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具体内涵是什么?

 我来答
仝雅诗TD
2022-12-27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仁”作为儒学核心理念,结合时代需要演化为“仁德”(完美的个人修养)、“仁爱”(理想的人际关系)、“仁政”(完善的政治统治)思想,形成了完备的“仁学”体系。

一、仁德。

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在家里行孝尽悌就是仁德培养的开始,是达仁的有效途径。仁德的构建是一种内在与个体的深度道德结构,这种内在的道德意识依礼的外在形式而得以展开,从而获得内在诠释孝的依据。

孔子指出侍奉父母必须依礼奉行才是尽孝,说明当时礼所规范的事情就是应该做的事情,礼即理,是当时社会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因此依礼尽孝就是仁德的自我实现和不断提升。

孔子由孝达仁是其最终的道德归宿,通过尽孝使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进而实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境地,最终达到仁德兼善天下的目的。

二、仁爱。

孔子的仁强调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爱人。《论语·颜渊》中写道:“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意思就是樊迟问“仁”是什么,孔子回答说仁就是爱人。孔子要求人们用博大的胸怀去爱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亲之情成了仁的根本内容。

对父母的亲亲之爱即“孝”,就自然成为仁爱的起点。孝与仁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百姓通过对父母的亲情之爱推己及人,彰显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不断追求仁爱的最高目标。

孔子以“爱人”回答樊迟,意在强调家庭是人际关系的起点,爱从家人开始,进一步推扩到爱他人爱万物爱万民,进达仁爱境界。

三、仁政。

孔子从家庭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自然“亲亲”出发,将孝的功能推扩到社会和政治层面,以期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作出较为圆融的和解。

在以家为本位的宗法社会里,家与天下合二为一,为政者便以父子关系来比附君臣关系,臣子要像对父母尽孝那样对君主尽忠,向君主贡献心力,使政治关系带有血缘亲情的色彩,给为政者的统治渲染了温情的家庭氛围。

孔子认为孝是为政的始基,孝悌是可以实现和操作的道德实践,从孝悌在家庭内部的实行推扩至整个国家,仁政的目标就可达到。

从血缘、人伦、亲亲的传统社会结构去重建稳定有序的政治伦理环境;通过彼此相连、亲情感通的互动,建立起父子血缘亲亲之情所衍生的日常人伦秩序;通过为政者的率先垂范使民得到教化,而各得其位、各安其分,实现百姓自治的良性政治秩序,即实现“仁政”。

扩展资料:

孔子仁学的现实意义:

1、推动构建一种新型的经济伦理。

从经济伦理来分析,孔子的仁学思想在构建新型经济伦理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孔子重视的是平等、安定等社会福祉问题。

这一点,恰恰与我国的国体相吻合。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发展成果惠及到全体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正体现了对国家中每一个公民的平等重视,关心的同样是人民福祉。

2、对我国政治理念的启示。

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在国家范围内实现德政。实际上,他是主张个人人格修养的不断完善,最终推己及人,在社会范围内实现“仁”的境界。

孔子反对单纯地杀戮和刑罚,他认为治理国家应该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规范言行,那么老百姓就会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不去做可耻的事情。 

在现代中国这个法治社会中,法制对维持秩序是至关重要的。可是,作为维护秩序最底线条件的法律本身并不能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那么,对于希望在和谐的社会中寻求生命完满性的人来说,一种公民道德的培养是完全必要的。 

3、为构建核心社会提供精神资源。

孔子的仁学思想对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仁学思想的提倡可以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安定。另一方面,仁学思想的提倡还可以促进自然、社会、人与物的和谐共处。将自然与“仁”相联系,其实也就代表他对自然的一种态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在21世纪的中国提出的伟大战略任务,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孔子的仁学恰恰给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社会道德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论孔子之仁与孝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