镇压了许多次的起义势力,维护了明朝的统治的稳定性。但是到了明朝后期,明朝的军事力量却逐渐的走向了衰落。
造成军事力量逐渐衰落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造成。首先就是明朝士兵在服兵役方面设置的不够合理,朱元璋登基之后,为了方便对于军队进行管理,就建立了世袭方式的军队服役制度,被选中的家族,只能够参与服兵役,不能够从事其它的工作,同时国家给他们分配土地。朱元璋时期,这种制度确实能够适应战争造成的百姓流离,耕地荒废的状况,但是到了明朝后期,社会进一步发展,明朝的人口数量也不断的增多,大量的土地都被重新开垦种植,这个时候的国家已经没有大量的土地再适合国家进行分配,许多世袭的军户甚至分配不到土地,使得这部分人生活变得贫困。
同时,军户需要自己耕种土地并且承担劳动,缴纳赋税,这样的角色实际上就与农民无异,但是他们却需要服兵役,这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同时这些军户平时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耕种土地上,平常没有很多的时间对于他们进行训练,从而造成了士兵们整体的战斗力较为低下,士兵的综合素质也相对较差,明朝军队的整体实力呈现衰落的趋势。
此外,明朝为了避免士兵权力过大而争夺国家君权的情况,一直对于职业士兵进行打压,并且采取文官来治理武官的方式,这自然引起了武官的不满,同时文官自身对于武官的管理也并不熟悉,他们对于兵法了解的相对较少,对于武官的训练也更是不够合理,最终使得明朝的整个军队统治十分的混乱,明朝的军事力量也开始逐渐的走向衰落了。
朝廷内部的党派斗争严重。
在明朝的统治的过程中,逐渐在朝廷内部形成了党派势力,尤其是在后期的时候,党派的势力逐渐的强大起来,他们在朝堂之上不断地进行斗争,并且以权谋私,不断壮大自身的权力范围,统治者的权力也在党派之间的斗争中逐渐的瓜分架空。
党派之间的发展到最后,使得国家的内部统治机构逐渐的被瓦解,朝廷的政治力量和通知中心也不复存在,当时最为著名的党派当属东林党,东林党是一个十分心狠手辣的党派,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于其它的党派势力进行了强力的打压,东林党派一直把持着国家的朝政,当时的统治者明熹宗实际上已经不能够掌握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了。
到了后来阉党又从明朝的社会中发展起来,对于东林党派进行了同样的打击报复,如此循环往复的朝廷内部斗争,使得明朝的统治集团更加的腐败无能,在治理国家方面也就更加的无力,造成人们的社会生活十分混乱,百姓也对明朝的统治开始变得十分不满。
同时,朝廷内部的党派斗争也进一步加深了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统治集团的贪污腐败,使得他们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开始加深对于农民阶级的剥削,他们大规模的兼并土地,造成当时许多农民因为失去了土地而流离失所成为了流民,对于手工业、商业等征收高额的税利,这大大加深了当时的人们的经济负担,百姓生活十分困难,自然就开始逐渐走向反抗的道路,明朝的统治也就更加的岌岌可危。
明朝发展到中后期的时候哦,一直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根据统计,明朝中后期的统治时期,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次较大的自然灾害,这对于当时以农业社会生产为主的国家来说,可谓是较大的冲击。明朝所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种类,其中包括冰雹、蝗灾、旱灾、虫灾等等。
最为频繁的灾害当属旱灾,旱灾的发生直接对于农作物的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农业收成也进一步受到影响,甚至全国有许多的百姓颗粒无收,饥荒现象在明朝中后期一直是频繁出现的,百姓饥饿,为了获得粮食,许多农民就开始发生起义,而众多的起义当中,就是以李自成最为出名,根据《明季北略》中记载李自成的起义口号就是:“天降奇荒,所以资自成也。”由此可见当时的明朝所经历的灾荒的严重程度。
自然灾害除了给人们造成饥荒之外,也引起了当时社会中的物价上涨,所谓的“物以稀为贵”,在各地农业收成不好的情况下,粮食的价格自然也就随之飞速的增长,相比之前的粮食价格,此时的粮食价格更是翻了好几倍,这对于本就颗粒无收,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百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官员却还在向农民征收高额的税收,人们的生活十分的苦难,根据吕维祺在《请免河南粮疏》中记载的百姓状况达到了“野无青青,十室九空”的现象,由此可见当时的农民的困苦,明朝也就失去了群众的统治基础,自然避无可避的走向灭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